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我爹是王羲之最新章節列表 > 第 233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 233 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唯一知己

一下朝, 王獻之立馬被人圍住。

王彪之正打算拎著王獻之出宮, 好好與王獻之談談。

宦官擠到人群裡, 出聲說道:“陛下請衛將軍移步。”

小皇帝要見王獻之, 王彪之等人自然不能阻攔。

王彪之看了眼王獻之, 轉身離開。

王獻之跟隨宦官來到司馬聃的面前。

司馬聃背對著王獻之。

王獻之沒有立馬走近,而是朝司馬聃的背影行禮:“陛下。”

司馬聃轉身看向王獻之。

看到王獻之作揖,司馬聃目光複雜地盯著他。

不知不覺, 他們都開始長大了。

明明王獻之比他還小一歲,可是,王獻之卻已經司馬聃高出了半個頭。

小時候的王獻之, 就像是打磨過後圓潤的美玉。如今,王獻之的五官發生了變化,那雙眉眼,越發精緻。這種變化,如同將美玉進一步雕刻,雕刻成神像。美麗奪目,令人不敢直視。

深吸一口氣,司馬聃緩緩開口,低聲問王獻之:“方才在大殿之上, 王七郎所言, 句句肺腑?”

王獻之抬眼看向司馬聃, 他站直身子,淡笑著回答司馬聃:“陛下。獻之所言,句句肺腑。”

司馬聃生氣了, 他忍不住衝王獻之咆哮道:“那你為何當初告訴朕,要陪著朕治理天下!”

吼著,司馬聃流下了兩行淚水。

司馬聃猶記得當初第一次被王獻之帶出宮,他沉迷於市井街頭,逍遙山莊的種種新鮮有趣事物。而後,王獻之帶著他路過一片墳地。

在那片墳頭處,司馬聃第一次體會到民間疾苦。第一次體會到揪心是何感受。也是那件事之後,司馬聃嘗試過飢餓,明白了飢餓是什麼感受。只此,司馬聃想改變天下。想拯救天下蒼生,想讓天下恢復太平,想讓百姓安居樂業,過上太平的好日子。

是王獻之,讓司馬聃瞭解人間疾苦,讓司馬聃見識到人世間悲慘的另一面。

是王獻之,鼓勵司馬聃樹立志向,鼓勵司馬聃往明君的方向發展。

是王獻之,改變了晉國。改變了天下。

司馬聃不敢想象,若是王獻之離開了廟堂,離開了他,那晉國的將來怎麼辦?他這個皇帝怎麼辦?

司馬聃越想,心裡越委屈,哭得越發厲害,

王獻之嘆了口氣,拿出手巾,往前走了幾步,遞給司馬聃。

“陛下,獻之出身琅琊王氏。其他世家要的是權力平衡,這些人決不允許琅琊王氏在廟堂上一家獨大。”

司馬聃接過手巾,一邊擦眼淚,一邊哽咽地說道:“為何如此……”

司馬聃恨極了這種環境。

王獻之輕聲言道:“昔日天下大亂,給了各大世家機會。士族專兵,皇權衰落。獻之曾經想過,要助陛下重振皇權。奈何,獻之無能為力。”

曾經,王獻之覺得自己可以改變環境。

然而,漸漸的,經歷的事情多了。王獻之才發現,他一直想改變環境,卻一直被環境所改變。

西晉末期,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戶籍消失。給了士族發展自己勢力的機會。各大世族大量收留流民,為己所用,在亂世中家族勢力不斷壯大。東晉新朝,是士族支撐起來的。一個國家的政治根基,由士族來決定。若想改變,重整皇權,需要擊垮士族。

而要擊垮士族,並非小事。一旦皇權有振興的苗頭,一旦司馬氏要對士族下手。所有士族都會抱團,一同對抗朝廷。到時候,哪怕不起戰火,朝廷怕也是要廢。

正是應了那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司馬聃雙眼幽幽地盯著王獻之,吸著鼻涕說道:“人生那麼長,你我才多大。為何不努力下去?或許一載兩載,不能成功。那就努力三載四載。一直努力下去,朕相信,只要努力,終會成功!”

王獻之搖頭,他告訴司馬聃:“陛下,若是要動士族,晉國會亂。朝廷會廢。陛下再也不是陛下。”

司馬聃愣住了,手裡的手巾,掉落到地上,他的手指微微顫抖。

王獻之長嘆一口氣,低聲言道:“陛下,獻之如今只想讓天下恢復太平,減少百姓之苦。”

司馬聃聲音顫抖地說道:“天下太平之後,你便要離開朕?”

王獻之搖頭:“陛下,獻之只是遠離廟堂,仍然是陛下的好友。莫非,陛下從未將獻之當好友?在陛下心中,獻之一直是臣?”

司馬聃猛地搖頭:“非也!朕以真心對待王七郎!王七郎乃朕唯一知己!”

