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砍三國之禦寇最新章節列表 > 188、無題東漢行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88、無題東漢行政

卡文了,科普帖過度一下,不看科普的書友不要訂閱

在東漢時,州刺史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劃的最高行政長官,東漢末年又改稱州牧,由於軍閥割據,州刺史(州牧)都不服從於漢中央,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獨力勢力,這些獨立勢力聯合、分裂、再聯合,相互之間搶地盤,大魚吃小魚,最後形成了曹劉孫三分天下的局勢,歷史上稱之為三國時代。

一、司隸校尉部,簡稱司州。位於天朝中部,為大漢首都所在地,西漢為長安,東漢改為洛陽,三國魏也以洛陽為首都。範圍主要包括今河南省中北部、陝西省中部及山西省南部。

二、幽州刺史部,簡稱幽州。位於天朝最北部,治薊縣(今北京市西南部),為戰國燕國首都。範圍主要包括今北京市、河北省北部、遼寧省大部及朝鮮半島部分地區。

1、陶謙(約172-約180),遷議郎。

2、劉虞(約180-約183),幽州刺史,免職。

3、郭勳(約183-184),為廣陽黃巾所殺。

4、劉虞(188.3-193),任幽州牧,後為公孫瓚所殺。

5、段訓(193),公孫瓚置。

6、袁熙(約193-205),袁紹子,袁紹置。與袁尚逃奔遼東。

7、焦觸(204),自封幽州刺史,降於曹操,封列侯。

8、常林(約210-211),遷曹丕五官將功曹。

9、崔林(約221-約223),因不討好上司吳質,被降為河間太守。

10、王雄(232-235),任職期間曾刺殺鮮卑軻比能。

11、毌丘儉(235-246),原為荊州刺史,配合司馬懿平定公孫淵,轉豫州刺史。

12、杜恕(246-249),杜畿子,因擅殺人,被免為庶人。

13、何楨(249-約255),遷廷尉。

14、文欽(255-258),原為魏揚州刺史,後投靠東吳,被任命為幽州牧,屬遙領,後為諸葛誕所殺。

15、高光(約266-約270),高柔第三子,入晉為官,遷潁川太守。

*孫韶(229-241),吳廣陵太守,孫權稱帝後遙領幽州牧,後病卒於任上。

三、冀州刺史部,簡稱冀州。位於天朝東北部,西漢時治邯鄲(今河北邯鄲),為戰國趙國首都。東漢時改治高邑(今河北高邑東南),後又移治鄴縣(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範圍主要包括今河北省大部,因此今天河北省簡稱就是冀。

1、劉焉(約170-約175),遷南陽太守。

2、公孫度(約175-約180),免官。

3、李邵(約180-約184),後被袁紹任為鉅鹿太守。

4、皇甫嵩(184.11-185.7),因平定黃巾功封,後免官。

5、王芬(187),欲擁立合肥侯為帝,事洩,解印綬亡走,至平原,自殺。

6、賈琮(187-189.4),原為交趾刺史,接任王芬,轉度遼將軍。

7、韓馥(189.12-191),原為尚書,被董卓立為冀州牧,後轉讓於袁紹,自殺。

8、嚴綱(191),公孫瓚置,為袁紹軍所殺。

9、袁紹(191-202.5),原為勃海太守,後病死於鄴城。

10、董昭(199-200.1),冀州牧,曹操任命,轉徐州牧(車胃為劉備所殺)。

11、袁尚(202.5-204),袁紹幼子,兄弟相爭,冀州為曹操所佔,投奔遼東公孫康。

12、曹操(204.9-220.1),冀州牧,歷任漢司空、丞相、魏公、魏王,病卒於洛陽。

13、呂昭(約232-約242),兼鎮北將軍。

14、桓範(約242),由兗州刺史遷為冀州牧,因恥於在鎮北將軍呂昭之下,病辭,後遷大司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15、孫禮(約243),冀州牧,因上奏被曹爽免官五年。

