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舌尖上的神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6章 皇帝當得真窩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6章 皇帝當得真窩囊

來到旁邊的偏殿,這裡是明清傢俱展廳,前年才正式對外開發,六千多件精品中百裡挑一的重器。

莊臣大開眼界,大到3.9米的紫檀木雕龍紋頂豎櫃,小到a4紙大小的魚缸插屏,每件背後都是一段皇家故事,上面都可能留下帝王指紋。

全部傢俱不是黃花梨就是紫檀,甚至木插屏魚缸造景不用沙不擺石,撒得是貨真價實的珍珠,氣派十足。

足足三層貨架一字排開,隔著巨大玻璃幕牆,桌、椅、條、案、凳、座墩……中式傢俱應有盡有。

來到一面紫檀雕雲龍圖屏風,八字三屏式。屏心以紫檀雕雲紋地,雕龍戲珠紋,雙勾萬字方格錦紋邊,每支龍都梳著乾隆時期流行的大背頭。

紫檀木嵌玉大椅,後背正面是雲紋地,嵌青白玉正龍一條,周圍點綴火珠及五隻蝙蝠……

寶座兩側是兩張紫檀木雕花紋香幾,各拜一隻剔紅獅子。柱子上懸著剔紅掛對,上書雨潤湘廉苑外青巒秀,風披錦莫階前紅藥翻香……

周慧把莊臣帶到一個展櫃前,介紹道:“這是鹿角椅和兩把金漆雕龍紋交椅,三把椅子並排展示,分別是乾隆、雍正和康熙祖孫三代。”

“鹿角椅路分極高,椅背用整隻鹿角製成,上面刻有乾隆御製詩,故宮目前只有四把,其中兩把是康熙親獵之鹿製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它們都不是實用器,主要是乾隆為紀念自己的爺爺製作而成。連他自己都說:不敢坐兮恆敬仰。同時提醒子孫後代不要忘記自己是馬背上的民族,不能疏忽齊射技藝。”

“另一把龍紋交椅是康熙最愛,每次去承德避暑山莊時,這把體型碩大的交椅必須帶著。每逢接見蒙古王公大臣,這把椅子也絕不缺席。”

“因為交椅是由胡床演變而來,而胡床改變人們席地而坐的習慣。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所以咱們才說:坐第一把交椅。”

莊臣湊到跟前,仔細觀察,扶手上厚實光潔的包漿,甚至一些細微劃痕,說明都是皇帝親手盤過的證明。

隨便一個拿出去都是幾千萬的重器,看著眼暈,趕緊離開。往東邊走,聽說專門有御製餐具展廳。

好傢伙,火鍋、火碗、一品鍋、壺、盤、碗、水囤、碟、酒杯、刀、叉子、箸、茶船、食盒……

金、銀、玉、水晶、瓷、琺琅、翡翠以及瑪瑙等;產地還分造辦處、民間銀樓、外省當地製造進貢……

根據餐具的功能、使用者的身份、使用的場合,用到的餐具也各不相同。皇帝日常進膳會用到各式盤碗。冬天增設熱鍋、暖碗,大宴時的御用宴上大多用玉盤碗……

萬壽宴用特製銅胎鍍金掐絲琺琅萬壽無疆盤碗,皇后、妃、嬪等有搭配其地位使用的盤碗。

比如皇后及皇太后用黃釉盤碗,貴妃用黃地綠龍盤碗,嬪用藍地黃龍盤碗,貴人用綠地紫龍盤碗,常在用五彩紅龍盤碗……

比如眼前一整套餐具,叫野意傢伙,說白了就是火鍋套餐。什麼火鍋、盤、碟、果盒、火碗、攢盒、方盤、鏇子……

全部純金,色澤黃亮,熠熠生輝,鏨刻細膩,紋飾清晰,工藝精湛。聽說是溥儀當年在鹽業銀行的抵押物,1951年迴歸故宮。

莊臣忍不住靠近研究,圓形碟子,敞口,圈足。內心凹下以承單耳杯,鏨刻團龍紋,四周有八寶紋、小朵花紋及菱形花紋。

單耳杯為圓形,撇口,圈足。腹部外壁鏨刻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寶紋,近口沿處有小朵花紋和菱形紋。

連小小一把勺子上都鏨刻正麵糰龍紋,毛髮乍起,身曲屈盤繞,兩前爪高舉於頭部兩側,全身祥雲圍繞,周邊為朵花紋及菱形花紋。

翠柄雕勾蓮銀鍍金二齒叉

青玉柄金羹匙

金鑲松石把瑪瑙羹匙

青玉鑲赤金嵌烏木筷

紫檀鑲金嵌玉箸

金鑲紫檀柄玉頂果叉

金鏨花雙喜圓壽茶碗,一個小碗上面刻滿金剛經,每個字小到不用放大鏡都看不見!

周慧見莊臣生無可戀的表情,笑道:“皇帝平時用膳地點不固定,大多在寢宮東西間或辦事場所。用膳兩邊不得走人,上菜的人全部走中間南門,因為皇帝必須要坐東朝西用膳。”

“膳房太監負責擺好膳桌,鋪上桌單,開膳時間一到,侍衛便通知御膳房將膳食送上,這叫傳膳。”

“太監們便手捧紅漆盒排著隊進來,將各種菜餚、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餐桌,按照規定位置擺放好,無關人員一一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監。”

“皇帝在太監簇擁下入座,準備用膳,四名太監垂手立於身後,年長侍膳太監站在一旁,負責給皇帝佈菜。膳桌一般用三張桌子南北向拼成,中間一張桌子供皇帝進膳用,主要擺放幾隻時令鮮菜和水果。”

“旁邊還另設一几案,以備皇帝賞賜,覺得哪道菜特別可口,說聲賞,這道菜便會被放到几案上,待會兒放入配有開水加溫的食盒內,快馬加鞭送到被賞賜官員府或妃嬪宮中。”

“待膳太監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塊試毒牌,看顏色變不變,以檢驗飯菜是否有毒或變質。試毒牌是一種銀製的半寸寬、三寸長的小牌子。”

“用試毒牌檢驗過之後,太監再親口將每道菜嘗一口,謂之嘗膳。驗證無誤後,皇帝才示意待膳太監將自己喜歡吃的菜點盛至碗中,開始享用。”

“可惜無論菜再可口,皇帝都不能連吃三口,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家規,叫吃菜不許過三匙。皇帝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

“一來怕有人在膳食上打主意,投毒謀害皇帝;二來也是不想皇帝的愛好被人假借,形成招搖撞騙。身後四名太監是專門執行家規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規矩。”

“用眼睛看哪個菜,太監趕快把菜朝皇帝身邊挪近一點,然後用羹匙舀進布碟裡。假如皇帝吃後說句:這個菜不錯,或是讚許點頭,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時將這個菜朝後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

“如果連舀三次連吃三口,為首大太監馬上大叫:撤。其餘太監將菜撤下去,此後十天半月肯定不會再見這道菜。規矩叫傳膳不勸膳,反正皇帝用膳必須讓人捉摸不透,千萬不能輕易掌握規律。”

“就連專門記錄清宮《膳底檔》的內廷資料,皇帝愛吃什麼菜也萬萬不能記錄上檔,甚至連皇帝自己都絕不會說自己喜歡吃什麼,或者今天想吃什麼。”

“侍膳太監及宮內人員更不許隨便談論,這可是宮內一大忌諱,隨意談論或洩露皇帝用膳情況的人,輕者杖責,重者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