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幸好一路上有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八章 病急亂投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八章 病急亂投醫

第二天他們早早去了實驗室,倆人先討論了一下,覺得應該從最簡單的入手。曹蔓連上儀器,阿蒙開始資料收集了分析,他們為了提高準確度,從簡單的指令開始,比如阿蒙說動一下左手拇指,曹蔓就去想這個動作,然後真的做這個動作,阿蒙就把剛剛收集到的重復性的數據流片段解讀為“動左手拇指”,再換一句指令,做類似的資料採集和分析,然後把口頭指令換成紙片,再來一次資料採集和分析。

這些指令裡有相似的詞語,比如“動左手拇指”,“動右手拇指”,只有左右的區別,就可以從這兩組資料裡提出不同的部分,分別解讀為左和右,同一條指令下去,雖然收集到的各個資料波都不同,但是能看到其中幾條非常相似,他們猜測這個現象應該代表著這些資料波有著相似的意義,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那麼他們就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去分析收集到的資料。

倆人不斷地這樣採集資料、調整模型、分析資料,不知不覺仨小時過去了,中午就到麥當勞買了兩個漢堡,回到實驗室接著忙碌。

一天下來,倆人感覺成績斐然,至少能用軟體找出重複頻率比較高的匹配資料對來了,他們很高興。晚上十一點多才隨便在二十四小時開門的快餐店吃了飯,阿蒙把曹蔓送回她的住處,才揮手作別,回到自己的住處。

剛剛洗漱完把自己扔到床上,床頭櫃上的電話就響了,一看,媛媛的電話號碼。

“媛媛啊,終於想起我了?”

“你還惡人先告狀,你想我沒有?”

“沒有,我都忙死了,今天跟阿蒙在實驗室裡泡了一天,剛剛回來。”

“怪不得上午給你公寓打電話沒人接呢,早知道就打到你實驗室了。”

“有什麼事情嗎?”

“沒事兒就不能給你打電話了?真是有異性沒人性了。”

“你才是有異性沒人性的那個,好不好?回來這麼久都沒跟我聯絡。”

“你不是跟阿蒙在實驗室泡了一天嗎?這可是你剛剛自己說的。”

“我們是在做實驗,媛媛,你又想哪兒去了?再說哪兒能跟你比,都不敢打擾你們倆的蜜月期。”

“我可沒亂想,就是覺得你跟阿蒙挺有緣的,現在專案都一起做了,小心做著做著就在一起了。最近怎麼樣了?”

曹蔓心想你以為我會像你一樣跟誰做專案做時間長了就成男朋友?至少要足夠瞭解這個人的家世才行,自己遠遠沒達到那個程度,所以她忽略了袁媛的前半句,回答到:“我挺好的,你呢?婚後生活很不同吧?”

“沒有啊,就跟有個異性室友一樣。”

“怎麼能一樣?不過你們倆在復騰將近一年的時間,是不是早就暗渡陳倉了?到現在已經是老夫老妻了。”

“你這張嘴,回一趟華國,變得凌厲了啊。你的英語沒退步吧?”

“怎麼沒退步?!最近很多時候阿蒙竟然用華語跟我交談,害得我的英文又退步了,不能讓他牽著鼻子走,所以他跟我講華語,我跟他講英語,你不知道,今天中午我們去麥當勞買漢堡的時候,好多人看我們。”

曹蔓想到那個老外說華語、華國人說英語的搞笑場景,忍不住笑了。

袁媛想象了一下那個場景,忍不住也笑了。

阿蒙這傢伙,去了一趟華國,不會走火入魔了吧?對曹蔓產生濃厚興趣了?還是對華語和華國文化的興趣更高了?但願是前者,袁媛突然想到阿蒙不會是準備好好學華語,為了以後跟曹蔓的父母溝通吧?

“嗯,阿蒙是有心人,他要追蔓蔓的話,我一定鼎力支持!”袁媛捂著電話筒回頭低聲跟躺在床上看資料的穆林說。

電話那頭的曹蔓突然想到阿蒙的那個數據模型,不同的老鼠都有不同的模型,對不同的人來說,模型是不是也不同?而且他們收集的資料中雖然有些片段重複度較高,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但對於不同的個體,相同的資料是不是代表的意義也會不一樣?

如果完全不一樣的話,那麼他們的研究思路還得需要調整,她想儘快弄明白這件事情,免得浪費的精力太多、拖延的時間過長。

“媛媛,你跟穆林明天有空嗎?”

“怎麼了?想約我們吃飯?”

“吃飯當然是要吃飯的,不過需要先幫忙。我們在收集一些初始資料調整模型,你和穆林能不能讓我們採集一些資料?”

“好啊,我們也很好奇你們的科研項目。”

曹蔓放下電話想了想,覺得自己有點替阿蒙做主了,怕阿蒙不需要,趕緊給阿蒙打了個電話。

“阿蒙,明天穆林和袁媛有空,可以到辦公室幫忙,我想請他們給你做半天實驗物件,你需要嗎?”

“太好了!我正愁就你一個實驗物件,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還準備這兩天讓基恩斯抽空當一下我的實驗物件呢。我剛才還有了個新的想法,正想找會多種語言的人試一試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阿蒙沒說的是,他現在正在實驗室裡忙碌,他在預想,同物種的大腦資訊是不是可以有共享部分,還是說跟人類語言識別模型似的,大腦資訊是不是還跟語種有關。

像穆林和袁媛這樣的雙語種的是很好的研究物件,而且穆林、袁媛和曹蔓都來自華國,是不是有更多共享的資訊碎片?自己學習了華語,是不是跟他們也有更多共同點?

他回到實驗室也是想先拿自己當一次實驗物件,可是拿自己當實驗物件會有很多干擾因素,畢竟自己不能對自己發出突然的動作指令,想到一個動作時大腦已經處於相應資訊的工作狀態了,不像對其他物件發出指令時能檢測到很明顯的資訊脈衝上的起始點和明顯的大腦的活躍新區域。

這種研究以前曾做過一些,可惜那時側重點不同,只是研究大腦各部分的功能的,也沒想著儲存錄取的資料。

曹蔓太棒了,他正想著這事兒,她就給他找了人過來。

尤其是穆林和袁媛,是計算機專業的,他在華國的時候跟他們討論過自己的數據分析模型,這個模型是計算機系的幾個研究生帶領幾個本科生合作搭建的,那幾個研究生跟穆林是同學,彼此也算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