16、裴徽(約244年之後),裴潛弟,具體不詳。

17、山濤(約266-約270),晉置,遷侍中。

18、棗據(約281-約283),棗祗孫),晉置,遷太子中庶子。

19、司馬肇(約283-?),司馬岐子。晉置。

*步騭(229-246),吳置,遙領冀州牧,都督西陵,後升任丞相。

*張翼(259-263),蜀置,遙領冀州牧。蜀左車騎將軍,降魏,病卒於道。

四、幷州刺史部,簡稱幷州。位於天朝中北部,原由西漢朔方刺史部與幷州刺史部合併而成。治晉陽(今山西太原)。範圍包括今山西省大部及內蒙古中南部。

1、董卓(約176-181),遷河東太守。

2、張懿(約181-188),為屠各胡所殺。

3、丁原(188-189),遷執金吾。

4、高幹(199-206),袁紹置,為曹操所殺。

5、張陟(206),曹操置。

6、梁習(206-213,220-228),213-220撤銷幷州併入冀州,但保留職務,後復置幷州,多有政績,後遷大司農。

*馬超(213),自封,敗逃張魯。

7、畢軌(228-232),敗於鮮卑步度根,被曹睿免職。

8、田豫(240-244),遷衛尉。

9、陳泰(244-248),陳群子,遷尚書。

10、孫禮(248-249),遷司空。

11、魯芝(249-約252),遷大鴻臚。

12、胡岐,胡遵子

*廖化(259-263),蜀右車騎將軍,遙領,降魏。

五、青州刺史部,簡稱青州。位於天朝東部,今山東半島。治臨淄(今山東臨淄),原為戰國齊國首都。範圍包括今山東省東部。

1、黃琬(約180),遷侍中

2、焦和(190-191),起兵反董卓,病卒

3、臧洪(191-194),袁紹置,改任東郡太守

4、田楷(191-195),公孫瓚置,敗於袁譚

5、孔融(195-196.6),劉備推薦,敗於袁譚,遷將作大匠。

6、李整(196-約197),李典從兄,曹操置,病卒。

7、孫嵩(196),劉表、趙岐推薦,不至。

8、袁譚(約197-205.1),袁紹長子,曹操推薦,兵敗被殺。

9、孫觀(207-217),曹操置,後為振威將軍,戰死,劉琮也任青州刺史,此處存疑。

10、劉琮(209-?),劉表幼子,原為荊州刺史,曹操改置,後不詳。

11、王凌(225-228),遷揚州刺史。

12、程喜(約235-約239),遷徵北將軍。

13、鍾毓(258-260),都督荊州。

14、魯芝(260-約264),遷平東將軍。

15、胡威(275-280),胡質子,病卒。

*臧艾(不詳),臧霸子,魏將,遷少府。

*孫毓(不詳),魏將,孫觀子。

*陳左(不詳),魏將,陳諶孫。

*朱桓(229-238),吳前將軍,遙領,病卒。

*諸葛誕(258),原為魏將,降吳為左都護、大司徒、驃騎將軍,遙領青州牧,當年被殺。

*濮陽興(264),吳丞相,遙領。為吳帝孫皓所殺。

*皇象(不詳),吳置,遙領。

六、徐州刺史部,簡稱徐州。位於天朝東部。治郯縣(今山東郯城),東漢末年徐州牧陶謙為躲避曹操遷治下邳(今江蘇睢寧古邳鎮)。範圍包括今江蘇省北部、山東省南部。

1、巴祗(約184-188),遷揚州刺史。

2、陶謙(188-194),為徐州刺史,193.4升為徐州牧,病卒。

3、劉備(194-196.6),陶謙舉薦,後為呂布所逐,曹操任為豫州牧。

4、呂布(196.6-198.12),自封徐州牧,為曹操所殺。

5、車胃(198.12-200.1),為劉備所殺。

6、董昭(200.1-200.2),遷魏郡太守。

*浩周(?-219),後為於禁護軍,存疑,與臧霸有衝突。

7、臧霸(207-222),任期長達15年,多次擊敗孫權,遷執金吾。

8、孫權(209-219),徐州牧,劉備推薦,遷驃騎將軍,領荊州牧。

9、呂虔(222-約235),任期內多次擊敗孫權,後病卒。

10、鄭岐(約235-約238),任內與桓範有房屋糾紛。

11、王昶(約238-約247),遷徵南將軍。

12、石包(約249-252),遷奮武將軍、假節、監青州諸軍事。

13、胡威(約252-約265),胡質子,遷豫州刺史。

14、王渾(266-約270),王昶子,遷豫州刺史。

15、胡奮(約270-271),遷監軍、假節。

*賀齊(222-227),徐州牧,遙領。病卒。

*全琮(229-247),徐州牧,遙領。病卒。

*丁奉(260-271),徐州牧,遙領。病卒。

七、兗州刺史部,簡稱兗州。位於天朝中東部,西漢治陳縣(今河南淮陽),東漢治昌邑(今山東鉅野),東漢末年曹操移治廩丘(今山東鄆城)。範圍包括今山東省西南部、河南省東部。

