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橫明最新章節列表 > 565 糜爛的西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65 糜爛的西北

所以,趁著此時西北有戰事,趕緊將鬆弛的武備緊張起來,順便將那裡的問題釐清,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聽你的意思,是支援出兵?”老方從孫子的話裡,已經聽出弦外音。

“爺爺,有好處的事情,為何不幹,吐魯番王朝這些年都快分崩離析。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土地是寶貝,不如我們幫他們認識清楚……”

所謂幫他們認識清楚,不過是藉口罷了,方書安的心思,他爺爺自然能看出來。

“什麼寶貝,那個地方可是苦寒之地,無人願意去。你不要琢磨了,前漢前唐倒是有西域都護府,但是並沒有給國家帶來多少幫助。相反,還一直靡費國力。”老方對孫子的話不以為然。

“苦寒之地,可不是那麼回事,爺爺,那些話都是說給咱們聽的。實際上,西域雖然不少地方是沙漠戈壁,但是也有很多綠洲,稍微利用好,產出的糧食不是小數目。最主要的是,那個地方的氣候和土地十分適合種棉花,只要能在那裡大規模推廣棉花,得到的收益將會十分巨大。”

“棉花,能有多大收益?”

“下一個羊毛布,甚至比羊毛布更廣的市場!”

方書安的說法,讓老方陷入到沉思當中。

他孫子說的事情,沒有失手過,但是西北有沒有說的那麼好,他也有疑問。歷史上,還沒有人能在西域獲益,方書安真行?

“朝廷很難同意,除非你能拿出來,說服大臣們的證據。”

這是老方能想到的辦法了,真要是想說服大臣們,必須有說過去的證據。

而對於此,方書安從來不缺。

“兩天時間,我就能給出您東西來。”方書安激動的笑著,說服他爺爺,也是個開始。

羊毛紡織用的機械,最開始就是為棉紡織開發,原型也是方書安在後市見過的棉紡織機器。

實際操作來說,棉紡織的難度要比羊毛紡織小,除錯和轉化也更快。

有老方的態度之後,他們便趕緊去工坊,將之前改造過的棉紡織裝置繼續最佳化,拿出來強有力的證據,來說服朝廷大員。

事實證明,老方說的一點都沒錯。在西北之事上,成化年間以來,內閣很是專一,那就是置之不理。

內閣擴大會議上,一眾人都不同意出兵嘉峪關。哪怕是兵部尚書崔景榮,都持很謹慎的態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別人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李汝華,甚至連提高嘉峪關防禦等級的建議都不支援。

自從國庫開始變得充盈之後,李汝華反倒是越來越小氣了。

窮的時候窮大方,富裕的時候開始摳門。

以前該花錢的時候,他還是能支援花錢。現在倒好,就算是該花的錢,他都要猶豫一陣子。

趙煥作為吏部尚書,對於西邊的事情也不看好,那邊官場的情況,他很是瞭解,不具備支撐大規模作戰的基層組織。

“陛下,從您登基開始,我們就在嘗試恢復西北地區朝廷的編制。現在,實不相瞞,西邊還差不少,若是幾萬大軍開過去,莫說是糧草,當地連配合的官員都還不全。”

西北陝甘地區,布政使自然是有的,但是一級級下去,尤其是知縣以及縣丞級別的官員,到現在還是空缺。

很多地方,縣尉竟然是實質上的一把手。

說起來,也是歷史遺留問題,並非是朝夕之間釀成。

“為何還沒能修復完畢,到底是什麼原因?”泰昌有些惱火,關於恢復大明架構的問題,從他監國之初,就已經開始。中間經過到萬曆禪讓,再到太上皇駕崩。

兩三年時間,不可謂不充分!

難道說找人去當官,還要拖上十年八年?

