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異世之儒道聖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 以書為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二章 以書為友

“咚咚……”

敲門聲音不大,夏弦迷迷糊糊的去開門。早晨剛剛經歷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現在經過睡眠補充,那件事被他壓在心底,精神顯的不錯。

“吱……”夏弦問道:“請問你找誰?”

打開門,門外是一個書生,身後停著一輛馬車,書生道:“我找夏問之秀士。”

這人夏弦不認識,他疑惑道:“我就是夏弦。”

“那就沒錯了。”

書生向後面點頭,車把勢搬下一個箱子,每一個箱子都有一米寬高,放在地上發出“咚”一聲響,似乎很沉重。

好大的力氣。

書生道:“夏秀士是文絕書官,故此聖上命我前來送書。”

按照職位來說,文絕書官就是個寫文章供皇家娛樂的,自然需要豐厚的知識儲備。那麼皇家送些書來給他看也不奇怪。

問題是,歷史上的書官,從未有誰被天子賜書,這裡面意味就深長了。夏弦皺眉思考,他一直都是被別人逼著走,現在成熟許多,終於開始思索每一件事情的來由,和可能的後果,也就是對自己的生活有了計劃。

思來想去,實在想不出自己身上有什麼值得天子看重,只能將理由歸結與死去的老爹。老爹曾經做過官,也許是聖上念及舊情。

當然,也有可能是天子想敲打自己,送書來的意思就是“你既然在南都沒有朋友,那朕就送你書,你以書為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百遍,人是可以看到書裡的世界的,比如清時,有女子讀《紅樓夢》痴迷,其父燒書,她痛不欲生,大呼:“奈何燒殺我寶玉。”。那就是讀書看到了書中世界。

以書為友,便不會孤單。

夏弦還愁著到哪弄些藏書,看到天子賜下,他謝恩:“必不負天子厚望。”

心裡對天子是什麼態度沒人知曉,表面上,他很恭敬——他越發的像是一個讀書人,尤其有了算者的風度,喜怒不形於色。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才該是讀書人的低調。

書生讓車伕將箱子搬到院子裡,他笑道:“夏秀士得天子恩寵,前途不可限量。”

夏弦只是笑著回禮,又聽他道:“這些書只是第一部分,你全看懂了,聖上說,就可以換第二部分。但是……”。

書生臉上有殺氣:“但是,這些藏書不許除你之外的任何人看到,否則,不止秀士你人頭不保,你的學生,所有和你有關係的人都要受到牽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批藏書很了不得?”夏弦腦子裡的第一個想法。

他很想去翻看,強自壓抑,和書生閒話半晌,眼看天色已經暗下來對方才告辭。

送了書生離開,夏弦飛快的跑回屋子,那位孫昕兄雖然很窮,但是燈油可不缺。

點上燈火,夏弦開啟箱子,整整齊齊的,只有不到五十本書,餘下的全是白紙和筆墨紙硯。那麼多白紙疊的齊整,夏弦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麼的東西。

他拿出一本書,書名是《中庸》,“莫非是四書五經?那未見得多麼珍貴。”。一邊想,夏弦放下中庸,將所有書取出來。

一共有四十三本,除了四書五經,還有常見的經典。

他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帶著疑惑,翻開一本《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只看一段,他看到後面有人親筆註釋:“大學乃博學,又乃小人學,而後大學之意。”

大學乃博學,意思就是知識廣博,小人學,並非貶義,而是指自幼學習,然後長大才是大學,才能成為大學士。

夏弦從未看過別人的註釋,看到這些解釋,他才將大學的意思理解。又看後面註釋“明如光,明如正,故此曰明明德。”

意思就是,要明白正確的德,將其發揚光大。

至於“親民”註釋者有不同解釋,根據後文聯絡,多解為“”革新之意思,謂之“新民”。這位註釋者卻認為,解為親近底層百姓更好。翻譯過來的答題意思是“親近百姓,底層民眾,才有善,他認為百姓中蘊含真善美”。

不是主流解釋,也不知道對不對。

這是一套有人親筆註釋的書,夏弦很激動,手都抖了。他問心之後,喜怒很難表現出來,現在手在抖,說明他心裡已經激動的無以復加。

他帶著期待,隨手翻開《周易》。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君王有命,分封諸侯,不重用小人。小人也,謂之失德,之失才,之好利……。”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

“雨落之處,可以栽種。此有餘解乎?氣若細雨,撒心此處,可以德載物,耕心之骨血……?”

