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幸好一路上有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

施密特教授雖然沒聽明白如來佛和五指山都指的是什麼,但也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指他父親給他安排的道路。

袁媛感慨,“我跟蔓蔓最希望有的就是能有個教授從小指導我們,能走不少彎路。你這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嗯,你說的很有道理。現在早過了那個年齡段,以後不會把這樣的有利條件往外推,要好好利用起來才好。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遠。”

聊起天來時間過得很快,白馬寺很快到了,眾人依次下車。

白馬寺位於豫州省洛邑老城以東大約二十公裡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河,建立於東漢永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華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也因此被認為是華國佛教的發源地,並有華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寺內儲存了大量元代夾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阿蒙問起白馬寺的“白馬”從何而來,不待曹蔓回答,穆林就搭腔了,“據史料記載,有一天東漢明帝劉莊突然夢見了一位高大的金人神仙,第二天劉莊問幾個近臣此夢何解,有位大臣告訴他,西方世界有位大神,名叫佛陀,形象與夢中的高大金人一模一樣。劉莊便派遣使者前往西方世界訪求大神。使者西出玉門關,躲開匈奴的騎兵,踏上茫茫取經求法之路。此時的印地半島,佛教正受排擠,大量佛教僧侶被迫離開故土,把佛法帶到印地北邊區域。三年後也就是公元68年,使者與兩位印地高僧在阿富幹斯坦一帶相遇,一同回到洛邑,並用白馬馱回了經書和佛像。漢明帝於是下令在洛邑建造這座寺院,並命名為白馬寺。”

曹蔓好奇,“為什麼不用那兩位印地僧人的名字命名呢?”

“我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都記不住那麼長的名字,更何況不懂外語的皇帝,再說了,也不能拿使者的名字命名,為啥要讓民眾記住印地高僧的名字?記住皇帝就行了。所以用馱經的白馬命名最合適。”穆林解說得一本正經。

幾個人邊說邊走,來到白馬寺山門前。

“還挺氣派!”袁媛說。“這白馬寺三個字不會是當年那個皇帝題字吧?”

“很有可能哦。走近看看落款就知道了。”

“趙普初?這名字好熟悉啊。你們誰知道這人是什麼人?我敢肯定他是個近代的或者現代的。”袁媛說道。

大家紛紛搖頭,倒是路過的一名遊客給了解答,“趙老先生是佛學會會長,五月份剛剛去世。”

“兩邊這兩匹馬是當年馱經的白馬的雕塑嗎?”阿蒙問。

“好像不是,據說原來的都被破壞掉了,這個應該是從別處挪來的。”曹蔓回答。

“唉,每有戰亂,必有文物損失!”阿蒙感慨道。

施密特教授還是有一些歷史知識的,糾正阿蒙:“文物損失可不一定是戰亂時期,華國的焚書埋讀書人不是戰亂,文化大變革也不是戰亂。”

“變革,革命,也是一種革新換代。約柔洲也有很多這種文化和信仰上的變革造成的破壞。”

穆林發表意見:“搞破壞的不一定是入侵方,入侵方覺得這些古物都將是自己的財產,反而會設法保護,而佔有方覺得快要失去了,留給敵人,反而不如一把火燒了乾淨。所以很多時候搞破壞的反而是當時佔有古物的統治者。比起統治者的大規模損害,小偷小摸只能算小意思。”

挽著穆林胳膊的袁媛立馬表示支援:“你說得很有道理哦。當權者一言一行都要謹慎,否則下面拍馬溜須的有可能為了拍馬屁就幹出損害文物的事情。”

“看來讓穆林當皇帝,就比剛才那個要把寺廟建到西虎山頂上的老大哥靠譜很多。”曹蔓笑稱,“起碼,穆林知道要約束自己,當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

阿蒙抗議:“都啥年代了,你們還想著當皇帝獨裁呢。”

曹蔓反駁:“現在皇帝、女皇也不少啊。距離最近的傑盤,坎寶甸都有,約柔洲、中東、艾菲瑞卡洲更多。”

阿蒙大方承認錯誤:“這倒是,雖然很多已經立憲,畢竟還佔有很多資源。”

“咱們不討論皇帝了吧,你們知道寺廟為什麼有三個門嗎?很多教堂也是三個門,不知道是不是一個道理。”阿蒙指著大門問,好奇寶寶就是問題多。

“不知道。會不會中間大門走大人物,兩邊小門是走小人物用的?”袁媛想起來晏子使楚的故事。

曹蔓問:“教堂的三是不是暗合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

穆林問:“那這個寺廟的三個門是不是對應天地人三才合一?”

曹蔓質疑:“我咋記得天地人三才合一是道教的說法?前幾天剛在西虎山上看到過,三才合一是道家修仙的法門。”

袁媛不確定地發表意見:“佛教有三界六道吧?什麼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記得有六道輪迴啥的。”

“輪迴一說肯定是佛教的。”曹蔓支援閨蜜,“欲戒?色戒?是和尚們要遵守的八戒嗎?”

這時候有遊客插話說:“這三個門應該是象徵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

曹蔓和袁媛趕緊道謝。

袁媛也想起來自己讀過的東西來,接著說:“不過剛才我提到的欲界、色界的界,不是戒律的戒,是世界的界。我當時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打了個比喻,所以還能記得一些。就好比死後有靈魂,要轉世投胎,經過六道不同的門,過去之後,或成人,或成畜,或成厲鬼,能進哪道門,是生前所作所為決定的,上世作孽下世受苦,上世積善來世享福,這個生命就像車輪一樣不停轉動。”

曹蔓很是吃驚:“無休無止?啥時候是個頭?這人頭數啥時候會多?啥時候會少?怎麼多的?如何少的?不過媛媛啊,你竟然研究過這個?我竟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