起碼京城朝廷的缺編,很快都填補的差不多。

“陛下,您有所不知啊,從萬年早年征伐寧夏開始,西北人口一直吃緊。這人口吃緊,當地的財稅也就成為問題。很多知縣和縣丞,在當地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上級的任務,最後無法完成考評,更談不上升遷。

長此以往,造成的後果就是沒有人願意去西北做官。縣尉不同,他們多是當地的世家,無論如何也離不開,知縣和縣丞都不願意做官,最後只好有他們出面,完成基層的治理。”

趙煥闡述的,就是西北地區的現狀。

從當年萬曆第一次大規模征伐,也就是寧夏之徵開始,西北的基層治理就開始出現破碎。

原本人們在此地的生活條件就十分艱苦,再經過戰亂的禍害,便更加不成樣子。

後來的播州之亂,潮鮮之戰,朝廷都在西北人民頭上不斷加賦稅。

沉重的擔子,讓原本就困難的百姓生活更加要命。人們都活不下去,也沒有了對官府的敬畏,當地官員莫說是想要加賦稅,原有稅務都收不全。

越是這樣,那些原本能收上稅的百姓受到的壓榨就會更強烈。

總數不變,地方官要完成任務,只能去變本加厲。

到了後邊,百姓們實在過不下去,便只有不斷的來鬧事。

一邊是收不上來的稅銀,一邊是不斷鬧事的百姓,再加上此地還是貧瘠的苦難之地。

綜合之下,沒有一個人喜歡在此地當官,因為永無出頭之日!

即便是任命了官員,人家也找各種藉口不去上任,有什麼辦法。

趙煥將實際情況說出來,也是不住嘆氣。

實際上,這不是他自己的問題,而是大明的遺留問題。原本的歷史上,就是因為西北地區人們生活壓力太大,最後只能成片的起義……以至於到最後,李闖帶著過不下去的災民,席捲天下。

泰昌聽完,良久不說話,他是沒有想到,西北現在已經是如此局面。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像李汝華說的那樣,休養生息,給西北三年時間,或許能緩過來。

但是,他清楚的很,休養生息是在基層官員健全的情況下。現在的局面,地方官都找不到幾個,何談休養生息?

即便是朝廷發出輕徭薄賦的指令,或許還有人趁著資訊阻塞的情況,會自己從中漁利。

“何大人,如果我們不出兵,可有別的辦法?”泰昌問問何宗彥,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透過外交手段就能解決。

“陛下,如果是蒙古草原任何一個民族,都能用和市的手段來和他們談判。只要他們想要維持和市,維持東西的買賣,就都不是問題。可是,偏生到他們這裡,就有問題。

由於那些人與喀爾喀等部族並不和睦,因此他們沒有從合適當中透過貿易得到東西。而他們自己,又從來沒有與我們開展過和市。所以啊,這一手基本無效。”

何宗彥對雙方的關係瞭解的很是深刻,也對他和其他部族的事情很清楚,如果想要透過原有的渠道,還真是無法解決。

何宗彥說完,紫光閣安靜下來,其他人不知道是說什麼,也不知該如何開口。

“吐魯番王國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加理會,會怎樣?”泰昌想了想,看看放棄會造成的損失“

“陛下,若是我們放棄,對名聲肯定是有損失。畢竟現在吐魯番王國在納貢,也就是我們的藩屬國,如果他們請求出兵,我們沒有任何理會的話,在某些國家的操縱之下,或許會有很大的影響。”何宗彥回答。

“何大人,也不能這般說,吐魯番王國雖然是我們的屬國。但在歷史上,他曾經不停的叛變和歸順,硬要是說起來,並不是什麼聽話的國家。所以啊,若是真不錯,和別的國家也不同。”

兩個完全相反的聲音,泰昌更加難受了。

現在但凡是有一個支持者眾多的意見,他就會按照去執行。

瞬間,人們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個時候,往往都是閣老出來說些話。要麼是鼓勵,要麼就是場面話,他已經很少直接提出來自己的意見。

但是這個時候,情況真的有些不同。

“諸位,你們有沒有感覺,此次出兵和當年兵發遼東一樣?當時人們都覺得,三百萬兩的餉銀,根本就不夠支撐遼東之戰。可是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不但很小的代價獲得勝利,更是很好的解決了費用的問題。你們就沒想過,在西北用兵,也有可能不用花費太多?”

