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青春 > 明末求生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 鹽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三章 鹽商

第四十三章 鹽商

“如此真的好嗎?”張軒皺眉說道。

“陛下,欲在短時間湊夠供應全國的鹽。恐怕只有這個辦法了。”姚啟聖說道。

此刻的姚啟聖臉上有一分風霜之色。

短短一兩月之間,姚啟聖從浙江到廣東打了一個來回,將三省所有的關於鹽業的文書都查了一個遍。所有鹽場都視察了一下,雖然這種視察,只能說是走馬觀花一般。

但是也讓姚啟聖對大夏境內的鹽業有了充分的瞭解。

所以他在回來的路上,他就提出了自己的鹽政方案。

他這個戶部尚書,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第一產鹽太少,因為中國產鹽最多,價格最便宜的就是兩淮鹽,號稱兩淮鹽,天下鹹。雖然明代鹽政劃分銷鹽區,但是兩淮鹽常常有跨境銷鹽的舉動,就可見是兩淮鹽業產鹽最多,成本最低。

第二鹽課太少,雖然鹽乃是大明朝廷最重要的一項收入,但是這一項收入,比起宋,比起清來得並不多。甚至要少了不知道多少。而且就朝廷來說,最重要的是兩淮鹽,浙江鹽,福建鹽,廣東鹽,山東鹽,河東鹽,四川鹽,一般都是被壓制的。

河東鹽與四川鹽,還好,並不是海鹽。但是其他地方的海鹽,朝廷的投入也不夠,收入自然也不多。

當然了以明朝爛成一團的政事,想來真正入朝廷手中的鹽課,未必比得上官吏上下其手所得的多。、

姚啟聖作為戶部尚書,雖然很多權力被張軒侵奪了。比如清丈田畝,整頓賦稅,這事情本該是戶部尚書來做,卻被張軒分給了閻應元。但是並不意味著他並不為朝廷的財政問題負責。

故而姚啟聖也一心想辦法,為朝廷多徵一些賦稅。

故而保證並擴大鹽課,是他一心想做的事情。總就不可能,為了百姓吃上鹽,朝廷不徵稅,反而倒貼好多銀兩。

第三,就是投入太少了。

上面所說的,這三地的鹽場,比不上兩淮鹽場。之前投入不多,在氣候,天時上,比不上北方鹽場優越。在之前,朝廷有更好的選擇,自然也沒有想往這裡投錢的意思。

而現在張軒手頭捉襟肘見,恨不得預徵錢糧,向清廷學習。但是張軒也知道這萬萬不可。一個勁的壓縮開支,全國範圍之內清理胥吏,未必不是為了弄錢。哪裡有錢往裡面投。

其他小問題,還不知道有多少。不過姚啟聖要解決

的就是這三個。

姚啟聖給出的方案,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承包。

將各地鹽場包給商人,並劃分片區,限定食鹽的價格。限定各鹽場的賦稅總額。不管生產多少鹽,總是要交這麼多的稅。可以說是包產包稅。

張軒之所以皺眉,是因為他對失去食鹽的控制權,感到不舒服,但是細細想來,這個辦法,或許不錯。

首先,投入擴建鹽場的財政支出可以省下來了。其次,張軒夾帶裡面的人物,還是有些少,手中雖然有一些人才。但是應對而今龐大的朝政,張軒依舊感到人不夠用。昭武元年的恩科,也在籌備之中了。

既要清理鹽場,又安督促鹽業生產,又要清正廉潔。這樣的人才,放在什麼地方不行,一定要放在鹽場之上。

第三,也能從商人手中收一大筆錢,來支撐朝政開支。

想來也知道,不談鹽稅,單單說這些商人想平白無故的從朝廷手中得到鹽場,並專賣之權,不大出血怎麼可能啊?而且正制定鹽稅的時候,也可以提高一些,最少要比明代的鹽稅要高出不少來。

但是並非沒有弊端的。

首先,這樣一來,就好造就一大批暴富的鹽商。自從管仲提出官山海之後,鹽幾乎是一直是朝廷控制的,鹽稅其實不僅僅是對鹽徵稅,還是一種間接對人徵稅的辦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很多時候,朝廷不可能調查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即便現代的人口普查,到底有多少水分。都不好說,更不要說那個時代了,但是人可以不在官府登記造冊,當黑戶,但是他們不能不吃鹽。

所以不管張軒對這些承包鹽場的大鹽商,怎麼壓榨,他們只要沾一個鹽字,將來就可以富可敵國。

而且為了銷鹽順利,並打擊私鹽。這些鹽商都是掛著官銜的。當然了,這個官大多是虛的,只要在打擊私鹽這事情上,有權力。但是人有了富可敵國的財富,這本身就是一種權力,而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是權力場之中,會做出什麼事情來,張軒心中也是有些預料的。

更不要說,這些人商人是私人承包,也就是說他們是世業。

張軒目光的餘光看向姚啟聖,心中還有其他想法,比如說這一件事情,姚啟聖是不是會拿去做人情,比如將朝中一些權貴引入承包鹽場上面。對於某些人,張軒是允許他們富貴榮華一輩子,但是富貴榮華一輩子,與富可敵國是兩個概念。但很多人並不這樣覺得。

這又是一個

麻煩事情。

“陛下。”姚啟聖說道:“這僅僅是權宜之計而已。將來國家收復兩淮,此策就可以廢棄了。”

張軒長嘆一聲,說道:“說得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了。”

真以為皇帝就可以一言九鼎,言出必行了?放開口子容易,將來將收起來,卻不容易了。但是事已如此,張軒也不敢求什麼十全十美的政策,先過了眼前的難關吧。

“你且將準備好方案,幾日後,內閣會議上再看看。”

姚啟聖聽了,就知道張軒同意了。

張軒雖然不是開國君主,但是在權威之上,與開國君主,並沒有什麼差別。從某種程度上,在國家大事上,張軒有一言可決的權威,但是張軒有自知之明。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什麼天縱之才,不過是一個捲入這個時代的可憐人而已。

張軒見識廣博一些,但是在很多時候,正確的未必是合適的。

所以他的任何行政方案,都要與一位尚書商議,然後在內閣會議上提出來。讓所有人討論。

甚至為了方便人說話,他甚至很多想法都是告訴其他人,讓他們代為提出來。

雖然六部尚書,未必不知道。但是緩過這一層,他們也就裝著不知道。

畢竟反對同僚,與反對陛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一般來說,他們也能看出來,那些方案是本人提出來的,那些方案是張軒借人之口說出來的。

一般來說,一個方案說服了張軒,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姚啟聖有辦法說服別人。

張軒說道:“姚卿,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張軒一擺手,讓小太監送上來一個托盤。

托盤上面有著大大小小的金銀幣。

這些金銀幣,都是西人的貨幣,不過金銀乃是硬通貨,故而百姓也愛用。

姚啟聖所在的會稽與寧波,也是海外貿易也是相當發達的,也是大明對外貿易的視窗葡萄牙人初來的時候,就在寧波外面的雙嶼島與當地商人貿易,後來被大明朝廷圍剿了。但是這種氛圍還在,而且張軒在澳門開港之後,更是有大量的這種錢幣流入,姚啟聖豈能不知道啊?

姚啟聖說道:“可是夷人的錢幣。”姚啟聖伸手在托盤之上捏過一枚,攤在手上,說道:“這是雙柱。”

這種銀幣大多都是西班牙銀幣,從萬曆年間流入中國,在清代大為流傳,甚至後來的大洋,就有仿造這種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