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三章 困境中的日本(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零三章 困境中的日本(下)

:感謝書友可可和獅子牛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薦票

尤其是民國建立之後,ri本因為戰略方面的考慮,將先前對臺的政策由工業ri本,農業臺灣轉變成工業臺灣,農業南洋說白了其實就是從泰國進口糧食。臺灣的工業由此獲得了迅猛的發展,1932年時臺灣的農業產值與工業產值之比就已經達到了6:4,而當時的內地卻才達到9.03:0.7沒算失陷了的東三省,而如果以發電量為例,臺灣的人均年發電量更是超過了內地的200倍。在教育方面,臺灣同樣遠遠領先於大陸不過嚴格來說,早在甲午之前,臺灣的識字率就比大陸高了,並不全是ri佔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即使將所有年齡段的人口都計算進去1914年的時候臺灣614歲的少年兒童就學率就超過了70,即便要求小學畢業能夠讀寫和運算,臺灣現在的識字率也超過了80,哪怕與ri本本土相比也並不遜sè,而同樣標準下民國乃至解放初期,內地只要認識一些常用字就算是識字了,標準非常地低,小學上到四五年級也就是說所謂的高小,都算是有文化的人,內地的平均識字率甚至可能只有5 . .

相對厚實的經濟底子使得臺灣承受橫徵暴斂的能力更強,而將其視為準本土的ri本當局對臺灣也始終要比對朝鮮客氣得多注1,因而臺灣民眾的生活水平雖然大幅下降,但還不至於活不下去。

而朝鮮的情況卻截然不同,本來民眾的生活就夠艱苦了,ri本當局的剝削與壓迫卻更加殘酷,頓時朝鮮半島上餓殍遍野。再溫順的人。真到了活不下去的時候也可能鼓起拼命的勇氣。而抗聯派回朝鮮的游擊隊雖然大多被ri軍剿滅,但其中也多少有些人倖免於難,在他們的努力下。朝鮮民眾不再像以前那樣被ri本當局完全矇蔽,他們開始瞭解到中隊反擊ri本侵略軍的節節勝利,也知道了朝鮮民族當中仍有並未屈服的勇士,於是起來和ri軍拼命的人越來越多。這令本就兵力吃緊的ri軍大本營統帥部頭痛不已。

無奈之下他們只得效仿中國宋朝時的做法,開始一反常態地大量徵發朝鮮人當兵,這樣前線既有了炮灰可用。朝鮮民眾也會因為青壯被大量抽走而失去反抗ri本暴政的能力。但出於對朝鮮人戰鬥力與忠誠度的不信任,ri軍大本營新組建的30萬朝鮮軍包括3個兵力2萬餘人的野戰師團5個兵力1萬多人的治安師團和20個守備隊或du li守備隊。中的軍官軍曹以上大多都有ri本人擔任,朝鮮軍人就算能力再強功勞再大,也最多只能晉升到中佐大隊長,而且難度還不是一般地大,這種明顯的民族歧視無疑在朝鮮軍中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ri本人中並不是沒人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們能夠怎麼辦全心信任這些殖民地的棒子不過是些炮灰而已。遲早都要消耗掉的,何必為了他們勞心費力卻還要遭到國人非議呢

雖然朝鮮軍的定位是炮灰,但是畢竟有30萬之眾,而且都是jg壯朝鮮此時約有2000萬人口,只選30萬人出來的話。素質還是可以的。,哪怕只能訓練到偽滿軍的水平,也多少能有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在武器和補給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將其用於防禦應該可以抵得上如今素質已經大幅下滑了的ri軍20萬,即使是野戰,也不會弱於10萬ri軍。

因此ri軍大本營統帥部對於剿滅抗聯的信心不覺又恢復了不少,決心也更加堅定,為了儘快收復對ri本來說至關重要的滿洲失地,ri軍大本營將工作重心集中於朝鮮軍與ri本新兵的訓練和裝備,無心也無力摻和中國的內戰。事實上ri軍大本營統帥部一度甚至想要主動放棄平津,將其兵力全部北調物資也統統帶走,與海拉爾ri軍合兵一處,等到計劃中針對抗聯北滿根據地chun播的滿洲chun季攻勢開始後讓其攻擊抗聯根據地的側翼,那時徐向前縱有通天徹地之能,也必然會顧此失彼,但這個至少紙面上看頗具可行xg的計劃卻因為害怕國內少壯派的天誅國賊而沒敢實行,這也被後世史家認為是二戰期間ri本最重大的戰略失誤之一

ri軍沒什麼大的動靜,原本受命防範ri軍與老蔣聯手的十五集團軍就沒了用武之地,而由於中原的已經全被ri軍消滅或擊潰,原來的河南省主席商震又與赤sè黨關係不錯,因此中原大會戰勝利之後,中原邊區zhèng 直接派出幹部接管鄭州開封等地政權就行,根本用不著打仗。因此十五集團軍並沒有與交上火,只是派出一部分人馬向武漢方向佯動了一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只是佯動,可卻並不知道啊加之十五集團軍如今早已是國內公認的第一強軍,哪怕不能確認真假,老蔣也不敢冒險,當即將圍攻閩贛邊區的大軍調了回去,令武漢及其周邊的守軍總數再次超過了八十萬,而新四軍的一支隊與四支隊這兩大主力則乘機回援,將閩贛邊區的失地盡數恢復,甚至還利用主力退走的機會拿下了紅軍改編時依據協議放棄的浙南部分地區,進一步擴大了根據地,閩贛邊區也由此恢復成了閩浙贛邊區

注1:當時在臺ri本人的平均工資約為臺灣人的兩倍,但考慮到在臺ri本人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普遍要比臺灣本地人更高歷史上戰後的臺灣很多工廠都因為ri籍管理與技術人員離開而無法正常運轉甚至倒閉,直到後來老蔣逃到臺灣並獲得美援之後,臺灣的經濟才開始恢復。,ri本當時對於臺灣的剝削並不算多麼酷烈,說句不好聽的,這個差距其實遠比目前在華外國人與中國人工資的差距小得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