方從哲突然說出來的一番話,讓人們陷入沉思當中,想要在西北掙錢,談何容易?

“閣老,西北那種地方想要賺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李汝華自認為做過研究,對當地的情況算是瞭解。

“是啊,閣老,我同意李大人的意見,在西北想要賺錢,那真的是靠運氣。而且賺回來的也只是小數目,想要撈回成本,根本不可能!”崔景榮對於在遼東的花銷很清楚。

西北的戰事不需要像遼東花費巨大,可是能賺回來的錢差更多。

遼東雖然也是苦寒,但是那裡物產豐富,人們不知道能獲取皮毛、人參、鹿茸多少各種各樣的寶貝。

而西北,真的就是純粹的荒涼,除了沙子就是一丁點綠洲,那些綠洲小塊的很,種田的莊稼都無法生產,還能幹什麼?

“棉花,想要賺錢,從棉花來開始!”方從哲總算是匠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棉花上來。

“棉花?”

人們異口同聲的問道。

“閣老,那裡真的能種棉花?”林如楚有些不相信,棉花雖然不是特別需要水的作物,但是也不是能在西北很好的生長。

“你放心吧,能大量種植棉花,書安此前已經派商隊進去探險過,那裡的水熱條件再適合種植棉花不過!”

老方在向人們推銷者著他孫子的觀點。

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等到棉布和棉花機能出來,更好的阻擋住別人提出來問題的時候,事情說起來才更方便。

可是啊,看今日的意思,非要定出個子醜寅卯來。

那可不行,如果今天內閣透過,方書安的東西還沒拿出來,很有可能就決定,不對西北用兵。

那將是方書安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雖然說老方也不想要去出兵,但是孫子堅持的事情,就一定要有他的道理。先將棉花的事情提上日程,至少也要讓皇帝相信,如果真的要做決定,要三思而後行。

“閣老,你說的意思是,真能在哪裡大量種棉花?”泰昌聽明白了,那話是方書安說的。

現在民間可是有傳說,只要是方書安說的事情,就一定會成功。

“正是書安。”

“那,他可曾說過,能產出幾何?”

泰昌的問題,其實也就是在盤算,如果真要是進軍西北,憑藉那裡產出的棉花,能不能對得起他們的消耗。

“經過調查,現在對於西北的看法,多有偏頗,很多訊息都是吐魯番王國故意流傳出來,讓我們以為那裡是一毛不拔之地。其實真的情況是,那裡的糧食,絕對能自給自足,產出來的棉花,都屬於額外的收入!”

什麼?

西域那鬼地方,竟然能做到糧食自足?

怎麼可能?

還有在糧食自足的同時,還能完成棉花的增收!

那究竟是怎樣的環境?

“閣老,你說的可屬實?”泰昌動心了!他是真的有想法!

如果能滿足幾個條件,那麼去西北不會是白花錢的戰鬥。

“陛下,句句屬實,另外,書安他們還在緊急改造現有的羊毛布機器。等到他們做好,便能用棉花做出不同以前的布料,到時候就能知道,為何他們在有羊毛布的情況下,還會堅持使用棉布!”

“既然是方從哲提議,還是方書安琢磨出來的東西,那就給他一些時間,過幾日做好,趕緊呈上!”泰昌算是對一天的討論做了小結。

剩下的壓力,就給了方書安。

時間很快,根本用不了三天,也就是第二天,方從哲帶著方書安,繼續此前的話題。

此行,他們甚至還帶著機器,似乎是要現場演示!

對於方書安能帶來奇怪的東西,城門守官很是理解,他又不是首次幹這樣的事情。

守衛皇城的錦衣衛,裡裡外外看了好幾遍,也看不出來東西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不過啊,老方前兩天說的事情,已經傳遍皇城。

“閣老,這就是您說的那個麼?”

“正是,可有何問題?”

“沒有,一點問題都沒有,只是下官都看不出來,它是如何幹活。”

老方捋著鬍子,“若是你們都能看出來,不是都和我孫兒一樣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