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護國大將軍最新章節列表 > 136章 松江衛的戰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6章 松江衛的戰事

王錚連日來都在兵部的衙門,今日更是被招到了太極殿議事。

這幾日,朝野震動,百姓惶恐不安。想要議和的、割地賠款的、遷都的議論聲,已是甚囂塵上。

到了此時,松江衛已被打的稀爛。可代老將軍和程霸,還被困在松州和江州兩座城內,對松江衛的戰局沒有一點辦法。

“聖上,目前,蒙遼大軍已至冀州境內,距大名府也不過咫尺之遙,過了大名府可就是澶州,等蒙遼大軍打下澶州渡過黃河,則上京危矣!皇上,遷都吧!應速速遷都至升州(今江蘇南京),方可保我大鄭命脈啊皇上。”

門下侍郎王若痛哭流涕伏地不起,祈求皇上儘快遷都升州。他是升州人,家族勢力都在升州一帶,王若有此提議不出王錚的預料。

“萬萬不可,升州緊鄰長江,順水而下旬日可達大海,若蒙遼大軍從海上攻我大鄭,難道還要再次遷都?皇上,以微臣所見,還是遷都益州(成都)為善,益州地處內陸,距離蒙遼山高地遠,且蜀道向來艱難,蒙遼大軍的騎兵若進入蜀地,必寸步難行,可保我大鄭的江山無虞。”

太長卿陳堯立即提出了反對意見,他是益州人,自然會偏向益州。

“胡說,蒙遼人向來只喜輕騎遊擊破陣,然後集團衝鋒。他們哪來的舟船?沒有舟船又如何從海上進入長江?真是一派胡言。”

王若言辭反駁,別說,他的話還算在理。

“沒有舟船他們不會造不會搶嗎?”陳堯強詞奪理。

一時間,整個太極殿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遷都升州,說升州的各種好處,一派主張遷都益州,益州的好處說也說不完。兩派人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吵了個不亦樂乎。

王錚懶得搭理這些只會耍嘴皮子的文官,他無奈地左看看又看看,然後對兵部左侍郎周通說道。

“周侍郎,把地圖拿來。”

由於今日商議的是軍事,兵部侍郎也被特許參加,周通自然也做好了準備。他聽到王錚的吩咐後,隨手就拿出松江衛的最新地圖,展開鋪在了王錚面前的地下。

王錚不理那些人對於遷都的爭吵,他們純粹都是在做無用功。遷都不經過幾年的準備,是說遷就能遷的嗎?

即便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不是還有他王錚嗎?現在就談遷都,委實過早了。

王錚手指指著地圖上的上京城,一路向北,過澶州、大名府、貝州,冀州。

數天前的軍報說,蒙遼的肖太後和聖宗耶律隆旭,已經和蕭達凜兵合一處,猛攻冀州城,此時看來,冀州已經難以保全。

接下來就是貝州小城和大名府,過了大名府就是澶州城。而澶州緊鄰黃河,渡過黃河就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中間再無城池阻隔,蒙遼大軍三五日即可到上京城下。

王錚皺眉苦思:‘莫非,這個莫名其妙的大鄭,和蒙遼也有一個澶淵之盟?’

想到這裡,王錚突然想起。歷史上,好像就是王欽若提議遷都後世的南京,而陳堯叟就是提議遷都成都的那個人。

哈!原來,這個大鄭不僅是極像北宋,有一些事件,竟然也和北宋的差不多。哪···寇準呢?寇準寇老西兒哪去了?

王錚起身左右看了看,他想看看誰像北宋的那個寇準。對了,此時還應該有包公的,包公包黑子呢?他又在哪裡?楊家將呢?七郎八虎穆桂英呢?

王錚小時候看豫劇,可是最喜歡穆桂英,他那時候還發過宏願,長大了就要娶穆桂英為妻。

可惜,長大了他才知道,穆桂英只是個演義中的人物,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不僅是沒有穆桂英,楊家將裡的人物,只有楊老令公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才是確有其人,別的都是虛構的人物。

老太君佘賽花即便有,那她也應該是姓折,北宋一朝,鎮守西北的折家軍可是赫赫有名。

“房相,以你看,是該遷都益州,還是該遷都升州啊?”

王錚沒想到,皇上竟然被這些人說動了,他竟然也開始考慮遷都。

看來,皇上也是怕了,澶州以南到上京,不到三百裡的平原,最易蒙遼騎兵的機動,說是旬日可達也不算誇張。

“這個···”一向老成持重的當朝首輔房相也為難了。

“老臣以為,遷都升州較為便利快捷,並且升州水路縱橫,不適宜騎兵的迂迴,可行。可益州,地處蜀地,山高路險崎嶇難行,也是極不適宜蒙遼騎兵的機動,也可行。”

好吧,房相的這些話等於沒說。

但大家卻是聽明白了,他也同意遷都,但他還拿不定注意倒底遷到什麼地方。

王錚覺得,房相不是寇準。

“皇上,老臣以為,絕不可遷都,遷都是國之大事,豈可隨意而為?再者,此時應為我大鄭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商議齊心合力抵禦外侮,怎可輕易就言遷都?決計不可。”

右相呂進慷慨激昂憤怒說道。

王錚覺得,呂進可能是寇準的化身,可也不太像,寇準外號寇老西兒,他是陝西人,呂進的口音不像。

“呂相所言甚是,以老臣看,皇上不但不能再提遷都二字,反而須得御駕親征激勵將士士氣,···”

