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幸好一路上有你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8章 研究方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18章 研究方向

曹蔓接著解釋:“我們現在可以擷取腦電波、神經元細胞電壓的變化,還能偵測到細胞間的一些化學成分的改變,這些應該都對應著資訊的傳輸,可是想破解它們代表的意義,太難了。不像計算機,是人定了規則,讀取資訊的時候,可以按照規則輕鬆解讀那些0101代表的是什麼意思。而生物細胞間的資訊傳輸,規則我們不甚了解啊,這就像要破解截獲的敵方電碼,非常不容易。”

知易而行難,袁媛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單單想想大腦裡有那麼多腦細胞,細胞間的聯絡千絲萬縷,她就覺得頭疼,曹蔓還試圖捋清頭緒,談何容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腦太複雜了,讀取記憶的過程涉及太廣太深,我們只能從簡單的研究起。”她怕袁媛沒明白複雜度,接著說:“打個比方,你說一個人名,比如湯姆克魯斯,你會想到什麼?”

她沒等袁媛回答,就自己接著說起來,“你肯定會回憶這個人的樣子,他演過的電影,他的家庭。”

“這些都是有關他的資訊,這些資訊有靜態的影象,文字,還有動態的影像。給你的時間越多,你想到的有關他的資訊也會越來越多。”

袁媛點了點頭。

“這也是我們研究的困難之處,給一個刺激,就如同一滴水滴進水裡,不管容器有多大,容器裡所有的水分子都會被波及。資訊太繁雜,而我們的研究還在初級階段,還沒鬧清楚究竟這些資訊在大腦裡的儲存有沒有像電腦那樣遵守的統一格式和標準,也沒弄明白究竟哪些是相關的,哪些不是相關的。”

袁媛實在忍不住了,跑到廁所裡吐出口水,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是啊,我們大腦裡儲存的資訊是怎麼讀取出來的?好奇妙啊。”

“這一點我們大概能猜到,大腦就像一個巨大的網路,一個資訊連線著所有跟它有關的節點,我們假設相關性越強,離得越近,需要讀取一個的資訊的時候,刺激到一個節點,就像炸彈爆炸一樣,隨著時間的增加,被影響到的節點也越多,返回的資訊就越多。分析這些資訊的難度就成級數級增加,而且這些資訊是不同的內容,如何解讀也是困難。對電腦來說,是不是很容易區別檔案種類?”

“每種檔案都有相應的元檔案資訊存在特殊的區域,很容易解讀的。不過萬一元檔案資訊損毀,就會影響一大堆相關檔案的讀取。”

曹蔓點頭:“大腦應該也有類似的問題。”

她接著問:“相同的檔案存在不同的硬碟裡,是不是序列是一樣的?”

“它們都遵循同樣的格式的話,就會一樣,比如windows系統,unix系統下各有自己的儲存方式。”

“但對大腦就不一定了,我們大家都懷疑,比如我們倆記憶的相同的資訊會不會是以相同的模式存在各自的大腦裡。”

“我可真沒想過。會不會像dna序列一樣,不同的排列也是不一樣的資訊,同樣的排列代表一樣的資訊?你的和我的也不一樣?”

“我們現在還在研究,至少發現有些東西在不同的微生物神經細胞中傳輸時,訊號序列是一樣的,但也不是所有的都遵守這個規則,究竟分界線在哪裡,也是我們研究的一個課題。”

“好複雜啊。”

“對呀,不過真的挺有趣的。”

“感覺比我們那人工智慧研究複雜多了,那個最多就是定義如何在一定規則下學習,你們這真的大腦研究是要發現究竟是什麼規則,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曹蔓接著說:“等將來我們逐步掌握了大腦的規則之後,說不定反過來可以利用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對大腦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應該也是一種研究。”

“這腦洞開的!”袁媛感嘆,“不過想想,也有道理。我要不要回學校接著去研究人工智慧去?應該也挺有趣的,到時候跟你聯袂,人腦與電腦相結合,matrix世界真實展現!”

“好玩吧?”

“嗯,可惜,現在有了微微,不能隨心所欲、扔不下生活的壓力了。等我們拿到綠卡,穆林自由了,我也就可以自由了。那時候回爐再造!”

“這可是你說的,別忘了哦。”

“我不行的話,就把微微培養成新一代的人工智慧科學家。”

“你可不能打退堂鼓,微微是微微,你是你!”

“好,好,好!到時候給微微當個好榜樣。蔓蔓,我知道人工智慧是靠大量的資料來訓練系統的,你們大腦的研究也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吧?”

“那當然,而且我們的資料是先假設規則,再去設計資料收集方法,然後去驗證。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也很繁瑣,畢竟不同的假設收集的資料可能不能重複應用,我們現在也在研究能不能儘可能地重複使用這些已經收集到的資料,實在是收集資料的工程太大。”

“很繁瑣吧?我記得你以前在清大參與的專案也是跟這個有關。”

“是,當時我還奇怪為啥非要和華科院合作,主要是用到的裝置太貴,而且還有錢也買不到,大部分儀器都是米國生產的,能進入華國的只能是中檔產品。你可能也意識到了,我們發出一個刺激訊號的時候,不能收集太長時間的反饋資訊,否則干擾太多會失去研究意義,可是太短時間的訊號收集又跟裝置的精密和反應速度有很大的關係,估計想要在這方面有很大發展的話,最好是留在米國了。”

“我們那會兒跟華航大合作也有這問題,當時很多高檔計算機外圍設備也是很貴的,華航大畢竟有軍方支援,研究經費多一些。”

曹蔓感慨:“現在在米國,儀器雖然相對容易買到,但是找研究物件也不容易。還記得我們前年暑假的研究嗎?有師弟們接著在做,我們需要長時間對同一個目標進行大量測試,這樣的志願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很少有人願意,而付費的我們很難支撐多個研究目標,目標太少的話,又會影響研究的準確性和可推廣性,最近施密特教授在考慮我們相互研究,至少一個博士生可以有四五年的時間作為固定研究物件,可他也有安全方面的顧慮,比如並不是人人都能做阿蒙的研究物件的,他的那個新實驗室安全係數要求很高。好在聽說他不需要這樣的研究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