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科技狂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90章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290章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索尼很快利用這項技術開始發力,它在1963年針對商務、醫療、航空和教育用途,推出了第一種Reel-to-Reel錄像機2‘ PV-100,飛利浦的類似產品為1‘EL3400。

這些應用屬於專業領域,而第一個針對家庭應用的錄像機同樣出現在1963年,是UK Nottingham Electronic Valve Company——英國諾丁漢電子真空管公司的Telcan。

但這個產品缺點太過明顯,價格昂貴,一次只能記錄20分鐘,僅支援英國唯一可用的黑白格式,而且使用者自行組裝的時候,頗有難度。

可日本公司最善於解決這些問題,索尼在1964年推出了更成熟可用的家庭錄像機CV-2000。

Ampex和RCA也隨之在1965年針對家庭消費市場,推出了他們自己的,價位在1000美元以下的Reel-to-Reel黑白錄像機。

以此同時,非封裝盤式系統逐步演變為了盒式。

1970年,索尼與其它七家合作製造商一起開發了一個工業標準,即索尼U-matic系統,其為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盒式錄像帶格式。

這種錄像帶使用3/4英寸——1.9釐米的磁帶,最大播放時間為90分鐘。

由於使用的方便性,U-matic錄像機很快橫掃日本和北美市場的其它錄像帶系統,在電視臺、學校以及商務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可以說,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錄像帶系統的發展,屬於技術積累和優勝劣汰的階段,還遠遠沒有取得大眾市場的成功。

直到1970年代後期,當歐洲和日本公司開發了帶有更加精確的電子計時器和更長的錄製時間的先進機器之後,VCR才開始成為一類大宗消費品。

到現在為止,市面上存在三種相互競爭的、物理上不相容的不同盒式錄像帶技術標準。

其中,排在第三位的Video 2000格式,是飛利浦在1978年推出的。

這種產品只在歐洲銷售,由於其有限的特色,以及不可靠的名聲,前景悲觀,可以視為路人角色,直接忽略掉。

不得不說,日本的創新能力,未必具備多大的優勢,但在技術改進和最佳化上,則屢屢佔據著世界頭把交椅。

而這次錄像帶格式之爭,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剩下的兩個標準都屬於日本企業,一方為率先推出Betamax的索尼,另一方為迅速跟進推出Video Home System——VHS的JVC——傑偉世。

當然了,在錄像帶系統發展前一階段參與進來的廠商,雖然成了看客,但無礙於他們跟風生產來賺錢。

透過U-matic的初戰告捷,索尼在錄像機這個領域可謂是積累下了深厚的技術底蘊,Betamax便是從U-matic演化而來,於1975年推出的,其使用0.5英寸——12.7毫米錄像帶,儲存方式為螺旋掃描,磁頭數為2。

通常情況下,Betamax和U-matic一樣,按照專業領域的使用習慣,支援的記錄時間為60分鐘。

不過在1977年,索尼推出了採用這個標準的、支援長時間的錄像機sl – 8200。可提供兩個小時的記錄時間。

而VHS標準則由JVC公司在1976年開發,背後有松下支援,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通常情況下,直接支援兩個小時的記錄時間。

兩者相較而言,VHS提供了比Betamax更長的播放時間,同時磁帶傳送機構沒有Betamax那麼複雜。

另外就是,VHS比Betamax的快進和後退速度快很多,因為在磁帶高速捲動之前,播放磁頭就已經離開了磁帶。

畫質方面則是Betamax格式比較好,但這個優勢對使用者而言,往往沒有更長的播放時間吸引力大,並且在進入美國的時候,被害怕衝擊電影業務的環球告上了法庭。

索尼的Betamax之所以在第二階段的錄像機標準競爭中落敗,原因非常復雜,比如自身因為第一階段的市場競爭勝利而變得驕傲自大,專利技術並非足夠優秀但卻固步自封、運營上太獨導致缺少合作伙伴等等。

而JVC以及它的後臺老闆松下,則姿態足夠低,態度足夠靈活,當RCA要求透過降低畫質的方式增加播放時長的時候,索尼拒絕了,而松下則跪舔了。

於是就這樣,雙方陣營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

不過,在大眾應用領域敗北的Betamax,在廣播級應用領域當中卻受到了青睞,畢竟後者更在意的是畫質。

按照歷史軌跡發展,這場標準之戰的走向,要到1984年才會變得明朗起來,在此之前則各自拼命地跑馬圈地,搶佔市場。

唐煥熟知其中的利害關係,也知道如何選擇,但自己的實力畢竟蔚為可觀了,如果站到索尼這邊,沒準真能讓索尼最後勝出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原本時空的態勢只能參考,唐煥還得實際考察一番,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在安川英昭的提前安排下,唐煥首先訪問了索尼公司,其會長盛田昭夫和董事大賀典雄等人親自出面招待,而社長巖間和夫則因為身體健康原因未能露面。