司馬聃自小生活在宮裡,認識的人有限。而王獻之,是最特別的人。王獻之不單送司馬聃很多小玩意兒,還教會了司馬聃很多事情,讓他見識不一樣的世界。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陛下,家君年過知命,獻之害怕了。”

司馬聃愕然,目光不解地望著王獻之。

王獻之低聲言道:“獻之害怕失去。”

司馬聃思量了一下,緩緩問道:“王七郎擔心王右軍會離你而去?”

王獻之頷首:“是也。驀然回首,細想這些年。獻之未曾好好陪伴父母。實乃不孝。”

司馬聃沉默。

在司馬聃出生後未到週歲,便被冊立為皇太子。剛冊立為太子不過兩日,康帝便駕崩了。司馬聃沒有體會過父慈子孝。

王獻之告訴司馬聃:“陛下,家君與家慈雖然不曾與獻之提起。但是獻之知曉,家君與家慈心裡是希望獻之留在二老身邊的。獻之身為幼子,常年在外奔波,家君與家慈心裡必定在為獻之擔憂。”

司馬聃垂下眼眸,低聲說道:“所以,天下太平之後,王七郎便要退出廟堂。無論是為了大局,亦或是為了你的親人,你都要離開。王七郎可曾記得,你曾經言過,要改變選官制度?科舉選拔制,卿是否記得?”

王獻之點頭:“獻之記得。獻之一直在改變。”

司馬聃抬頭,怔怔地望著王獻之。

王獻之徐徐言道:“陛下,近幾年學無止境一直在為朝廷培養人才。學無止境,乃晉國第一學府。學生畢業後,將來可推薦入朝為官,為國效忠。若是直接提出改變選官制度,提出科舉選拔制,諸位公卿必定反對。故而,獻之幾年前,便建議家君開辦學堂。學堂發展至今,教學制度已經成熟。從招生到畢業,學無止境學堂一直在為國家培養人才,為國家塞選賢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司馬聃愣住了。他沒想到,王獻之一直在做這件事!

王獻之淡笑著告訴司馬聃:“獻之雖然離開廟堂,但是會在學無止境,為陛下培養人才。若是陛下想念獻之,可召見獻之回京。”

司馬聃心情複雜。心情從開始的委屈與憤怒,變成了愧疚與失落,甚至還有幾分感動。

司馬聃邁開腳步,走近兩步,伸出手抱住王獻之:“晉國得此良臣,朕得此良友,乃上天厚愛!”

王獻之伸手拍了拍司馬聃的後背。

司馬聃鬆開手,擦了擦眼淚,他心情好轉,問王獻之:“王七郎,你當真是天人轉世?”

王獻之輕笑起來,笑容郎朗若清風。他言道:“獻之不過是區區凡人,如何敢比天人?”

司馬聃搖頭:“民間皆傳琅琊王七郎乃天人轉世,救濟蒼生,改變天下。朕以為,此乃真話!自王七郎入京後,改變了建康,改變了朕,改變了晉國,乃至改變了天下。朕相信,王七郎必定是天人轉世!是上天派來拯救蒼生的英雄!”

王獻之笑著搖頭:“如此謠言,都是謝七傳出來的。”

司馬聃詫異,好奇的追問起來。

王獻之便將當初謝玄帶著司馬道生越過江跑來找他的事情,娓娓道來。

王彪之一臉陰沉的回到王家。

王家子弟看到王彪之臉色不好,紛紛避開,生怕捱罵。

王彪之盯著王家子弟,出聲罵道:“汝等若是有七郎一半有才,琅琊王氏何愁不能起來!”

王家子弟:……

王彪之問王家知道:“要去何處?”

王家子弟吶吶地回答道:“到逍遙山莊健身……”

王彪之冷著臉說道:“健什麼身!給我回屋看書!用功學習!”

王家子弟:……

王彪之今天抽什麼風?

王家子弟不敢反駁王彪之,紛紛低著頭,小聲地回應道:“遵命。”

王彪之轉頭衝管事說道:“七郎若是歸來,讓他到宗祠來!”

管事連忙點頭。

王家子弟相互看了眼彼此。看來,是王獻之惹怒了王彪之!嘖嘖,也不知道王獻之做了什麼事,讓王彪之這麼生氣!

王獻之回來的時候,王珣不知道從哪跑出來,湊到王獻之的身邊,小聲地提醒王獻之:“七郎,你可要當心!虎犢叔父今日下朝歸來,發了怒。族裡許多兄弟,都被虎犢叔父發訓斥了。現在被關在屋子裡看書學習。”

王獻之點頭,他笑著問王珣:“法護為何不回屋學習?”

王珣衝王獻之說道:“我這不是特地來提醒你嘛!”

王獻之對王珣言道:“多謝法護。”

說話的時候,王獻之伸出手,摸了摸王珣的頭。

王珣瞪著王獻之。

王獻之笑著說道:“抱歉,把你當成虎頭了。”

王珣比顧愷之還小一歲。王獻之每次看到王珣,都會想到顧愷之。

王珣哼了一聲,轉身跑開。

王獻之笑了笑,朝宗祠走去。

作者有話要說:  王珣:回會稽摸你兒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