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護國大將軍最新章節列表 > 161章 基本滿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61章 基本滿意

王錚坐在家裡什麼都不知道,左相房炫普,右相呂進和兵部尚書陳琦,已經安排好了他的事情。

第二天,在房相進宮和皇上商議了一番後,數道聖旨就馳出了宮門,稍後不久,無數道公文,也分別從除了禮部外的五個部裡急送而出。

禮部的所有官員,這幾天正在忙著操辦太子的喪事,明天就是太子下葬的日期,沒空辦別的事。

第一道聖旨,是軍情驛站八百裡加急速遞松江衛,任命曹顯為松江衛提督,督領松江衛一切軍政事務。

曹顯算是一步登天,總算不負王錚的一番精心培養。

和聖旨一起來的還有一封兵部的公文。

令曹顯挑選十萬精銳步卒,赴隴西衛戌守。餘下的三十萬人馬,十萬是松江衛的城池駐軍。

另外二十萬,不再迴歸原有各城池,就連戌守上京的那五個軍,也暫時編入松江衛序列,統歸曹顯調遣。

令曹顯整編那二十萬人馬,設五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四萬將士。

但那五個軍的軍司馬,均是柱國將軍銜,曹顯一個柱國也不能再統領五個柱國,他們需回原駐軍繼續領兵。

至於讓曹顯帶領那二十萬人做什麼,兵部的公文沒說。

但公文裡最後卻說,松江衛有什麼物資需要,比如雲梯、撞車,火油罐等,讓曹顯儘管提,兵部有求必應。

雲梯和撞車均是攻城器械,公文的內情不言而喻,關於燕雲十六州,曹顯你看著辦吧!能打下來最好不過,真打不下來朝廷也不怪你。

邊鎮提督有軍事自主權,只要提督和衛府主官,以及當地知府三人商量好了,打還是不打?怎麼打?大打還是小打?均由邊鎮自己做主。

但不管怎麼打,每次須得交給兵部方略備案,戰後也得向兵部說明戰況。緊急情況下,可以先打了再說,但戰後還得補交。

第二份聖旨,是任命陳斌為隴西衛副督。令陳斌協助馬闖馬提督,守好了隴西衛,嚴防西夏王領軍入境。

緊跟聖旨的,也有一份兵部的公文送出了皇城,快馬直奔雁山衛,讓韓庚把家眷送到上京居住,讓他去松江衛赴任,協助曹顯整軍備戰。

令雁山衛可從邊軍裡,抽調三萬精銳充實衛軍,加上蕭寒從外地抽調的四萬兵馬,還是八萬之數。

令衛晃接到兵部的公文後,從雁山衛抽調三萬兵馬,即刻赴隴西衛駐守。

這樣一來,隴西衛有一個敢戰悍勇的上柱國馬闖馬提督,有了個高瞻遠矚心思細密,並且不缺謀略的柱國陳琦陳副督,還新增了十三萬的駐軍,軍力大增,嚴防死守西夏的異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三份聖旨,令程霸接替陳斌暫領大梁將軍府主官。

