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青春 > 明末求生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吳三桂之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章 吳三桂之心

第三十九章 吳三桂之心

成都蜀王府。

不過,此時的蜀王府已經掛名為平西王府了。

這個時空之中的四川人民要比歷史上的四川人民要幸福一點。

雖然四川也沒有逃出戰亂,但是四川的戰亂,並不是軍閥混戰,而是兩軍對峙。兩軍對峙之下,供應軍資雖然苦,但與無數大大小小的軍閥亂打,前線後方不分,要好的多。

在長江下遊戰事爆發的時候,吳三桂也沒有閒著,他一面與李定國對峙,一邊收降川軍,以數萬遼東軍為核心,十幾萬川軍為輔助。一時間擁兵數十萬,與李定國的兵勢不相上下。

不,比李定國的兵勢還要強大一點。

原因很簡單。

李定國的兵馬雖然多,但是雲貴兩地素來貧瘠,養不得這數十萬大軍。

大部分糧食需要兩湖接濟。

而四川卻是天府之國,只要經營的好,養數十萬大軍,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

可以說,而今是吳三桂的高光時刻。

吳三桂投奔清廷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多大的信任。雖然吳三桂有能力,手下的關寧軍也稱得上精銳。但是一直沒有獨擋一面的機會,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徵四川的是豪格,八旗大多數將領都信任多爾袞,而不是多鐸。

否則留下來鎮守四川的未必是吳三桂。

當然了,即便吳三桂鎮守四川,在清廷的序列之中,也不是太高的。

不過,這局面在安慶之戰後,有所改變。

吳三桂感覺自己的地位一下子變高了。清廷的聖旨對吳三桂都客氣起來。與之前是完全不同的態度。

這也是多爾袞對清廷大策略的調整,在八旗不能完全勝任主力的情況之下,對有實力的漢軍將領,自然要大加拉攏了。

吳三桂自己也代表一個派系,他與祖家的關係很好。故而清廷也要多加安撫了。

不過,這效果卻並不是多好。

在清廷的強大的壓力之下,吳三桂自然不敢有其他念頭,但是而今吳三桂看出了清廷的弱勢。就未必這麼安分了。

而今吳三桂就面對這樣一個抉擇。

吳三桂一直在尋求與夏朝的接觸,這種私下的接觸,吳三桂當時未必有什麼想法。最多是想要兩邊有一點點的默契之感。

不過,吳三桂的訴求在夏朝那邊,不能說被無視。但也不被怎麼重視。

但是而今夏朝那邊主動過來,想要購買川鹽。當然了,但並不是不給錢。

吳三桂養兵什麼的也是很費錢的,川鹽入楚吳三桂雖然沒有細細的算,但是想來也一年幾十萬兩的進項。

這一筆錢,對吳三桂來說,也是相當的重要的。

吳三桂在四川的經費,大多是自籌的。西北很少有錢糧支撐吳三桂,甚至說吳三桂還要向西北協調一些糧草。

而吳三桂這邊還要支撐十幾萬大軍,錢糧上捉襟肘見也是相當正常的。

這幾十萬兩銀子,對吳三桂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補助。這樣的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當初鎮守遼東的時候,與後金的交際。與而今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一個是明朝管理太鬆懈,而清廷的管理有些嚴格而已,即便是在成都城中,也是有八旗兵鎮守的。

想要瞞過他們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吳三桂就將自己兩個心腹謀士叫了過來。一個名叫方光琛。一個叫劉玄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兩人出身都大不同。

方光琛乃是明代大學士方一藻之子,與吳三桂相交默契。

而劉玄初卻是劉文秀麾下的一名文書,在鳳凰山一戰中,大西軍大敗而逃,丟盔棄甲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俘虜了。劉玄初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成為吳三桂手下的文書。因為吳三桂鎮守四川,選了一些熟悉四川當地民情的人,劉玄初就進入了吳三桂的法眼之中,組建得到了重用,成為吳三桂麾下兩大謀士之一。

吳三桂將這個難題交給了兩大謀士。

方光琛微微捏著鬍鬚,說道:“王爺,這一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這回易之事,那朝那代沒有,攝政王雖然身居九重,但也是一個明白人,單單這一件事情,不會太難為大王的。”

“只是這一件事情,洪承疇已經將事情挑在明面上了。”

“洪承疇就蹲在長江北邊,面對夏軍幾十萬大軍,手頭的都是一些殘兵敗將,朝廷也擔心他支撐不住,這才有先前的議和之舉,而今因為豫親王之死,罷議和,洪承疇軍費以兩淮鹽為主。”

“一旦,我們這裡也出鹽,到時候可是瞞不住人的。”

“到時候如何與朝廷交代。”

“不。”方光琛又多想一層,說道:“朝廷安慶之敗後,看似大度招攬漢軍漢臣,但是實際上,內心刻薄之意與日劇增。只是之前瞧不起,猜忌之心,是放在明面上的,而今卻隱藏起來了。”

“而今王爺在四川,朝廷鞭長

莫及,縱然王爺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朝廷為了大局著想,一定會忍下來的。不會問責王爺,反而善加安撫,但是一直是這樣兩國僵持還好,一旦朝廷得勢,到時候王爺可就不好辦了。”

吳三桂微微點頭。

一旦決定川鹽出省,就不是幾斤,幾十斤,乃至於幾十萬斤,想想能支撐兩省人丁的鹽量,要有多少。一旦開始運輸,是決計瞞不過人的,畢竟誰也不是瞎子。

在這個時候做這樣的事情,銀子倒是小事,最重要是清廷那邊對吳三桂會怎麼想怎麼看?

以小族臨大國,這是清廷最最致命的弱點,這個弱點延伸到各個方面。清廷下層或許有驕狂之意,但是在清廷上層卻有如履薄冰的感覺。在為政上,一面強調滿漢一體,在做事上卻又處處維護八旗的特殊地位。

這就是表明了他們的不自信。

他們或許知道滿漢一體才是正途,但是卻不敢這樣做,唯恐喪失了特殊地位之後,皇位不保。

用外寬內忌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

雖然如此,清廷上層還是相當明智的。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卻也是很明白的,秋後算賬這四個字用得極好。

吳三桂似乎不能決斷,問劉玄初說道:“卻不知道,劉先生意下如何?”

劉玄初能在短短數日之內,就得到了吳三桂的信任,在別的方面或許有些缺陷的,但是在察言觀色之上,卻是行家裡手,說道:“王爺,已經有決斷了。”

吳三桂聞言微微一笑,說道:“不錯,孤已經有些想法了。”

“孤能有今日,仗的是什麼?是北京那位喜歡嗎?不,是麾下的兒郎們,有我麾下這十幾萬平西軍在。朝廷就不敢小視了去。所以這軍力,手中的軍隊,才是我的根本所在。”

“只有手中兵強馬壯,縱然朝廷也會優待於我。一旦手中沒有實力,我即便是再忠於朝廷,也不過是北京一閒人而已。”

“這豈是英雄所為?”

“所以這區區小節算得了什麼,只要有了錢糧,有了人馬。朝廷又耐我何?”

“劉先生。”

“下官在。”劉玄初立即起身說道。

“你代我去見李定國,再走一趟重慶。”吳三桂說道:“探探南朝的心思,到底如何?”

吳三桂是典型的軍閥思想。什麼大義名分,忠君愛國都是虛的,只有手中的兵馬是實實在在的。而且吳三桂要探的南朝心思,恐怕不僅僅在川鹽之上。

劉玄初會意說道:“請王爺放心,下官一定不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