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八章 整肅風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八章 整肅風氣

不過這一切與身在上海的胡衛東卻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受命主持中原局工作的他已經迅速將工作中心由軍事轉移到民事上來,由於沈鴻孫越崎等傑出工業管理人才的飛速成長,對於具體的工業建設項目,胡衛東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事必躬親,這令他得以將工作的重點放到制度建設上來。在胡衛東乃至赤sè黨zhong yāng的心目中,中原解放區不但是中國工業化的龍頭,同時也是未來新中國各項經濟制度的試驗田,因此胡衛東肩上的責任之重可想而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胡衛東也不例外,而他先動刀的卻是中原解放區的幹部隊伍,正如斯大林所言,幹部決定一切,如果沒有合格的幹部隊伍,上面政策再好也沒什麼意義,甚至反而會適得其反。由於文化程度和工作經驗的限制,中原解放區的幹部素質雖然強過其他解放區一截,但依然不能令來自二十一世紀的胡衛東滿意,但畢竟基礎擺在那裡,他除了加大幹部培訓的力度並勉勵大家充分利用閒暇時間努力自學之外,也沒什麼別的辦法,可是下面幹部弄虛作假的現象,卻令胡衛東難以容忍,畢竟有了準確的經濟資料作為參考,他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而本質上是一個技術幹部的胡衛東又並不擅長也沒那個閒工夫根據各種蛛絲馬跡去推測擠出水分之後的真實經濟資料......

張浩是個十分優秀的領導幹部,但他的xg子溫和,輕易不下重手,對於下面弄虛作假的現象,只要沒有造成太大惡果的,一般都是儘量以說服教育為主。而帶兵多年的胡衛東卻沒這麼好的肚量,尤其是後世三年困難時期的沉痛教訓更令他對此事不敢輕忽。事實上當年上面的決策固然有誤,但下面大量虛假的資訊對其造成了誤導,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現在弄虛作假的風氣才剛剛抬頭。下點狠手應該不難壓住,若是等其泛濫成災,那時可就難以收拾了,畢竟中國有著法不責眾的傳統......

考慮到幹部隊伍的覺悟還普遍不高注1。胡衛東除了那些擺在臺面上的官話之外,還讓人在私下散佈弄虛作假會令上級作出錯誤的決策,實質上是讓領導給你背黑鍋,還有什麼錯誤的xg質比這更嚴重之類的言論。結果被官本位思想浸潤了幾千年的國人果然更能接受。不過,為了避免以後此事成為自己的小辮子,胡衛東還是第一時間就向zhong yāng和太祖彙報了此事。同時還將弄虛作假一旦泛濫成災之後將會招致的種種惡果向其詳細剖析。結果一向厭憎官僚作風的太祖當即對其高度重視起來,告訴胡衛東放手去幹,還派了社會部的康部長過來幫忙......

康部長後世惡名昭彰,但由於這個時空的整風運動是由xg格溫和的張浩總負責,因此康部長一方面沒法像歷史上那樣造成多少冤案,升遷的速度也比歷史上慢了許多王明早早被打倒,令其歷史上關鍵時候選對陣營的功勞沒了。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與胡衛東這位常委之下的第一人根本沒法比,所以胡衛東根本不怕他瞞著自己藉機亂來,要知道歷史上這廝雖然幹了不少壞事,卻從沒樹過強敵,絕對是人jg中的人jg,要不然以他累累的罪行,又怎麼可能得以善終並且死去多年之後才被清算

而另一方面,康部長人品雖然不好,但在諜報安全和內部整肅方面的確有著卓越的才能,歷史上改開初期對康部長重新評價了之後,他所制定的安全保密制度很自然地跟著被推翻了,結果其後短短幾年就發生了比之前幾十年加起來數量還多的重大機密外洩事件,不得不重新恢復成他當年制定的一些安保制度,其才可見一斑。事實上,也正是有了這個壞人的幫忙,胡衛東整肅風氣的行動才能最終取得成功,否則以他骨子裡還只是一個科技專家的有限心機,加之行政系統又不能像軍隊一樣令行禁止,胡衛東不被下面那些幹部玩得團團轉才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康部長還幫中原解放區改革了安全保密制度,自此以後中原解放區特別是軍工系統,再沒發生過一次大的洩密事件......

雖然如此,但胡衛東出於對康部長人品的擔心,還是將制度定得很死,儘量不給他個人cāo作的空間。由於歷史的教訓,胡衛東嚴查弄虛作假集中在資料統計方面,他規定抽查率一般不得低於十分之一連續三年沒出任何問題的地級行政區或者省級直屬部門可以降到二十分之一連續五年沒出問題的可以降到五十分之一。,統計數據與實際值的偏差超過一成就將被記錄在案列為重點關注物件,偏差超過20或者偏差超過15且無有說服力的理由,則將被定為弄虛作假,如果又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造chéng rén員傷亡或者嚴重經濟損失,則使其具體情形從重處理,最大可以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即便沒有造成嚴重損失,第一次弄虛作假被發現後,違紀者也將被處以黨內jg告處分,並且要離崗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政治思想教育,期滿後重新安排工作,原則上級別不得高於之前的職務一般都會降個一級兩級。而如果是第二次弄虛作假被發現,若是造成損失,則罪加一等,即便沒有造成損失,也將被撤職並開除黨籍除非以後能夠證明此罪不實,否則以後立功再大,也只能當個黨外人士了。......

注1:其實建國初期的幹部覺悟並沒有後世以為的那麼高,只是中國人從眾心理很強,在大氣氛的影響下幹部們很自然地隨大流而已,此外嚴刑峻法和群眾監督也是很大的威懾。但是大的罪行不敢犯,弄虛作假這種可能謀得名利卻不被視為重罪的小事,大家卻不憚學一學,類似的還有當時十分普遍的靠山吃山靠廠吃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