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七十九章 秋月級驅逐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七十九章 秋月級驅逐艦

讓天皇不得不放棄重啟戰列艦建造計劃的妄想後,山本五十六繼續說明了戰列艦的另外兩大缺陷,其次,戰列艦的材料和工藝要求都比航母高得多。沒辦法的時候,航母甚至可以採用商船的材料和工藝來建造以降低成本,而戰列艦卻根本不可能那樣做,別說遭到敵人攻擊,甚至自己開一炮都會遭致結構解體。這就決定了航空母艦的建造成本和維護成本遠比戰列艦低得多,同等排水量的情況下,航母的造價至少要比戰列艦低30,而如果考慮到我們日本稀有金屬全靠進口的特殊國情,這個差距遠比表面上更大,而與造價相比,兩者維護成本的差距只會更大......

而且戰列艦的維護不光是錢的問題,時間的消耗才是最要命的,戰列艦一旦受傷,輕則一兩個月,重則大半年乃至更長,維修的時間比航母要長得多。而且戰列艦看似堅不可摧,但非重點部位的防護卻還是很薄弱的,那些地方受傷雖然一般不會導致軍艦沉沒,但卻會嚴重影響其戰鬥力,而維修所需的時間卻一點都不短。而且戰列艦本身出現故障的機率也比航母更大,並且與航母的故障大多只需要艦上的維修人員便能解決不同,戰列艦卻基本都是要回船廠檢修的。何況即便沒有受傷,也沒有出現故障,戰列艦例行維護的頻率和耗時也要比航母更大......,山本五十六少有地絮絮叨叨說了一大通。總算讓崇仁息了重啟戰列艦建造計劃的想法,沒辦法,要知道崇仁當年也是在鉅艦大炮主義的薰陶下長大的,稍不注意的話,幼年時的憧憬就會影響決策的......

而對於艦隊防空問題,山本五十六也提出了他的方案,那就是大量建造專門用於防空的輕型軍艦,這要比建造戰列艦來加強航母編隊的防空更加實際,目前首批4艘已經完工入役的秋月級防空驅逐艦及其改進型因而受到了日本海軍更大的重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秋月級驅逐艦在歷史上就是二戰期間最優秀的防空驅逐艦之一,而這個時空由於日本從德國人手中獲得了炮瞄雷達和近炸引信技術。又因為一度得到美國庇護和扶植的關係。得以分別從瑞士和瑞典買到了厄利孔20mm高射炮和更加經典的博福斯40mm高射炮並進行了仿製和改進注1,實際的防空能力比歷史上提升了何止數倍,從而一躍成為毫無爭議的世界最佳防空驅逐艦。

此外,由於歐戰爆發比歷史上晚了一年多的緣故。日本獲得了更多德國轉讓的技術。其中仿製自德國海軍105mm高射炮的日本一式105mm高射炮效能和威力略強於秋月級最初選用的九八式100mm高射炮。而生產難度卻小了許多,造價也更加低廉,因而很自然地全面替換了超出日本工業能力要求的九八式100mm高射炮。用在了秋月級驅逐艦的首批4艘軍艦上面。

與最初型號相比,秋月級的改進型新月級驅逐艦則更是一步到位,建造的時候就換上了這款新型高射炮,細節設計也更加合理。此外,它們還增加了球鼻艏設計,艦型也較原型秋月級更加狹長,使得最大航速由最初型號的33節提升到了當初設計要求的35節,此外艦體也有所放大,標準排水量增加到3200噸以上,可以攜帶的燃油也增加了許多,其續航力因而進一步提升到10000海里18節,同樣達到了當初設計時提出的苛刻要求,另外反潛武器也有所增強,加裝了現在開始在列強海軍流行起來的刺蝟彈發射器,而不像最初設計那樣僅有2條深水炸彈滑槽,只有必須開到對方潛艇上面才能投放的滾筒式深水炸彈,而且定深很淺。其基本性能參數如下:

排水量:3250噸基準4200噸滿載。

主尺度:145.2米全長11.6米寬4.2米吃水。

動 力:2臺艦本式蒸汽輪機,3臺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52000馬力。

航 速:35節。

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

火 力:4座雙聯裝一式105mm高射炮;6座雙聯裝博福斯40mm高射炮;6座雙聯裝厄利孔20mm高射炮;12門單裝厄利孔20mm高射炮。

魚 雷:四聯裝九二式610mm魚雷發射管1座,配備610mm口徑零式重型艦用氧氣魚雷也即是引進中國技術改進的九三式氧氣魚雷8條。

深 彈:刺蝟彈發射器2座,深水炸彈滑軌2條。

艦 員:280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還向美國學到了流水線造船法向德國學來的模組式造船法,雖然兩者都沒有提升新月級驅逐艦的效能,但因為設計和工藝簡化的關係,新月級驅逐艦的生產難度直線下降,整體造價降低了20以上,而建造速度更是快得不可思議,從開始建造到完工入役只需要3個月到半年注2,而歷史上效能不及新月級驅逐艦的原型秋月級卻需要一年半到兩年時間才能完工,建造速度加快了四五倍。

在新月級驅逐艦受到日本海軍高度重視之後,僅僅1941年下半年,日本就造出了9艘,要知道歷史上秋月級驅逐艦的總產量也不過才12艘。而隨著新月級驅逐艦的完全定型,建造速度進一步加快,次年上半年該型驅逐艦的產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8艘,而下半年更有24艘新月級驅逐艦完工,不但完全彌補了日本海軍當初在侵華戰爭中輔助艦艇的巨大損失,還令日本海軍的綜合實力較之當初有了大幅度的增強,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注1:因為影響力日益增大的日本產經聯崇尚規模化大批量生產,日本最終和歷史上的美國人一樣對這兩款高射炮的工藝進行了簡化設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速度,但是由於工業底子較薄,效果還是不能與美國相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日本海軍的實際需要,他們比美國人更早地設計出了厄利孔20mm高射炮的雙聯裝改型。

注2:首批4艘秋月級驅逐艦因為具有一定的試驗性質而且當時也沒有被定為生產重點的緣故,建造速度相對慢了許多,耗時達到一年多,第一批新月級驅逐艦則只用時半年,第二批以後的大批量生產則更是達到了一個季度內完工的驚人速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