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護國大將軍最新章節列表 > 297章 原來是李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97章 原來是李昊

雖然商紂王的叔叔其子,創立了第一代朝鮮王朝,雖然徐福東渡才有了倭國,雖然是華夏南部的少數民族創立了真臘。

但在數百年乃至千年以前,華夏的中原王朝,已經承認他們是獨立的國家。因此,很少有人把他們歸於華夏的民族。

按利曰田的話說,兄弟鬩於牆,共御外侮。

就是說,不管西夏和大鄭怎麼打,皆是兄弟之間的家事。但凡有華夏之外的民族入侵,也必須一致對外。

事實上,西夏也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不僅只是西夏,蒙遼也是這麼做的。

西夏擋住了庫木塔格沙漠以西和以北,以及巴丹吉林沙漠以北,所有的異族入侵。使大鄭僅僅只有西夏一個威脅。

蒙遼做的更多,由於蒙遼的地域太廣,面對的外國異族就更多。

王錚之所以能輕鬆收復了燕雲十六州,能逼迫肖太後,和他籤了對大鄭極為有利的條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蒙遼的主要兵力,全在大西北和北部的邊境,對付紅毛藍眼的羅薩鬼和更多的西域異族部落。根本就沒有和大鄭死拼硬抗。

這就是王錚只是利用蒙遼,對付蒙古女真和其他的部落,卻不堅決滅了蒙遼的原因。

在現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國土的面積太大的話,並不是好事。

利曰田告辭走了。王錚還在捏著下巴皺眉思索。他總覺得不對勁兒,利曰田太能說,幾乎抓不住他的錯處。可他暫時還猜不出,到底是哪裡不對。

不過,咄咄逼人的西夏使者,被王錚割了鼻子走了。剛才對西夏人很無奈,卻最善窩裡鬥的一干朝臣,卻又吵吵開了。

先是王若跨前一步,對皇上躬身行禮說道。

“皇上,所謂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王將軍居然割了西夏使者的鼻子,此事實在是大大的不妥。王將軍此舉,是陷我大鄭於不仁不義之地啊!”

王若的鐵桿陳堯也幫腔道。

“皇上,西夏仰慕我天朝上國文化,這才遣使來朝。本是善意之舉,可王將軍居然欺人太甚。假如西夏使者回去之後,李昊即刻發兵攻打我大鄭邊境,卻又如何是好?”

門下侍郎黃柏也出班奏道。

“皇上,王將軍不顧國體妄動殺念,陷我大鄭於不義,給了西夏出兵的藉口,實是罪不可赦。請皇上下旨誅殺此賊。”

國子監祭酒蔡奮也添油加醋。

“皇上,王將軍竟敢無視皇威,磕壞天子劍,委實難以饒恕,還請皇上秉公行事。”

王錚今日的所作所為,確實不太妥當,呂相陳琦鍾肅等王錚的粉絲,也不好替他說話。

但他們也都知道,王錚現今已是待罪之囚,再不濟,他依然還是待罪之囚而已。

一個普通的士子,還能享受刑不上士大夫的祖訓,皇上還是王錚的老丈人,他更不可能把王錚怎麼著。

因此,三人只是不發一語靜觀其變。

曹顯也是一直不說話,他和那三人的想法差不多。但他比那三人更瞭解王錚。他知道王錚下令割了西夏主使鼻子此舉,必有深意。

至於磕壞了天子劍的劍鞘一事,壞了就壞了吧!皇上家的天子劍多的是,大不了再換一把。

錢望也是不說話,自從王錚娶了錢明珠進門後,小兩口恩恩愛愛如膠似漆,羨煞了旁人。錢望也就對王錚很滿意,不再有事沒事就找王錚的茬了。

有人挑頭,就有人跟風,底下的群臣議論聲一片。

雖然大多數朝臣都很佩服王錚。但王錚今天所做的事,委實是有失體統了些。

朝臣們,主要是文官們,自認為自己都是錚錚鐵骨,是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是為大鄭為皇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大的忠臣。

所以,他們即便是很喜

歡王錚,但他們不知道王錚的深意,這件事兒也就不會偏袒他。

皇上和房相對視一眼,他倆和大多數朝臣的想法一樣。也認為王錚做的不妥。

看下面群情洶洶,房相微不可查地點了下頭。於是皇上輕咳一聲開聲說道。

“擬旨:王將軍侮辱西夏來使,磕壞天子劍,實在是罪不可恕,責令把王錚貶為庶民,壓入刑部大牢候審。欽此。”

“遵旨。”柴公公心裡暗笑,但他怕群臣抗議,卻是毫不停頓,馬上就讓人擬旨。

擬了旨蓋上皇上的玉璽,那就成了事實,群臣再反對也晚了。

曹顯和鍾肅陳琦等人暗笑,心說:果然如此,還‘貶為庶民’?王錚現在本來就是庶民好不?還‘壓入刑部大牢候審’?他本來就是刑部大牢的罪囚好不?

這道責罰王錚的聖旨,和沒懲罰他完全一樣。

王若等人一聽頓時急眼了。

皇上糊弄人,也不能糊弄的這麼明顯吶?

你就是把天子劍收回,或者是罰王錚一些銀兩也算。可你這一道聖旨,明明就是欺負人吶!他再是你的女婿,你也得按律法辦事吧?

