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科技狂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0645章 聲勢浩大的LiveAid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645章 聲勢浩大的LiveAid

……

愛默·布朗博士是一位想要做出“有用”發明成就的科技狂人,這從電影開頭男主角馬蒂·麥佛萊拜訪實驗室的鏡頭裡便能看出來。

在一堆原始和先進混在一起的物件裡,有一臺執行中的方圓電腦,螢幕上閃著各種音符的組合。

按照愛默·布朗博士的非同一般思維,音樂只是讓人產生愉_悅的頻率組合而已,完全可以按照數學的方式,找出“優美”的旋律。

正在準備樂隊演出的馬蒂·麥佛萊,興致勃勃地開啟喇叭,打算聽聽是否有可用的“優美”旋律來觸發自己的創作靈感,結果電路過載燒燬。

……

毫不意外,這是好萊塢電影在為唐煥的IT產業做軟廣告呢,而且還不止一處。

……

經過一些必要的劇情鋪墊後,馬蒂·麥佛萊來到了1955年,陰差陽錯之下,先見過年輕時期的父母,然後在愛默·布朗博士那裡透過考驗,得到對方的信任。

那臺記錄時空穿梭機實驗過程的攝像機,便得到了好幾次特寫。

當看到愛默·布朗博士使用一臺老邁的機電式計算機協助資料計算的時候,馬蒂·麥佛萊當即吐槽道:“沒想到還能看到這種老古董,我那臺1985年的方圓個人電腦,估計在效能上甩現在的所有計算機好幾條街吧。”

……

結果,這個對比惹來了IBM惱羞成怒的咆哮。蓋因電子計算機之前的此類機電式計算機,基本上就是藍色巨人出品。

大家堂堂正正地商戰不行麼,你怎麼能用電影來埋汰人呢?

尤其是,對比的時候,自己的標誌還不讓露臉、也不給臺詞。簡直欺人太甚!

行外人士津津樂道地看著熱鬧的時候,不免好奇地表示,自己很難理解,全球市值最高的兩家公眾公司,至於為這點小事撕逼嘛。

很快便有消息靈通的業內人士給出分析和解釋:IBM這個反應屬於醉翁之意不在酒,矛頭所指的真正方向,其實是方圓電腦最近的挖人行動。

企業間人才流動很正常,但前提是,不能違反商業利益、機密等方面的規則,否則便往往意味著伴隨一場紛爭。

方圓電腦這次挖人的目標很特別,是率領IBM-PC闖出一片天地的領導者、但又因為失誤被變相奪權的流放者——唐?埃斯特利奇。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生機勃勃、有著無窮吸引力的方圓電腦公司,應該不缺人才,也未必能夠提供適合唐?埃斯特利奇的職位,畢竟對方大小是IBM的副總裁之一。

可方圓電腦公司還是向唐?埃斯特利奇丟擲了橄欖枝,表面上的姿態是:這樣的人才,IBM不用,我用!但究其實質,卻很耐人尋味!

方圓電腦公司和IBM之間的關係,當然以競爭對手的成分居多,而唐?埃斯特利奇相當於IBM-PC的偶像,現在方圓電腦公司要把這個標誌性人物挖走,說是釜底抽薪也不為過了。

IBM-PC的市場份額一直被方圓個人電腦死死地壓著,看不到翻身的希望,如果再失去代表人物,那相信距離大幕落下那一刻也為時不遠了。

你說,IBM如何還能穩坐釣魚臺,保持心平氣和?

讓藍色巨人略感安慰的是,唐?埃斯特利奇雖然被冷落,但還是忠心耿耿,面對方圓電腦公司的暗送秋波,堅定地不予理會。

可人心最善變,IBM也不敢掉以輕心,這才舞動長長的象鼻,發出怒吼聲,向方圓電腦公司這個西部牛仔發出威懾,“你小子給我安分點,少上門找事!”