後面寫著個問號,那就是讀這一段的那人也拿不準自己想的是否正確。

再翻看,四書五經,也許不該稱為四書五經,應該是四書六經,因為歷史上失傳的《樂經》現在沒有失傳,依舊存在世上。

他對樂經比較感興趣,那是從沒看過的書。

“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幹舞,有人舞。教樂儀……”

這一章是再說樂師的職責,教化樂。再翻下去,記載了很多古曲,有《雲門大卷》,簡稱《雲門》,二十一世紀還存世。也有帝堯時代的音樂《咸池》,又稱《大咸》,還有虞舜時代的音樂《大磬》又稱《大韶》、《簫韶》。

很多都在現代被認為是失傳的樂舞。

翻過此篇,下面記載著音樂的起源。樂經說,樂起於上古,先民打獵,往往發現鳥兒叫的好聽,就用來作為聯絡的暗號,後來逐漸發展出人類自己的音樂。又因為世界太危險,人類處於底層,常被野獸殺戮。

先民發現音樂有神秘力量,可引動浩氣,於是就將樂單獨列一科,用來對抗猛獸。

作《樂經》註釋的那人和註釋《大學》的人不是同一個,字跡就能看出。此人用筆穩健,寫的是篆書,很漂亮。而且此人思緒周密,一些不確定的思想並沒有註釋,只是寫了“咦”字,代表此處需要多注意,應該是怕將後來人的思緒引偏。

夏弦瀏覽一遍,發現每一本書都有註釋,字跡是兩個人的,一個寫方塊字,一個寫篆書,篆書夏弦懂的不多,還需要學習。

方塊字就和上輩子沒什麼區別,某些很難辨識的繁體字,根據前後註釋,也能猜出讀音和意思。

快速的翻了一遍,夏弦才覺得自己才學不足。本以為自己身有另一個世界的知識,應該算是大家,但現在看來,自己所知不過滄海一慄而已,就連四書都沒讀懂。

怪不得心境到了,也無法晉級夫子,只因所學不夠。

他放下書,閉目消化一會。

又將箱子裡的紙張翻起,細細一看,那些紙張都是上品,雖然達不到禮器的級別,也算是十分難得。

他翻開紙張,忽然發現,在頁首的位置寫了一段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話是論語裡的一段,夏弦將論語讀過好幾遍,這段話他自然記得。

下面寫道:“省不持乎?習不知乎?”

意思是反省能持久嗎?學習能說不知道嗎?像是勸誡,告訴夏弦,要記得每日反省,不知道的東西就去學習。

後面還有一句話“以書為師,可知百事。以書為師,可以史辯。”

最後就是大段空白紙張,送紙的人和他打了一個啞謎,隱含敦敦教誨,多讀書,多反省,才能知道的多,才能從歷史上的人物身上,看出自己的不足,就像和那些人坐在一起辯論一樣。和現代那句“以史為鑑,可以正衣冠”異曲同工。

至於大段的空白紙張,夏弦隱約猜到,意思是留給自己做讀書筆記,隨時勸告自己要記得反省。或許,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以曾子的那段話,作一篇文章。

這是一種考驗,十有八九當自己覺得這些書都通了的時候,將答卷寫滿的時候,就可以換下一批書來看。

和讀書人交往真是傷腦筋,有什麼話他不直白說,而是和你打啞謎。大抵,這也是一種文人雅事吧!

夏弦想著,繼續往下翻。

下面的勸告更多,比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用在這裡,聯絡昨夜自己幹的荒唐事情,意思就是“你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夏弦換位思考,自己這段時間做的過了,和孫劍初到乾龍沒什麼兩樣,於是出了一身冷汗。

半夜反思,他捧起論語讀起來。

論語是放在最上面的,送書人意思是讓他先讀論語。

夏弦沉下心,開始慢慢品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他真正的靜下心讀,有神秘珠子在,他不需吝嗇心力,不懼讀書讀死。

這一連貫的讀下來,他發現很大不同,加上註釋,眼前似乎有一位老者看他微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