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型工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型工程

看似不起眼的豬鬃都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鎢和稀土等重要的稀有金屬就更不用說了,美國礦產資源豐富,也就開頭難受一點,只要加大開採力度,最多一年之後就可以完全填上缺口,但美國在這些稀有金屬方面也只能保證自己夠用,不可能有太多的餘額出口,因此英法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對於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化肥農藥的生產極其重要,因此早就得到了胡衛東的高度重視,其中化肥工業的發展尤其迅速,1940年全年的總產量接近120萬噸,足夠滿足8000萬畝糧田的需要,雖然距離讓全國的農田都用上化肥的那一天還很遠,卻已經足以讓1940年的全國糧食總產量重新整理歷史新紀錄,而棉花等其他主要農產品的年產量也都普遍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農藥產量的迅速增加和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之合作社的普遍建立有利於組織力量防災抗災,大大減小了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也是1940年農業大豐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0年中工農業的發展與其他年份相比只有著質和量的不同,而大型工程的建設卻幾乎是有和無的區別。之前由於抗戰持續進行,形勢還不明朗,赤色黨並不敢投入太多的力量用於建設大型工程,也就有鹽鍋峽水電站蘭新鐵路和中原解放區幾個連線礦區與中心城市的短距鐵路而已。

但到了1940年,國內戰事的徹底結束使得中央人民政府有了大興土木的安定環境和人財物力。再加上有德國人援助和花錢從國外聘請的高階人才進行指導,一批世界級的大型工程紛紛上馬,除了前文提到的沿海深水港與大型修造船塢蘭新鐵路進藏公路已經增加到4條鹽鍋峽水電站之外,還包括東北豐滿水電站的改擴建工程黃河上游的劉家峽水電站寶成鐵路成昆鐵路成渝鐵路武漢長江大橋三門峽黃河大橋治黃工程治淮工程等三十餘個大型工程項目。

為此投入的人財物力之多,為人類歷史上所罕見,舉國體制縱有種種缺陷,但在中國百廢待興基礎薄弱的現狀下,卻無疑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捷徑。而且與歷史上相比,目前中國有一個很大的有利條件,那就是農機農藥化肥的生產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產量。因此即便大興土木搞工程建設,也不會因為農業生產受到影響而導致饑荒,反倒可以吸納大量因為勞動生產率提高而閒置出來的農業勞動力。

當然,必須說明的是。由於不少工程先要調研立項。所以並非是全部同時開工。否則即使以中國的人力,在西南戰事仍未結束的情況下,也還是有些吃不消的。而且其中的劉家峽水電站治黃工程治淮工程等水利工程對於農業來說本就意義重大。其中治黃工程與治淮工程的意義尤其巨大。

說到治理黃河,歷史上建國後曾經走過一段彎路,明明早在明朝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就已經提出了束水衝沙的高明策略,但當時中國的水利學家們卻大多迷信蘇聯專家的觀點,排斥少數清醒者的正確意見,錯誤地建議中央建設三門峽水庫導致水庫和上游河道嚴重淤塞,不但沒能治理好黃河泥沙問題,反而使得問題愈發嚴重,令後來對黃河的綜合治理困難重重,至於因此浪費的人財物力,那就更是驚人。

而現在有胡衛東這個穿越者總攬全局,自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而搶先將三門峽黃河大橋建設起來,更是絕了建設三門峽水庫的可能。雖然因為科技條件還達不到,後世建立在信息化技術基礎上的調水調沙策略暫時還無法有效實施,但透過人工協調,還是可以部分做到調水調沙的,只是沒有信息化條件下那麼方便,效果也肯定會差一些。而其思想的核心利用黃河水沖走黃河沙的想法更是因為胡衛東在中國科技界無以倫比的威望而被普遍接受,因此新建的水庫大壩和黃河大堤都遵循了這一思想而妥善佈局,當這一套體系完全建成之後,只要信息化的條件一滿足,就可以很快達到後世調水調沙工程的水平,這完全稱得上是未雨綢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水利工程的建設佈局那是長遠的考慮,為了避免眼下出問題,舊有黃河大堤的加固也不能忽視。但黃河至少有大堤在,與之相比,因為下游淤塞不能入海而形成了洪澤湖,沿湖又沒有堤壩阻擋因而動輒泛濫成災的淮河才是如今中國國內最大的禍患。

由於洪澤湖乃是河水在平原上淤塞而成,面積大而水淺,與正常的湖泊有很大不同,天旱時常常大面積乾涸,下雨時又很容易泛濫成災,兩淮地區的老百姓稱之為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完全不像天然湖泊那樣具有調節氣候減小水旱災害的功用,反而令兩淮百姓深受其苦。為了一勞永逸地除去這個禍患,胡衛東決心讓它徹底從地球上消失,這樣還能順便開闢出大片的良田,這可比洪澤湖漁業的食物產出要大得多了......

其實,歷史上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也未必就沒有過這樣的想法,當時當時中國貧窮落後,進行水利建設時基本全靠人力,工作效率太低,根本不可能完成恢復淮河古道注1排空洪澤湖的宏大計劃,而蘇北灌溉總渠等治淮工程完成之後,再改的話,那代價就太大了。

注1:古河道早已不復存在,想要恢復就必須重挖,而對淮河這樣的大河來說,如果只有一條主河道入海的話,必須挖出夠寬夠深的河道才行,這工程量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太大的,遠不如蘇北灌溉總渠那樣分為多條渠道洩水的方案實際,但論洩水量的話,卻還是一條寬而深的幹流效果更好,而且還能兼收航運之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