雖然外界把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剖析得可謂無比清晰了,但當事各方並沒有正式發聲,也不知道是就此告一段落了,還是在醞釀新的戲碼,逗得旁觀者心癢難耐,身負揭露事實真相神聖使命的各路媒體,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四下打探。

在7月中旬舉行的名為《LiveAid》——《拯救生命》的慈善演唱會上,唐煥便被急於刨根問底的記者們堵了一個正著。

……

透過《Dotheyknowit'sChristmas?》——《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WeAretheWorld》——《天下一家》、《陽光總在風雨後》等標誌歌曲的號召,歷時半年多時間的籌備,《LiveAid》慈善演唱會終於拉開大幕。

本次活動的主要組織者是英國的鮑勃·格爾多夫,也就是那位參與推出單曲《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的音樂人。

在鮑勃·格爾多夫的積極奔走下,全世界的歌星彙集到一起,打造出了這場空前規模的盛事。

舉行場地主要有三處:英國倫敦的溫布利體育館,現場觀眾72000人;美國費城的肯尼迪體育館,現場觀眾100000人;香江的紅磡體育館,現場觀眾12000人。

此外,澳大利亞和德國的音樂界也有組織地參與了進來。

《LiveAid》可不是那種僅僅把藝人、場地、觀眾捏合到一起的普通形式演唱會,其真正的舞臺是由8顆人造衛星,以及包括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透納廣播公司、香江寰亞電視在內的諸多電視網、電視臺,聯合組建起來的空前龐大直播網路,進而覆蓋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達19億的觀眾。

由此可見,這裡面的技術難度有多大。在一個公益目標統領的鬆散體系內,僅用半年多的時間便協調達成,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了。

或者可以說,這時候人們總會表現出最光輝的一面,否則的話,很難徹底解釋如此萬眾一心的場景。

唐煥給太平洋電訊、香江電訊、寰亞衛星公司等技術部門的指示簡單明瞭:這是繼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後的第二次綜合大練兵,檢驗你們是否白吃飯的時候到了!

至於透納廣播公司、香江寰亞電視這些媒體,雖然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戰,但平時類似活動並不算少,倒也積累下了不錯的練兵經驗,無需過多提點。

顯而易見,佔據先發優勢的英國人,掌握了《LiveAid》的主導權。於是,由來自英國廣播公司的主持人理查德·斯金納,率先宣佈演唱會開始。

“現在是倫敦時間中午12點,費城時間早上7點,香江時間晚上8點,《LiveAid》慈善演唱會開始了……”

因為全球時差的關係,三大舉辦地點開幕時間自然要錯開。

英國倫敦溫布利體育館做了一個形式上的領先後,便讓香江紅磡體育館進行開幕表演;過了一個小時,它才拿回主導權進行真正的開幕表演;再過一個小時,最後輪到費城肯尼迪體育館開幕表演。