第四份聖旨,令病癒後的原雁山衛提督蕭寒,從內地各州縣抽調十四萬精銳,十萬衛戌京師,四萬調往雁山衛駐守,蕭寒暫任衛戌軍統領。

凡各地有大災荒,朝廷為了避免災民鬧起事來不可收拾,均是招收適齡災民入伍當兵。所以,大鄭冗兵的苗頭此時已經開始出現,現在並不缺兵員。

衛戌京師的五個軍的軍司馬迴歸本軍,原司馬都尉赴松江衛接管那五個軍,統歸曹顯指揮。

兵部的公文分赴各地,令各地的守備駐軍,勤加操練不得懈怠,必須拉之能戰,戰則能勝。

兵部所屬的所有作坊,加緊打造板甲、火爆箭、霹靂炮、神臂弓等兵甲戰械。

房相親下公文,令大梁將軍府派兵保護洛陽鏡坊,凡洛陽鏡坊所產出之物,均由兵部出廠價購買,然後酌情銷售。

防止望遠鏡指南針放大鏡之

類的軍品外洩,落入異族之手。

戶部公文頻出,責令全大鄭各州縣儘快清點治內大庫,除必須留下的錢糧外,其餘儘速送到上京。統計人口數量,把適齡入伍的年輕男子登記造冊。

吏部也是連出數道公文,傳檄上京及各地大小官員,責令各地官吏嚴於律己善待百姓,盡忠職守報效皇上。否則必嚴懲不殆。

刑部也沒閒著,一道公文傳檄天下各州縣。令各州縣的刑部所屬官員,務必保證治下匪盜之事絕跡,爭取做到人人路不拾遺家家夜不閉戶。

一時間,整個大鄭在極短時間內,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王錚說的全民動員,做好打大仗的準備,朝廷沒照做,但現在所作的,卻也能讓他基本滿意。

房相和六部所作的,雖說不是全民動員準備打仗,卻的確使大鄭的官吏更加的清廉,使軍民更加的融洽,使邊關的軍事得到了加強,使文武不再敵視,使經濟更加的繁榮等等。

王錚所說的那些話,皇上和房相等重臣雖然沒有全信,但也絕沒有一點不信。

誰都不敢拿皇上的江山開玩笑,連皇上自己都不敢。誰都不敢丟城失地落下千古罵名。誰都不會任由朝廷的黨爭愈演愈烈,最後導致江山不穩社稷傾覆。

此時的大鄭,建國才六七十年,還處於政治比較清明,官員尚且不敢腐敗,武將也是敢打敢戰不怕死的初期階段。

由於王錚的力諫,主要是由於上一次,蒙遼大軍幾乎兵臨上京城下的危機。使皇上和房相以及其他幾位重臣,感到王錚說的那些話不能不聽。

燕雲十六州的長城防線必須收復,要不然,上京就時時處於危險之中。但是,幾位宰執認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太難,就先暗示曹顯打打試試看。

王錚已經是個妖孽,連他都害怕的,那個比王錚還要厲害的西夏國某個人,必須嚴加防範。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讓皇上和房相震聾發聵。

膽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讓皇上和房相,讓幾乎所有的文武大臣,心潮澎湃震撼莫名熱淚盈眶。

宣睿盛世萬國來朝,是所有人的最高理想,所有大臣已經為此努力了數十年。

為了理想,為了青史留名萬國來朝,所有朝中大臣均是精氣神十足,就是下了衙也不想回家歇息,依舊點燈熬油地在衙門辦公。

此時天已擦黑,早已過了下衙的時刻,可吏部的衙門裡依然是燈火通明。

“唉!王大將軍其他的功績均且不說,僅只是他的那一番掏心掏腹的話,就能使我大鄭的萬千官員,如此的盡心盡力做事,王大將軍的功勞就已不小。”

吏部左侍郎田望一邊批閱公文一邊感慨道。

“誰說不是呢?王大將軍一心為國為民,可有些人卻還是···唉!”

吏部右侍郎耿開方的話沒有說完,但附近的官吏誰都能聽出來,他是在為王大將軍鳴不平。

吏部尚書錢望就在不遠,他也能聽見兩人的說話,但他沒吭聲,他想聽聽別人對王錚的評價,畢竟,他再討厭王錚,王錚也是他的孫女婿。

“要說,也不怪王大將軍提出黨爭一事,有些同僚,做的委實不像話,什麼事情都想插手,所有的事情均得聽他們的,假如別人稍有異議,就群起而攻之。唉!如此下去,久而久之,朝堂···唉!”

