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抗戰之軍工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三十八章 邊疆開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三十八章 邊疆開發

1942年中國工業的發展速度確實較慢,但是必須說明的是,1942年中國工業增長率偏低指的只是產值增長率偏低,但這是因為中原旱災等種種外部因素造成的,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更具實際意義的產能,則較前一年有了巨大的增長,這就為之後兩年中國工業的爆發性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即使是工業產量,也有一些地區和部門持續了高速發展,前者主要是新疆西藏這兩個省,發展快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投資大另一方面本身基數低,發展想不快都難。

其中新疆省發展速度最快,則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大量高素質移民的湧入,1942年新疆的人口較前一年猛增了15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內地的移民,而且還大都是風華正茂的青年男女,這工作的人一多,工業產量自然猛增當然是在工業崗位足夠的前提下,不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只要投資足夠,這一點就毋須擔心。,再考慮到這些移民的文化素質較高連帶著勞動生產率也相對更高,對新疆經濟的促進作用就更加明顯。

西北局書記胡衛東甚至認為,即使新疆經濟實質上沒有任何進步,光是這些移民的湧入就能提供20以上的總量增長率,這還是考慮到了移民剛來需要適應,以及搬遷過程中浪費的時間,否則恐怕30都是有的。只是這種增長對於全域性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反而是人口遷移在國防安全等其他方面的益處更大。所以胡衛東不但沒有因為資料上極其誇張的增長率而表揚新疆的地方幹部,反而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實,如果只算比例的話,西藏人口的增加速度並不比新疆慢,只是由於到西藏的以科研人員為主,從事生產的人數不多,而且大多只是流動人口,並非到西藏定居,加之現在的中國經濟資料裡又沒有gdp這個概念,所以對西藏經濟資料的貢獻自然不能與新疆的那些移民相比。

但是他們的到來還是大大改變了西藏的面貌。在解放前。藏民普遍以曬乾的牛馬糞作為主要的燃料,而現在不過短短幾年,西藏境內超過8成的家庭都已經用上了太陽灶,儘管都是成本極低而且技術含量也不算高的箱式太陽灶。這種連速成技工和小企業都可以大量生產的太陽灶因為溫度較低的緣故。往往只能滿足有限的炊事要求。而嚴重影響了它的推廣應用。但在日照極其強烈而且晴好天氣遠比內地多得多的西藏,它的作用卻強了許多,在很大大幅度上減小了藏民的燃料消耗。令其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當中去,從而大大提升了生活水平,黨和政府在藏民心中的威望也因此日益提高......

除了箱式太陽灶,技術含量更高的聚光式太陽灶和太陽能熱水器在西藏人民政府的推動下,也開始在城鎮居民中間推廣普及,而正在拉薩近郊建設的試驗性太陽能熱電站則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投資,充分顯示了黨中央開發西藏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給西藏人民造福的決心......

西藏的地熱資源也同樣豐富,但因為技術難度相對較大的原因,目前只有羊八井有一座試驗性的地熱電站在建,裝機容量不過1000千瓦,但不管怎樣,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而在傳統資源方面,西藏算不上是資源大省,但這裡卻有中國最大的鉻鐵礦,對於極度缺鉻的中國來說意義十分重大,雖然南非獨立後中國又重新有了海外鉻鐵礦的來源之前的南非自治政府以擔心落入日本人之手為由中止了對中國的鉻鐵礦出口,但是自己有點產量總比一點沒有要安全許多。而西藏玉龍銅礦的發現,也具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未來必將大大緩解中國缺銅的困難。

不過對於西藏那全國乃至世界第一的水力資源,卻由於交通和人口等限制因素,恐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開發利用,但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優秀的藏族水電專家強俄巴.仁增多吉卻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而在工業部門方面,中國能源工業在1942年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其中煤炭年產量猛增了40以上,首次突破了1.5億噸大關,這主要是一大批新的煤礦特別是大型煤礦集中在這一年而且主要是上半年建成投產所致,而石油工業與電力工業同樣高速的發展則主要是因為中央的特別重視。

蘇德戰爭爆發後,自顧不暇的蘇聯很快就停止了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導致中國失去了最主要的原油進口來源,雖然日本人佔據印尼後向中國大量出口原油以換取資金和他們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和工業產品,但因為對日本前途的不看好和骨子裡對其的不信任,中央還是下達了努力增加石油產量以做到基本自給自足的重要指示。

在這樣的要求下,中國的各大油田都想盡辦法增加產量,尤其是仍在建設中的勝利油田,當年增產100萬噸以上,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而異軍突起的長慶油田年產量也迅速突破了一百萬噸大關,使得1942年中國的原油總產量超過了600萬噸,而這只是中國石油工業騰飛的開始......

由於911工程驚人的耗電量,中央政府對電力工業也予以了高度重視,為了確保911工程不出岔子,中央甚至放開了對私營企業進入電力工業的限制,這一政策在1942年開始顯現成效,再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持續大量投資,使得1942年的中國在中原工業區發電量減小的情況下實現了超過30發電量增長,新中國的年發電量也第一次突破了800億度大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