1、橋冒(約185-189),轉東郡太守。

2、劉岱(189.12-192),因冒進為黃巾被殺。

3、單經(191),公孫瓚置,界橋之戰,公孫瓚敗於袁紹。

4、金尚(192),漢朝任命,為曹操所逐。

5、曹操(192-204),兗州牧,195年漢政府正式任命,遷冀州牧。

6、呂布(194.4-196.6),陳宮、張邈舉薦為兗州牧,後佔據徐州,自任徐州牧。

7、司馬朗(約210-217),死於疫疾。

8、裴潛(219-220),遷散騎常侍。

9、黃華(220-221),降魏。

10、王凌(221-225),遷青州刺史。

11、王昶(約225-約238),遷徐州刺史。

12、桓範(約238-約242),遷冀州牧。

13、令狐愚(約245-249),病卒。

14、夏侯威(249-250),夏侯淵子,病卒。

15、李翼(約250-254),李豐弟,為司馬師所殺。

16、鄧艾(254-255),遷長水校尉。

17、州泰(255-約258),遷豫州刺史。

18、司馬泰(約266-270),晉將,遷安北將軍。

*朱然(229),吳車騎將軍、右護軍,遙領,後劃歸為蜀。

*鄧芝(234-243),蜀置,遙領。遷車騎將軍。

*胡濟(248-256),蜀置,遙領。遷右驃騎將軍。

*宗預(259-263),蜀置,遙領。降魏,病卒於道。

八、豫州刺史部,簡稱豫州。位於天朝中部,治陽翟(今河南禹州),東漢移治譙縣(今安徽亳州),範圍包括今河南省中部、安徽省西北部,因此今河南省簡稱就是豫。

1、王允(184),因不賄賂宦官,被免。

2、黃琬(188.3-189.9),豫州牧,遷司徒。

3、孔伷(189.12-190),董卓任命,參與反董聯盟,後病卒。

4、孫堅(190.3-191),袁術任命,攻打劉表,中埋伏死。

5、周喁(190),袁紹任命,為孫堅打敗。

6、陰夔(約190-約191),袁紹任命。

7、孫賁(192-194),袁術任命,遷丹陽都尉。

8、郭貢(194-196),曾與呂布合謀攻打曹操,後不詳。

9、劉備(196-210),豫州牧,曹操任命,赤壁之戰後,任荊州牧。

10、王思(206-約215),曹操置。

11、呂貢(約215-219),曹操置。

12、賈逵(220.7-228),任期內多次打敗吳國入侵,後病卒於任上。

13、滿寵(228-238),魏徵東將軍,回朝為太尉。任上多次打敗孫權的入侵。

14、王凌(238-248),遷司空。任內加徵東將軍、車騎將軍。

15、毌丘儉(248-250),遷鎮南將軍。

16、王基(255-261),病卒,任內平定諸葛誕叛亂。

17、王沉(261-265),遷御史大夫。

17、胡威(約265-約273),胡質子,遷尚書。

18、王戎(278-282),建威將軍,遷侍中。

19、王渾(約278-285),王昶子。徵虜將軍,遷尚書左僕射。

*韓觀(不詳),魏豫州刺史,名氣與徐邈相等。

*諸葛瑾(229-246),吳大將軍、左都護,遙領,病卒。

*陸凱(258-264),吳徵北將軍,遙領,遷荊州牧。

注:王戎、王渾在279年同為豫州刺史,見《晉書》,必有一誤。

九、涼州刺史部,簡稱涼州。位於天朝西部,西漢治狄道(今甘肅臨桃),東漢治隴縣(今甘肅張家川),後又改治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建安十八年(213年)撤銷涼州併入雍州,魏黃初元年(220年),分河西8郡復置涼州。範圍包括今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及青海省東北部。