唐煥對此並未在意,因為他知道,按照歷史軌跡發展,就在明年,巖間和夫會因為癌症撒手人寰,由大賀典雄接替社長的位置。

換而言之,未來的十幾年內,索尼的當家人,就是眼前的盛田昭夫和大賀典雄。

雖然看起來自己被盛情款待,但唐煥並沒有任何情緒波動。

自己值得如此的規格,而且日本人的禮遇,只是出於對強者的一種尊重罷了。

縱然點頭哈腰、彬彬有禮,但其腦袋裡的鬼主意仍然照打不誤。

在寒暄過程中,唐煥對在日本國內極有聲望的盛田昭夫,倒是特意觀察了一番。

此人在二戰期間曾經擔任海軍技術中尉,並認識了井深大,於是到了戰後,兩人共同創立了索尼。

和大部分公司創始人組合一樣,井深大專於技術研發,而盛田昭夫則擅長公關。

其對索尼的貢獻表現在多個方面,比如索尼在美國的融資和上市、創造了極為成功的Walkman“隨身聽”品牌、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可謂一路將SONY品牌推廣至全世界。

不過,盛田昭夫並非一個安安分分的生意人,他的言論更是引人注意。

比如在1960年代,盛田昭夫創作了《學歷無用論》,書中強調企業應該注重個人能力,而非學術背景。

這種觀念對日本傳統的僱傭積習提出質疑,並在當時的日本引起極大的反響,成為超級暢銷書,再版十多次。他也藉此博得了“打破傳統框框,不拘一格起用人才”的美譽。

原本時空裡的1980年代最後一年,盛田昭夫和政治人物石原慎太郎,共同編著了一本書——《日本可以說不》。

這本書的出版時期,正是日本經濟形勢表現最瘋狂的階段,索尼買了哥倫比亞,松下買了環球影業,三菱買了洛克菲勒中心……給人的感覺就是,日本恨不得把整個美國都買下來。

在這種日本經濟強勢增長的大氣候下,該書迅速成為討論熱點,許多未得到授權的版本,被翻譯成英文並在美國流通。

可以說,這本書因鼓吹日本應該在包括經濟和外交的各個領域,提高自主地位,尤其是相對美國的自主地位而著名。

書中說道:“無端挑起戰爭的好戰的日本人,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殘暴的日本人,這是人們對日本人的兩個誤解,也是‘敲打日本’的兩個根由。我們必須採取措施消除它。”

不過,在被授權的翻譯中,並沒有包括盛田昭夫的文章,據說是索尼公司擔心自身利益受到影響所致。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如是而已。

雖然唐煥對盛田昭夫不感冒,但這不會影響到和索尼做生意。

何況,有了交流的渠道,才會有下手的機會不是。

就像翁菁晶曾經問的那句“大人物是不是也能當一個好演員呢”,答案當然是了,每個人的心裡,可都是有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

“這次來索尼公司打擾,感覺十分過意不去,我特意準備了小禮物,表達一下心意。”唐煥一擺手,隨從送上來幾幅他寫的字,其內容均來自於《論語》,這部經典在日本上流社會裡還是有一定地位的,日本皇室取名字就常常進行引用。

唐煥的書法完全拿的出手,盛田昭夫和大賀典雄顯得十分高興。

“我們也是準備了小禮物,倒是和唐先生心有靈犀一點通了。”盛田昭夫用目光示意了一下,隨即秘書送上來一個精美的禮盒。

唐煥開啟一看,原來是索尼正在極力打造的,同樣也是盛田昭夫的得意之作——“隨身聽”Walkman。

“這個產品我可是聞名已久了。”唐煥裝模作樣地驚喜一番,甚至帶上耳機,按下了播放鍵。

不可否認的是,索尼產品的質量確實有獨到之處,就拿眼前這個耳機來講吧,幾十年後的大眾貨都未必能在音質上比得過。

唐煥微微一挑眉頭,並非因為對索尼Walkman優秀品質的讚歎,而是他竟然聽到了鄧儷珺的歌曲,這是歌后今年上半年在日本發行的新單曲——《最初的夢想》。

看來,在禮物的選擇上,索尼可謂是煞費苦心啊。當然了,這也顯示出了索尼的公關能力。

透過這種禮尚往來,雙方的會談氣氛自然更加融洽了,很快將談話內容轉向了正題。

唐煥並沒有直接說,我想看看你們的Betamax和JVC的VHS,究竟哪個更好,而是走的迂迴路線。

索尼今年在3.5英吋軟盤和相應驅動器研發方面,取得了十分明顯的進展。對此,二代方圓電腦是真的十分感興趣。

要知道,目前在個人電腦上大行其道的外部存儲設備是5.25英寸的軟盤系統。這樣的個頭,實在讓主機的機箱設計感到了不方便,而其在容量上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另外,隨著資料庫應用研發的深入,新一代的計算機監控系統,也被列進入了哲儒的計劃,順理成章地,索尼的Betamax標準成了重點考察物件。

