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可複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可複製

胡衛東後來聽到這些論調,登時就嚇出了一身冷汗,再沒什麼比還沒崛起就被人jg惕乃至遏制更加糟糕的處境了,還好當時的世界上相信這些論調的人根本沒有幾個,畢竟中國貧弱的國力還擺在那裡。更重要的是,等到有部分西方領導人開始jg惕和防範新中國的時候,二戰也差不多正式拉開了序幕,因此即使是那些先知先覺者,也不可能再遏制乃至絞殺新生的人民政權,反倒是更擔心中國投入敵方陣營,而不得不花費不小的代價盡力拉攏 ..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樣震驚世界的,還有原本只在中國西北地區威名赫赫的馬仲英,雖然就連昔ri曾經擊敗過十一國聯軍並且尚未受到大清洗影響的極盛期蘇軍也在他手下吃過大虧,但是由於西北交通閉塞蘇聯人又對此諱莫如深,馬仲英的名聲一直沒能傳播到更大的範圍。而在蘇軍依靠著人數和兵力的優勢將其擊敗後,馬仲英彷彿是心灰意冷地丟下殘部入蘇留學,卻意外地將蘇軍的裝甲戰術與自己擅長的騎兵戰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創出了獨一無二的裝甲騎兵戰術,為其後來的一鳴驚人奠定了基礎

當胡衛東奉太祖之命設法說服蘇聯方面放人成功地將其帶回國內從而改變了歷史之後,馬仲英果然沒有辜負太祖和胡衛東的期望,依靠其獨創的裝甲騎兵戰術巧妙地破解了敵軍針對xg很強的反坦克工事,並以微乎其微的損失殲滅了幾近20萬ri軍jg銳,他也由此一舉成為後世公認的第一位有世界影響的裝甲兵名將,但列強的軍事家在高度贊揚馬仲英傑出將才的同時,對於他賴以成名的裝甲騎兵戰術卻大多不置可否,這並不是說他們認為這種戰術不厲害,而是因為他們都看出這種戰術只有在特定的使用者特定的攻擊目標以及中國抗戰的獨特環境下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這種成功是幾乎不可複製的,對於西方列強來說也並沒有太大的學習價值 ..

其中,以此時還在中原邊區學習觀摩的後來德國裝甲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認識最為深刻。他認為裝甲騎兵戰術下坦克與裝甲車輛戰損率低的優點其實只對敵軍的地面攻擊特別是步兵反坦克力量有奇效,如果敵軍有著強大的空軍或者是遠端重炮群,那麼裝甲騎兵戰術因為老要繞圈子迂迴穿插行程更長而將不可避免地給敵人更多的遠端火力覆蓋的機會,因此反而可能蒙受比看似簡單的裝甲叢集突擊戰術更大的損失。

同時。裝甲騎兵戰術雖然在特定的情況下確實可以大大減小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的損失,但卻是以作戰時間大大延長作為代價的,而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也就是在貧弱落後的中國,因為裝甲車輛與裝甲兵都十分稀缺,同時又缺乏支援裝甲叢集正面進攻的強大空軍和遠端炮群,使得裝甲部隊正面進攻的難度大為增加,這才顯得相對划算很多。

而對於裝甲騎兵戰術中至關重要的輕型坦克,古德裡安更是毫無興趣,因為這在他看來完全是因為中國的基建實在太差主要地形又太過崎嶇次要。因為山地比例再高,jg華地帶也永遠是平原地形。所致,若是在基建發達且地勢開闊平坦的歐洲大陸上,裝甲薄火力弱的輕型坦克幾乎沒有任何價值。雖然輕型坦克造價相對便宜,而且故障率一般也較同等工藝水平下設計生產的中型坦克低一些。但在古德裡安看來,德國工業生產能力和後勤維修力量強大,而人力資源相對不足,這兩個優點的價值其實十分有限,根本不必為此因小失大

簡單來說,所謂的裝甲騎兵戰術,只有在敵我兩方都並非強大工業國的前提下才有較大價值,因此對於西方列強乃至於紅sè蘇聯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對於工業化水平注1世界第一的德國來說就更是如此。而且裝甲騎兵戰術對於指揮官的戰術素養與臨機應變要求極高,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將領的天賦與經驗,這是西方軍校模式所無法培養出來的,只能在戰爭中進行殘酷的自然選擇,而即使是以此大獲成功的中國赤sè黨軍,目前也僅有馬仲英自己能夠運用自如,可見人才難得。因此對於工業發達人命也相對值錢得多的西方列強來說無疑顯得更為雞肋。

與之相比,看似沒有太大技術含量的常規裝甲叢集突擊戰術雖然損失率高,但在古德裡安看來,以德國雄厚的工業基礎,只要最終獲勝,預期中為了消滅幾十萬人而不得不損失掉的幾百輛乃至一千多輛坦克與裝甲車只需一兩個月就能重新補齊,而且在德國能開坦克的人多的是,可不像在中國這樣金貴,反而是常規裝甲叢集突擊戰術下坦克裝甲車更快的推進速度對於德國來說更具價值,畢竟他們的對手同樣也都是工業強國,因此德軍寧可前期損失大一點,也要迅速將敵人的抵抗打垮,否則就變成了雙方靠著工業實力拼消耗,那無疑對資源匱乏而且缺乏縱深人力也不算太充足的德國更加不利

注1:比總量的話和美國這個巨無霸沒法比,但那主要是因為美國人口遠比德國多得多,只論工業與科技水平的話,當時的德國應該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儘管優勢遠沒有很多德粉所言的那麼大,尤其是在無線電等很多重要部門德國反而不如英美,綜合考慮的話,最多也就比美國強10比英國強5。其實當時因為西方各國之間科技交流很多,因此列強的工業與科技水平的差距普遍很小,只有不屬於西方世界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技術封鎖的蘇聯和ri本例外未完待續。

:繼續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