“田侍郎所言極是,黨爭之禍,委實猛於猛虎,歷朝歷代若建國日久,皆不可避免。幸虧,大將軍高瞻遠矚,發現我大鄭黨爭的苗頭,已防範於未然,否則,還真不好說。”

“耿兄,對於重文輕武和軍制不良之事,你怎麼看?”田望

放下公文,看著耿開方問道。忙了一天,已經甚是疲累,他想歇歇。

“卑職覺得,···”耿開方稍一沉思,隨後緩緩說道。

“卑職覺得,大將軍所言也應是有理,田兄試想,我大鄭國庫充裕,兵甲精良,人口眾多,豈是那些異族所能比擬?可那些僅能穿得起皮甲的蒙遼軍,一沒有大型攻城器械,二沒有豐富的攻城經驗,僅憑胯下駿馬手中彎刀,卻能勢如破竹,在極短時日就已殺到了澶州城下。田兄,若不是軍制出了問題,若不是朝廷對邊鎮武將的限制太多,豈能讓異族如此輕而易舉,就攻破我數十州縣,威脅到了我大鄭京都?”

田望捻鬚感嘆:“是啊!某也是如此認為。朝廷按照規制,一直限制邊鎮的兵馬數量,整個松江衛,自東向西一千多裡的邊境,有四個州六個縣直面蒙遼,可卻僅有十二萬將士守衛。不僅如此,這十二萬將士,還要分出一部分,守衛邊境以內的數十州縣,即便是神人,也無法全部看護周全。”

“唉!雖然這樣,可我大鄭冗兵的苗頭已顯,境內何地若有天災,朝廷怕惹起人-禍,必招募災民入伍,導致內地的兵員充足,卻戰力極弱。可那些災民入伍僅為吃糧,免得被餓死,豈是忠心為國上戰場殺敵之輩?”

田望一邊收拾書案一邊苦笑道。

“呵呵!即便是那些災民為兵戰力不強,讓他們站在邊城的城頭,搖旗吶喊也能嚇唬敵軍吶!可偏偏,朝廷限制邊鎮的兵力,寧願在後方白白的養著,寧願各邊鎮的兵力緊缺難抵敵軍入侵,寧願被敵軍攻破一座城池就能長驅直入,卻還是不從內地調兵補充。”

“所幸,大將軍掏心掏腹的那些話,起了些許作用。卑職聽說,兵部已重視那兩個衛鎮,多派了些兵馬戌守。”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有澶州之戰的危機,有大將軍拿半壁江山為例的提醒,朝廷總算是沒有完全不聽大將軍的話。”

“是啊!···唉!大將軍真神人也!耿某佩服之至矣!”

耿開方捻鬚讚歎道。

“是啊!大將軍為國為民,做的事確是太多了。遠的如望遠鏡、霹靂炮等軍國利器就不說了,只說今日,兵部的作坊正在大批量地生產板甲,據說,打製板甲的鐵錘,是大將軍發明的一種什麼什麼···”

“蒸汽錘。”耿開方提醒道。

“對,就是蒸汽錘,用蒸汽錘打製板甲,速度極快,特別省力,打製出的板甲箭穿不透,刀砍不透,又是一件能給予將士極大防護的軍國利器,大將軍真厲害,什麼都懂。”

“蒸汽錘可不僅僅只能打製板甲?”

“還能做什麼?”

“田兄你想,假如把蒸汽錘全大鄭推廣,用於打製其他的金屬制品,工業革命的推進,是不是能更快?”

“哈哈!是是是,確實是這樣,大將軍提出的燃料革命和工業革命,找到了煤礦,制止了對森林的濫砍濫伐,保住了大鄭的青山綠水。還有標準件的發明利用,大大加快了我大鄭所有作坊,打製所有器具的速度,更節約,也更靈活,更方便。大將軍的一言一行給我大鄭帶來的好處,均是顯而易見的,是巨大的。僅僅是先前說到的這些,給大將軍封王都不虧。···”

“噓···”耿開方阻止了田望的訴說,有些話,心裡知道就行了,說出去可不大好。

不遠處的錢望,聽到自己的左右手對王錚的一番評價,心裡暗喜。

他雖然惱怒王錚的不會說話,雖然認為王錚有時太狂妄,不知道尊重老人,雖然很多事都和王錚尿不到一個壺裡,可對於王錚的所作所為,和絕大部分別的文官一樣,他也是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