【漢魏晉】:

1、梁鵠(約180-184),入為尚書。

2、左昌(184),免職。

3、宋梟(約185),免職。

3、楊雍(約185-186),免職。

4、耿鄙(186-187),為部下所殺。

5、種劭(約193-194),未上任。

6、韋端(199-207),涼州牧,遷太僕。

7、韋康(207-213),韋端子,為馬超所殺。

8、鄒岐(220.5-220.7),以安定太守遷,免職。

9、張既(220.7-223),平定西平麴光叛亂。

10、溫恢(223),以魏郡太守遷,病卒於道。

11、孟建(223-228),遷徵東將軍。

12、徐邈(228.4-240),任內平羌人有功,封都亭侯,加號建威將軍。

13、王渾(約240-約250),王雄子。

14、牽弘(270-271),晉將,兵敗被殺。

15、楊欣(271-278),晉將,兵敗被殺。

*胡喜(不詳),胡遵孫,晉建武將軍、假節、護羌校尉。

【蜀漢】:

1、馬超(221-222),涼州牧,病卒

2、魏延(227-234),涼州牧,被殺。

3、姜維(243-263),涼州牧,降魏後被殺。

十、荊州刺史部,簡稱荊州。位於天朝南部。初治漢壽(今湖南常德),東漢末年劉表移治襄陽(今湖北襄陽),三國分屬魏吳兩國,其中吳國荊州治江陵(今湖北江陵)。範圍包括今河南省南部、湖北省、湖南省。

【漢魏晉】:

1、徐璆(約180-184),免官。

2、王敏(約184-186),討伐江夏叛兵趙慈,因功封侯。

3、王叡(約186-190.3),自殺。

4、劉表(190.3-208.8),192年10月遷荊州牧,病卒。

5、劉琮(208.8),劉表少子,繼任荊州刺史後,投降曹操,改任青州刺史。

6、李立(208),曹操所置,赤壁之戰後不詳。

7、夏侯尚(222-225),病卒。

8、裴潛(225-226),遷尚書。

9、毌丘儉(約232-235),遷幽州刺史。

10、胡質(235-242),加振威將軍,遷徵東將軍,假節都督青、徐諸軍事。

11、孫禮(約242),遷冀州牧。

12、夏侯威(約245-248),夏侯淵子,遷兗州刺史。

13、李勝(249),未上任,為司馬懿所殺。

14、王基(251-255),遷鎮南將軍、豫州刺史。

15、魯芝(255-258),遷大尚書。

16、郭統(約260),郭淮子。

17、楊肇(約265-272),楊暨子,晉折衝將軍,西陵之戰後被免為庶人。

18、王戎(276-278),遷豫州刺史。

【吳國】:

1、劉琦(208-209),劉表長子,為劉備所立,後病卒。

2、劉備(210-219),214年又領益州牧,後荊州歸吳。

3、孫權(219-222),荊州牧,稱吳王。

4、陸遜(222-244),荊州牧,遷丞相。

5、諸葛恪(253),吳太傅,兼領荊、揚州牧,同年十月為孫峻所殺。

6、孫綝(258),自領丞相、荊州牧,兩月後被殺。

7、陸凱(264-269),荊州牧,病卒。

8、陸抗(273-274),荊州牧,病卒。

9、陶濬(279-280),鎮南大將軍,入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