哈!寇老西兒出來了,這個是陝西口音。王錚看到了陳琦,聽到了他說的話,這次確定,北宋時的丞相寇準,就是現在的兵部尚書陳琦。

其實,現在大鄭的的朝堂上,可以叫做丞相的有很多。

中書省和門下省的中書令一直懸空,近年來都是追封有大功於社稷的文官,門下侍郎和中書侍郎代行兩省的所有政事,所以也可以叫丞相,副相呂進也是丞相,六部尚書也可以叫丞相。

而房相是當朝首輔,也就是所有丞相的班長,呂相是副班長。

中書省掌詔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門下省負責審議中書省之立案、草案,以決定實行與否。可行的才會交由尚書省的六部和九卿執行。

只不過,現在中書省和門下省的職權越來越小,很多事都是皇上和幾位重臣商議以後,直接就交給六部執行。那兩個省已是名存實亡。

因此,陳琦現在也是丞相之一。

“自此時起,但凡再有敢言和、遷都者,皆是不顧我大鄭安危通敵賣國之輩。皇上,微臣身為兵部尚書,很清楚我大鄭的國力軍力,只要皇上能立志一戰,咱們大鄭打得起,即便偶爾兵敗也無大礙,只要能頂住眼前的軍事壓力,以後,咱們耗,也能把蒙遼耗死。”

“一派胡言,蒙遼大軍已至大名府,指日即可攻破澶州渡過黃河,旬日就可兵臨上京城下,你憑什麼耗?你有時間和蒙遼大軍耗嗎?”

王若聲嘶力竭悲憤喊道。

“還有,即便我大鄭國力強軍力也不弱,可此時能打能勝的將士們都在千里之外,現如今,我們拿什麼對抗蒙遼的四十萬大軍?”

陳堯也補充道。

王錚還是沒說話,王若和陳堯雖然力主遷都和議和,可王錚知道,他倆也並不能算是奸臣。

歷史上,這兩個很像北宋王欽若和陳堯叟的,提議遷都的大臣,應該也算是忠臣,他倆的一生,都曾為北宋做過貢獻,為百姓辦過不少好事。

他們現在之所以提議遷都,只是他們也有大部分文人膽小怕事的通病罷了。

“陳相,以朕看,還是遷都是為上策。如今,蒙遼大軍幾已兵臨澶州城下,再不遷都,怕是都晚了。”

皇上鄭成是夠仁慈,可他也有所有仁慈皇帝的通病,就是怕事和耳根子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松江衛在十數日間,即被蒙遼四十萬大軍打了個稀爛。

蒙遼大軍在肖太後、聖宗耶律隆旭和南院大王蕭達凜的帶領下,兵鋒所指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而蒙遼的西院大王蕭觀音,帶十萬雄兵圍困松州和江州,使代老將軍和程霸寸步難行。根本無法解大鄭之危。

急切之間,從各衛鎮調兵也來不及。現在,僅憑上京城的五個衛戌軍二十萬人,怎麼和蒙遼的三十萬輕騎對抗?

別說現在朝堂上離不開王錚這個最能打的,就是能派他前去,上京城還要留守人馬,派去的十萬步卒,要去對抗蒙遼的三十萬輕騎,他還能把蒙遼大軍都給打回老家去?

要知道,王錚最擅長的,是輕騎快速機動迂迴的游擊戰,可不是步卒對抗輕騎的陣地戰。更何況還要摧城拔寨呢?

“皇上所言極是,···”房相介面道。“為今之計,也只有遷都才是上策了,唉!”

房相心有不甘,可他也無可奈何。

當初還是他提議,讓代老將軍前去松江衛和蕭達凜對抗,沒想到,代老將軍果然是老了。而蕭達凜果然是老謀深算的老狐狸,用兵太過老道。

再加上,這次就連蒙遼歷史上最有才能的,巾幗不讓須眉的肖太後,和聖宗耶律隆旭都親自帶兵上陣了。並且出兵就是四十萬大軍,僅憑代老將軍松江衛的十數萬人馬,怎麼可能是蒙遼大軍的對手?

“是啊是啊!唉!···”

“唉!···”

“唉!如今,也只有遷都這一條路可行了。唉!”

大部分的文官都是哀聲一片,覺得只能遷都了。

武將們都沒吭聲,博陽王身體有癢今日沒來,另外幾個郡王,均有心殺敵報國,也好升一級爵位留給子孫,可卻都自知沒那本事,沒敢吭聲。

另外幾個柱國,包括陳斌和廉威廉老將軍,都在虎視眈眈地盯著王錚的一舉一動。

王錚一直以來都是左看看右看看,好像是並沒有把蒙遼的大軍放在眼裡,他們也就不著急。

只要上柱國不急,他們這些柱國著什麼急?就是蒙遼的大軍真打到上京城下了,大不了在上柱國的指揮下拼死一戰而已,著急又有什麼用?

至於遷都,哼!想都別想,沒有一個武將會怯戰,會同意皇上遷都。

至於那些提議遷都的跳樑小醜,王大將軍都還沒噴他們一臉狗屎,那就再等等,反正還沒到最後的決定時刻。

“那好吧!既然大家都同意遷都,以朕看,就遷都···”

皇上鄭成權衡利弊得失後,無奈之下,只得下了決定,可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皇上且慢,皇上,誰都同意遷都了?我們可都還沒說話。”

說話的是遼陽郡王鄭鋼,他是皇上鄭成的親堂兄,博陽王的親侄子。

“十三哥說的是,皇上,老夫可是也沒同意遷都。”這位是朝陽郡王鄭智。

他哥倆的封地一個在遼陽縣一個在朝陽縣,現在都在蒙遼佔領的區域,實是有名無實,平時做夢都想打回蒙遼的中京,把他們的封地搶回來,怎麼可能會同意拋棄北方的沃野,遷都到南方去啊!

陳斌和廉威等柱國將軍們都已猜到,只要皇上敢說遷都,絕對會有人跳出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