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一章 水滸風波(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八十一章 水滸風波(上)

與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三部相比,水滸傳的版本無疑是最多的,不過在解放前,流傳得較廣的也就兩個基本的版本:一是後世水滸專家口中所謂被金聖嘆腰斬掉了後三十回的七十回本,這也是解放前流傳得最多的一個版本;其次則是百回本,在七十回本後面又多了接受招安徵遼和方臘以及最終被奸臣所害的悲劇結局,但因為文風遠比前七十回粗糙,獨特的水滸味也一下子不見了,情節和人物性格上也是極其突兀地從一開頭就突然大變,所以一直都有人認為後面三十回與前七十回並非是同一個作者,而胡衛東也支援這個觀點。

而歷史上新中國建立之後,出版社竟然異想天開地從主題是黑梁山好漢的另外一部徵四寇裡節選了平田虎王慶的情節並稍加修改後硬插進了百回本後三十回與前七十回之間,變成了後世影響最大的一百二十回本。由於中間那一段是硬塞進去的拼湊也不是絕對出不了神作,例如八十年代的經典動畫片太空堡壘,但那畢竟只是小機率事件,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會大幅降低全書水準的。,無論是文學水平還是與上下文的呼應都一塌糊塗,這個一百二十回本毫無疑問是水滸最爛的版本。

但是當時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太過貧乏,因此對文化產品數量上的需要甚至要超過質量,而一百二十回本因為章回更多。反而比經典的七十回本還受歡迎,倒是與後世網文更新重於質量的狀況有些類似。當然刊印數量也是一個原因,解放後迅速成為工業國的新中國印刷業的實力遠非之前可比,因此一百二十回本雖然刊印較晚,但總量卻反而最多......

不過,當年胡衛東還曾經看過另外一個版本的一百二十回本水滸,而且那個版本自命為古本水滸傳,意思是它才是真正施耐庵所寫的一百二十回原本......

古本水滸傳的前七十回與其他版本並無什麼差別,但後五十回卻是全然不同,在天降石碣梁山好漢排定了座次後。書裡的梁山好漢並沒有馬上被朝廷招安。而是繼續替天行道,將梁山泊義軍發展壯大。該版的最後部分也只是旁敲側擊地寫了梁山諸位頭領對素有賢名的張叔夜歷史上宋江起義就是被他平掉的就任濟州太守的反應和之前公孫勝離開梁山他是第一個走的,魯智深隨後也帶武松去了五臺山。時的留言罡煞群雄,應劫寰中。天遣治亂。長人執弓;戈矛化鐵。戰馬嘶風,雲飛星散,水碧山空。注1。暗示了梁山泊的悲劇結局,結尾更以神攝天書宋江忘了當初玄女娘娘的叮囑,答應將三卷天書給弟兄們看,結果就悲劇了......雷轟石碣讓全書戛然而止......

與百回本相比,古本水滸傳後五十回的情節與前七十回銜接得更好,而人物形象也沒有過於突兀的變化也有部分變化了的,但都有個過程,而非像百回本的後三十回那樣突然之間莫名其妙地就變過來了。,同時和前七十回一樣,延續了施耐庵酷愛前後呼應喜歡挖坑而且有坑必填的特點,如果施耐庵當年真的不止寫到七十回,那麼這一百二十回的古本水滸傳在各個版本中無疑最可能是真本。

但是,後世的那些水滸專家也發現了古本水滸傳一個明顯的瑕疵,雖然並沒降低該書的水準,卻令其是真正古本的可能性小了許多。原來,古本水滸傳的後五十回當中竟然多次出現了民國時期的口語,因此後世的水滸專家普遍認為古本水滸傳及其前身古本水滸這是1933年版的書名,1985年出版的古本水滸傳經過編纂,還加入了少量其他版本乃至新創作的內容,和1933年版已經有所區別,當然大體上還是一致的。的後五十回是偽作,而最早拿出這個版本的民國時期常熟中醫梅寄鶴被他們認為嫌疑最大,當時由古本水滸傳引起的風波也就至此基本平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本來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此事到此應該可以蓋棺定論了,但是胡衛東卻從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懷疑人,他深知若古本水滸傳真的被證明為施耐庵所著的原本,那麼遭到打擊最大的無疑是當時的所謂水滸專家,因為他們賴以吃飯的學識統統會化為烏有。

俗話說斷人財路,有如殺父。,那些所謂的學術權威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古本水滸傳扶正,所以自然是竭力搜尋對他們論點有利的蛛絲馬跡,而利用他們掌握的話語權將其拼命放大。或許是他們覺得這樣還不保險,甚至還利用他們的掌握的輿論將明顯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且前後有天壤除了劇情與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問題,古本水滸傳後五十回的語言詞句問題在百回本的後三十回中同樣存在注2,但那些磚家卻以雙重標準對此視而不見......之別的百回本定為正本,其暗藏的私心也就不難看清了。

注1:即是說天罡地煞應劫下凡,擾亂世界,後來得張叔夜長人持弓指的就是歷史上張叔夜平定宋江起義一事,在七十回本末尾的盧俊義驚夢情節裡也有暗示。計平了,大家散夥,槍馬無用,只剩下個山明水秀的梁山泊。公孫勝的留言不但點出了梁山泊好漢的結局,還回應了楔子裡洪太尉誤走妖魔和七十回本末尾處盧俊義驚夢的情節......

注2:當然不是民國的語言習慣,而是明朝中期的,但施耐庵卻是元末明初人,而水滸這種造反題材的書也只有在民不聊生的元末才有足夠的創造動機,要知道古代寫這種題材需要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勇氣,敢寫這個就是真的有心造反,作為一個文人,也只有在黑暗的元末才會被逼出這樣的決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