所以,《LiveAid》慈善演唱會成了一個馬拉松式的接力表演,總共時間達到了24小時。

在此過程中,各個舉辦地所代表的音樂界的著名歌星輪番登臺獻藝,比如香江這邊的鄧儷珺、許冠傑、羅文、譚詠麟、陳百強、張國榮、甄妮、徐小鳳、張德嵐、梅豔芳等等。

相比於歐美的同行,亞洲這邊的華語音樂界實力不免單薄了一些,這從表演音樂的型別上就能表現出來。

但這也沒辦法,大陸市場沒有形成,缺了經濟基礎和市場容量,大家只能盯著香江這個彈丸之地發展,最多去寶島,以及東南亞其他市場走走秀,賺點零花錢和名氣。

居於幕後的唐煥,推動出來這個在世界舞臺展示的機會,便已經達到極限了。

當然了,並非所有的著名藝人都出席了《LiveAid》。

比如,正走紅的美國搖滾歌手布魯斯·斯普林斯廷就沒到場,原因很簡單,他低估了《LiveAid》的影響力。

和此類屬於過失原因缺席《LiveAid》不同,創作了《天下一家》的邁克爾·傑克遜,主動拒絕參與《LiveAid》。至於內中原因,只能說很複雜。

到了現在轟動全球這一步,《LiveAid》再說自己只是音樂和慈善的純粹結晶,明眼人哪裡還會接受。

原本時空裡,積極奔走的組織者鮑勃·格爾多夫,辛苦一趟下來後,自己名利雙收,得到了英女王的授勳、當年諾貝爾_和_平獎的提名,進而多了一層政_治活動家的身份。

這多少說明,人們做事總是有動機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說《LiveAid》裡有爭權奪利不免冤枉,但涉及到一些純粹性、話語權等等的矛盾,應該差不了。

雖然邁克爾·傑克遜和麥當娜一樣,是自己旗下的頭牌,但唐煥也要尊重這個圈子的複雜生態,也就沒有干涉對方的取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反正缺席《LiveAid》的人,遠遠不止布魯斯·斯普林斯廷和邁克爾·傑克遜兩個。

《LiveAid》主要透過電話方式募集捐款,觀眾可以使用信用卡和支票。

一開始,慈善款項金額增長緩慢,鮑勃·格爾多夫急躁得為此爆了粗口,大罵電話方式的繁瑣操作程序,嚇得英國廣播公司趕緊採取和諧手段過濾。

可萬眾矚目的《LiveAid》,有無數人盯著呢,即使遮蔽了聲音,專家們也能從電視畫面上分析出鮑勃·格爾多夫說了什麼。

雖然有點小麻煩,好在《LiveAid》最終的捐款數量令人滿意,超過了1.5億英鎊。

在費城肯尼迪體育館現身的唐煥,捐了50萬美元。不過,他不是捐款最多的那個人,迪拜的統治者——阿勒馬克圖姆家族捐了100萬英鎊。

這件事情告訴媒體,美國首富並不意味著就是世界首富。

不過記者們懶得理會這些數字遊戲,堵到唐煥後,開口就問,“唐,聽說是在你的親自過問下,《閣樓》和《花_花公子》放棄了刊登麥當娜的照片?你能說明一下其中的交換條件麼?”

“你覺得我有大把時間那麼閒麼?”唐煥淡淡地不答反問。

據他所知,到《LiveAid》參演的麥當娜,也遭到了這幫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的圍追堵截。

為了增加銷量,達到利益最大化,《閣樓》和《花_花公子》自然很擅長吊胃口。麥當娜照片一事,便被提前造勢了一番,引得心思各異的各色人等心癢難耐。

但沒想到,那一期刊物發行之際,說好的照片突然取消了,讓所有人閃了一下腰。

這怎麼行呢,我們都準備妥了文章,好口誅筆伐一位當紅明星,既有快_感,又有錢賺,為什麼妨礙大家體會那種親手摧殘美好事物的美妙感覺?這裡面肯定有內幕!

唐煥愛護和提攜女藝人的美名多少傳開了,加上麥當娜這棵搖錢樹上升勢頭迅猛,很難不讓好事者聯想到,他這位大老闆親自出面,擺平了照片的麻煩。

面對記者尖酸刻薄的問題,一向以特立獨行示人的麥當娜坦誠地回應,“那些照片是我當初闖蕩紐約的時候,為了賺賴以生存的25美元生活費拍下的,現在已經買回來了。我不想讓這些非授權照片公佈於眾,因為你們可能到了10年後,還會拿這個事情攻擊我。”

對於這個答案,記者們幾乎不約而同地不屑一顧,“開玩笑,就憑你自己能把這些照片買回來,你有那個能量麼?《閣樓》怎麼可能有那麼好說話,去年它剛用照片玩壞了一個美國小姐,你憑什麼例外?”

媒體們認定了,這裡面肯定有大佬的手伸出來翻雲_覆雨了。即使不是這樣,他們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炮製出來這個“事實”。

麥當娜不是要結婚嘛,如果有一位好萊塢大亨橫亙在這對金童玉女中間,肯定是一個足夠轟動的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