對於這兩個潛在的市場,索尼公司都十分動心。

二代方圓電腦在全球範圍內的月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0000臺。

簡單地算一下,如果索尼剛問世的3.5英吋軟盤系統,能夠成為二代方圓電腦所搭配的標準裝置,那就意味著,具備了10000臺的銷量。

如果在高階機型當中,採用了常見的雙軟碟機的配置模式,這個數字顯然會再增加一些。

至於監控領域,索尼在之前的錄像帶發展第一階段就有所涉獵,但由計算機控制的新一代監控系統,它還真是感覺到了新鮮和興趣。

因此,當唐煥開始參觀的時候,索尼盡力地展示著自己的優勢,堪稱毫不設防了。

在心裡無視了索尼工程師們列隊恭迎的虛禮後,唐煥把注意力直接放在了軟盤系統的樣品上,其規格為雙面80軌9扇區,容量達到了720KB。

唐煥一挑眉頭,這個指標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如果考慮到3.5英吋的體積優勢,還是極具市場競爭力的,但那是對索尼產品銷售而言,自己的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

隨著唐煥的微機數據庫系統、桌面出版系統的推出和流行,其對資料載體容量的需求日益迫切,最起碼,突破1M是個硬指標。

在原本時空裡,要到1984年,蘋果電腦才開始採用索尼的3.5英吋軟盤系統,而規格應該就是眼前這個樣子,競爭對手IBM則在5.25英寸軟盤系統上實現1.2M容量來應對。

唐煥相信,只要美國那邊的市場需求刺激到日本這邊的各種廠商,從雙面80軌9扇區,跨越到雙面80軌18扇區,將容量由720KB翻倍提升到1.44M,這個技術門檻最慢也能在今年年內邁過去。

像索尼這些驕傲自負的技術研發人員,大致都有一個通病,你可以提出合理的、拔高的、困難的需求,即使眼前做不到,他也不會如何反感。

而像RCA那樣,要求Betamax錄像帶犧牲影象質量,來換取更長的記錄時間,會讓他感覺侮辱了自己的完美作品,心裡如同吃了蒼蠅一樣不爽,從而拒絕改動也就理所當然了。

所以,當唐煥說道:“目前的這種3.5英吋軟盤系統,我可以列入二代方圓電腦的可選配件名錄當中,但如果你們能在年內將容量倍增至1.44M的話,我就將你們的產品定為必選配件。”

聽到這個表態之後,索尼的技術負責人在稍作猶豫之後,立刻彎下腰去,撅著屁股回答,“哈伊,我們一定可以做到讓唐先生滿意。”

唐煥微微頷首,拿起軟磁盤,語重心長地指點道:“技術研發要學會發散性思維,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寫保護功能,只能透過貼一塊膠布來實現,完全可以在這裡設計一個寫保護開關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接過唐煥畫的簡易示意圖後,對方眼前一亮,趕緊率領手下工程師再次鞠躬,“多謝唐先生指點,我們會馬上實現這個設計。”

雖然日本人一向標榜自己的工作效率如何高,但唐煥的三下五除二,把合作檔案都籤了的速度,仍然讓盛田昭夫吃驚不已。

他自然不知道,唐煥在看到了索尼的3.5英吋軟盤系統後,便確認了這就是原本時空裡最終統一了這個領域的產品,於是也不再打算繞什麼彎子了。

說到底,像硬碟、軟盤這些外部設備,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屬於傳統的機電產品,在設計、生產、質量控制等等環節上,都麻煩得很,採用OEM的方式最省心了,反正可以在銷售環節按比例加價。

再說了,這玩意裝在主機箱裡,不論是索尼生產,還是其它廠商生產,無關大局。

看到3.5英吋軟盤系統的生意談得如此順利,盛田昭夫對接下來的Betamax合作越發期待了,唐煥的新監控系統產品計劃,以及他手裡掌握的兩家好萊塢公司——聯美和米高梅,都極具吸引力。

要知道,現在家庭錄像機的一大應用領域,就是出租被製成錄像帶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