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貞觀天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一章 準備對蕭銑動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一章 準備對蕭銑動手

見李秀寧不算他的臨時起意,而是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情。他以往就和李秀寧關係好,現在不過是加深感情。而今大哥二哥鬥得厲害,外加一個攪屎棍齊王,李智雲覺得自己有必要在皇室內部找一個可靠的人拉關系。

李秀寧,是最合適的人選。

雖然她在朝政上沒有什麼發言權,但是她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裡,無論是太子還是秦王,亦或者是齊王,都不敢在她面前裝逼。

沒辦法,李秀寧是他們的親姊妹,從小一起長大。

探望了李秀寧,李智雲便告辭回府。

自王世充被掃平之後,李淵意氣風發,內心開拓進取的雄心壯志已經掩蓋不住。

在政事堂,李淵已經多次提起南征的事情。

以往的時候,秦王系官員肯定跳的最歡,他們一定會上書李淵,讓秦王領兵出征,但是這次卻沒有秦王系官員這麼做。

而太子那邊,對此也感到困惑,不過卻沒有多想,而是依舊十分戒備,生怕關鍵時刻秦王又跳出來出征。

東宮。

“可惜,這次秦王若要求出征,老臣一定第一個贊成。”劉文靜如此對李建成說。

聽了這話,韋挺覺得他瘋了。

“劉相,秦王現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再讓他領兵出征,一旦得勝歸來,如何封賞?”

“封無可封,不好嗎?”劉文靜意味深長的反問。

韋挺一怔,旋即明白劉文靜的意思。

“你是說,讓聖人忌憚秦王?”

劉文靜頷首,“自古以來,功高震主者什麼下場,不用我多言了吧。”

“行了。”李建成打斷他們,說道:“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我們要自立自強。這次南征,父皇屬意孝恭,秦王沒有機會。”

“可是李孝恭行嗎?”王珪問。

李孝恭一直在經營巴蜀,剿滅地方土著獠人,真正的大戰,貌似沒有經歷多少。

李建成哼道:“因為他不行,所以孤才有機會。”

“殿下要領兵?”韋挺問道。

李建成搖搖頭,“父皇不會同意孤領兵的,孤的意思是,推薦其他人去。”

“齊王?”劉文靜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不成器的齊王。

李建成頷首道:“除了齊王,還有淮陽王,任城王。他們都是傑出宗室,父皇一定會同意。”

自李瑗完蛋後,李建成一直再想辦法拉攏其他宗室,這一次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隔日,大朝之上,一直名不見經傳的李靖上書攻滅蕭銑十策。老李聽後喜笑顏開,當即拍板,討伐反賊蕭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速度之快,好像之前他看李靖不爽的事情不存在一樣。

老李一直很實在,誰對他有用,誰就是他的好兄弟。李靖雖然曾經犯下傲慢之罪,但是他大人大量,既往不咎!

實際情況則不然。

自大唐立國以來,李靖雖然一直不顯山不露水,但是也在近些年立下不少功勞。

武德元年,開州蠻人冉肇則造反,趙郡王李孝恭出戰不利,後來是李靖給李孝恭擦的屁股。

從這件事情後,李淵既看見李靖的能力,同樣也打算給李靖一個改過的機會。

後來李孝恭經營巴蜀,鎮壓地方叛亂,大都是李靖在背後使力。

這次南征蕭銑,李淵屬意李孝恭不假,但是他卻認為李孝恭沒有李靖可靠。

是故,李淵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擢升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李孝恭的行軍長史,全權負責征討蕭銑。

此外,太子推薦的三人,齊王、淮陽王、任城王,李淵只讓李道玄和李道宗各自率領一路兵馬前往巴蜀助戰。

至於齊王,則被秦王一句‘齊王鎮守幷州,事關北方安定,豈能擅離’為理由堵了回去。

太子和齊王雖然不爽,但是老李卻覺得秦王說的有道理,於是不了了之。

人群中,李智雲面無表情的瞥一眼李靖,收回目光。

南方的反賊,一如歷史上一樣鹹魚。蕭銑和林士弘,兩個廢物,他們面對李靖就是死路一條。

讓李孝恭擔任名義上的統帥,這也是慣例了。畢竟,老李只會把兵權交給宗室子弟。

換句話說,李靖有指揮權,但是沒有自主權。

不過,這對李靖來說已經足夠。

除卻征討蕭銑一事,太子和秦王有分歧,隨後的各項議題,太子和秦王總要吵上幾句。

對此,李智雲已經習以為常。

下朝之後,李智雲和李道宗、李道玄倆人走在一起。

他們三人關係不錯,朝野共知。

李道玄道:“齊王不能去攻打蕭銑,我倒是能夠理解,可聖人為何不讓五哥去呢?”

李智雲淡淡道:“你小子是不是對我有意見,這些年我東征西討,好不容易能歇口氣,你就這麼盼著我出去打生打死啊。”

“哈哈哈。”李道宗聞言忍不住開懷大笑,說道:“你總是和別人想的不一樣,太子和齊王就想著立功,朝廷中,也就只有你這般的憊懶。若是讓聖人知道,少不了要數落你。”

李智雲哼哼道:“那是你們不懂我的快樂。”

三人說說笑笑,一路走到皇城下,騎上馬,相約去平康坊喝兩杯。

齊王府。

薛德音看著暴怒的齊王,平靜的說道:“殿下,不過是一個蕭銑而已,何必如此在意。”

“那是軍功!”李元吉道:“你知不知道,這次本王若是能出征,說不定班師回朝後,父皇就會封我做天策上將!”

天真!

“那是不可能的。”薛德音給他澆了一頭冷水。

“什麼意思?”

“殿下,你要知道,秦王能被封為天策上將,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立下大功勞,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什麼?”李元吉盯著他。

薛德音不緊不慢的問道:“殿下,聖人今年春秋幾何?”

李元吉皺眉思索片刻,面露尷尬之色。

見此,薛德音暗忖,這大孝子不會不記得他耶耶今年多大吧。

“你問這個做什麼?”李元吉不耐煩的背過身。

他確實不記得,誰沒事幹會記這種事情啊。

薛德音暗自嘆息,齊王果然是一把好刀。

他說道:“殿下,聖人今年春秋五十有五,而太子卻正當盛年,殿下覺得,聖人怕不怕太子急不可耐的要上位呢?”

“這和老二封天策上將有什麼關係?”李元吉問。

薛德音耐著性子解釋道:“殿下還不明白麼,秦王就是聖人用來制衡太子的,就是為了防止太子勢大,提前登基的。”

這麼一說,李元吉懂了。

“原來如此,難怪父皇會讓秦王打壓太子。”

薛德音點頭道:“所以啊,朝中有一個天策上將就夠了,不可能會出現兩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