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簽到諸天從四合院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0章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0章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重新回到書院之後,李明浩再次體驗了一番當年讀高三時候的感覺,每天天剛亮就起來讀書,早上誦讀經典,中午練習書法,晚上複習一天所得,預習明天要上的功課,到深夜方才休息。

這種生活無疑是枯燥的,但一想到這是自己從白鹿原跳出去的唯一道路,李明浩還是堅持了下去。

學了一段時間之後,朱先生對他的進步倍感欣慰,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找到一名能繼承自己衣缽的弟子更開心的事情了。

在確定李明浩已經背完四書和朱熹的註解之後,朱先生開始教導他寫八股,作詩詞,對對子。

可能後人覺得秀才只是科舉考試的第一道關卡,考起來應該不難,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要想獲得秀才資格,就必須透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次考試,而要想獲得考試資格,還需要具備一定條件。

首先應試者必須身家清白,父祖三代都不能有汙點,童生本人也無刑犯過錯,其祖上三代亦不能是賤民賤役。

如果正奉居喪期間,亦不能參加科舉,朱先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沒去京城考進士。

至於服喪期滿之後他為啥還是沒去,那就是個人的選擇了;結合書裡朱先生謝絕陝西巡撫方升的舉薦來看,他應該是無心官場。

其次只能在本籍報考,白家戶籍在滋水縣白鹿村,就只能在滋水縣報考,好在滋水縣的考試難度沒江南那麼大,這對李明浩來說是個好消息。

最後還得有有本州縣的廩生保結,以擔保該童生符合報考資格的各項規定;憑著朱先生在滋水縣的影響力,這一條也不是問題。

獲得考試資格後,就可以參加縣試了,就可以參加縣試了;縣試由知縣主持,考點位於縣學或縣衙大堂。

考試分五場,每場都是天未亮點名,日出開始答題,日落必須交卷,試題為四書文、試帖詩、經論、律賦等等,並默寫《聖諭廣訓》百餘字。

所謂《聖諭廣訓》雍正二年出版的官修典籍,清訓諭世人守法和應有的德行、道理;源於康麻子的《聖諭十六條》,老四繼位後加以推衍解釋,其後定為考試內容,到現在還在考。

縣試被錄取的讀書人,便可參加府試,即由知府主持的考試,府試的流程和考題,與縣試如出一轍。

清代陝西分為七府五州,滋水縣屬西安府管轄,這對李明浩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為西安府集中了全省人才精華,想要在這裡脫穎而出肯定比其它地方難度大。

府試上榜之人,順理成章地進入院試,院試每三年舉行兩次,由皇帝欽命的學政主持,考兩場,試題是作八股文、試帖詩,並默寫《聖諭廣訓》百餘字。

所有考試的核心都是八股文,要是八股寫得不好,考官看一眼就丟了,想考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儘管李明浩很討厭這種文學形式,但為了將來打算,還是只能硬著頭皮學下去,好在他此前簽到了朱先生的學識,學起來倒也不算困難,很快就能上手破題了,這又讓朱先生大為稱讚。

秋去冬至,不知不覺整個白鹿原已經被白雪所覆蓋,李明浩在白鹿書院也呆了大半年時間。

眼瞅著就快過年了,他不由得開始盼望起放假來,平日裡在書院讀書,一旬只有一天休息的時間,唯有過年才能多歇幾天,而且說不定還可以藉著置辦年貨的機會去西安城逛逛,這能不期待麼?

年節將近,大家都開始走親戚,朱先生也未能免俗,這天便在家裡接待了回孃家的親姐姐。

當天晚上,李明浩像往常一樣跟朱先生一起誦讀到深夜,期間朱先生出去活動筋骨,仰面一瞅滿天星河,不由脫口而出,“今年成豆。”

說罷又回窯裡苦讀去了,李明浩趕緊把這事兒記在心上,這段劇情他還是記得的。

朱先生的姐姐聽見了這句話,第二天回到自家屋就講給丈夫,夫婦當年收罷麥子,把所有的土地全部種上了五色雜豆。

伏天裡曠日持久的乾旱旱死了包穀稻黍和穀子,耐旱的豆類卻抗住了乾旱而獲得豐收。

李明浩覺得,朱先生或許是已經達到了《中庸》中所說的“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的境界。

《中庸第二十四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翻譯過來就是:至誠之人,因為深刻理解了天地間事物的執行規律,因此能見微知著,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能預料到。

國家興旺有興旺的徵兆,國家敗亡有敗亡的原因。至誠之人,仔細地觀察事物變化(蓍龜)與人的行為(四體),就能瞭解到接下來的演變方向與必然結果,不論是好是壞。所以,至誠的人,彷彿有鬼神的力量。

朱先生的儒學修養深厚,或許能後稍微觸及這一境界,要是我能把他的學識全部消化,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一眼,能偶爾預測到未來呢?

一想到這些,李明浩讀書就更用心了,拿到秀才、舉人的身份或許只對在這個世界有好處,而一旦擁有“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的能力,那就算是去了其他世界,也是大有用處的!

又過了幾天,書院終於放假了,臨走前朱先生特意叮囑,“嘉軒,就算過年也不要放鬆學習,等開年回來,我還要考你,記住了沒有?”

“記住了!”李明浩點頭應下,朱先生雖然沒說,但是他知道,要是考不好,肯定是要挨戒尺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回到家裡,把明年種豆的事情一說,白秉德老漢不假思索地應了下來,“既然朱先生說了,那咱們就種!”

白秉德想的周全,反正家裡的存糧夠吃好幾年的,那怕明年全種成豆子也不怕沒吃的;要是朱先生說得準,那就賺大了。

說完李明浩就要離開,白秉德把他喊住,“嘉軒,給你說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