王若跨步而出,就想和皇上理論一番,哪怕是把唾沫噴皇上一臉也在所不惜。反正噴皇上一臉唾沫也不違律法。

可王若剛張開嘴還沒有發出聲音,突然聽到王錚‘哇呀’一聲怪叫,王若連忙扭頭一看,只見王錚一跺腳一咬牙一擺手。

王若駭然色變連忙後退兩步,雙手護胸滿臉警惕,他怕王錚揍他。

王錚沒空搭理他,他沒說別的,卻是直接就張嘴下令。

“五城兵馬司的陳將軍何在?”

曹顯提醒道:“大將軍,五城兵馬司的陳將軍,今日沒上朝。”

“啊?九門提督何在?”

“屬下在,大將軍有何吩咐?”一位將領虎喝一聲跨步而出抱拳躬身道。

王若氣的一翻白眼,若說王錚本就是個庶民,還是個罪囚,你們先前都忘了。可皇上剛剛再次下了聖旨,你們咋馬上就又忘了呢?

王若很想提醒眾位同僚一句:王錚是庶民,是罪囚,不是大將軍,真不是了。

可除了王若陳堯等幾位以外,別的朝臣均是習以為常,好像就沒聽到剛下的聖旨似的。

“本大將軍攜天子劍令:令九門提督沙將軍,即刻關閉城門,搜尋西夏使者居住的驛館,抓捕西夏副使。若他已逃出驛館,立刻全城大索。若他已逃出城,給我立即追捕。無論如何,我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諾。”

沙將軍很納悶兒,他不知道王錚,為何非要和西夏的兩位使者過不去?

即便西夏王李昊,想要你小姨子恆安公主,那也和你沒太大的關係吧?

莫非,你和恆安公主,還有一腿?

嗯!很有可能,俗話說,小姨子有姐夫的半拉屁股。

普通人家普通姿色的女子尚且還是如此,恆安公主天姿國色世所罕見,大將軍擁有他小姨子半拉,甚至是整個屁股,也是很有可能的。

可沙將軍是軍職,那些話他僅僅是想想,是絕對不敢說不敢問的。

現在,他只有無條件地服從軍令。

他接令後,事情緊急,都沒顧得看皇上一眼,噔噔噔就跑了出去。

當然,他也是把王錚是個庶民罪囚,不是大將軍的事情,主動忽略了。

“咋?···咋了這是?你又抽什麼瘋?”

皇上很生氣,心說,你這個混賬,朕還沒把你戳出來的窟窿補上,你咋又想惹事兒?

房相一皺眉:這個混賬,果真是不能讓他上朝,你看他把朝堂攪合的?

呂相一低頭,貌似有些慚愧:唉!這個混賬真不靠譜,我咋就一直信任了他呢?

鍾肅

和陳琦各自後退了半步,不好意思和王錚為伍。怕丟人。

“利曰田就是李昊,西夏王李昊。”王錚大呼道。

然後他又急忙扭頭對曹顯道。

“曹將軍。”

曹顯跨步而出:“屬下在。”

“著你即刻協助九門提督沙將軍,捉拿李昊,死活我都要。另外,所有西夏來人,全部捉拿嚴加審問。”

“諾。”

曹顯不顧得問王錚,他為何說那個副使是李昊了,馬上就一溜小跑走了。

皇上聞言又傻眼了,房相和呂相也傻眼了,王若等人是更傻眼了,所有人都傻了。

這事兒的變化太快,跟不上節奏啊!

那位西夏的副使,被王錚琢磨了一會兒,咋就被他琢磨成了西夏王李昊呢?你說他是李昊他就是李昊啊?

如果王錚說的不錯,那一位西夏副使果真是李昊的話,這是當眾赤裸裸的打臉啊!

打的王若等人的臉啪啪響,房相呂相等所有朝臣的臉,也包括皇上的臉,都被李昊打的不輕。

“他···他咋會是李昊呢?不會吧?大將軍是不是猜錯了?”

房相也把王錚是個庶民的事兒忘了,還是叫他大將軍。

“李昊敢來我大鄭?敢親上朝堂面聖?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王將軍莫開玩笑。”

呂相不滿地嘟囔道。

他也是叫的王將軍。王錚雖是個庶民罪囚,卻沒人當回事兒。

所有人都很清楚,皇上他老人家老不正經,在和他閨女女婿鬧著玩,誰要是真信了,那也就別在大鄭的朝堂混了。

“快說,別墨跡,西夏副使咋能是李昊呢?”皇上也急了。

“很簡單,利同李,曰同日,田同天。利曰田就是李日天,而日天合二為一,就是李昊。娘的,這麼簡單的問題,老子竟然想了半天。看來,還是不能沉迷女色啊!我的腦瓜,居然不如以前靈活了。”

錢望才不管那個西夏副使是不是李昊,他只擔心王錚說的不能沉迷女色的事兒。

錢望心說:別,別,你以後還得沉迷女色,要不然,老夫的孫女兒還哪來的幸福?

皇上和眾臣聞聽王錚的解釋,頓時大譁。

這算個狗屁的理由,這個不靠譜的傢伙,還真是不靠譜的過份,這麼嚴肅的事情,他居然是個這麼不靠譜的解釋。

“吵吵什麼?一幫不靠譜的老頭子,就會瞎吵吵。”王錚一翻白眼嘟囔道。

眾人聞言,還以幾十雙白眼:這個混賬小子,他···他居然還有臉,說我們不靠譜?哎呀!氣死老夫了。

皇上鄭成氣的差點背過氣去。

最初,西夏使者前來,正使言辭犀利咄咄逼人,要求大鄭對西夏稱臣納貢,最不濟,也得把恆安公主鄭沛,嫁於西夏王為妻。

否則,明年開春,西夏必會大兵壓境征伐大鄭。

一些軟弱的朝臣,不想兵連禍結導致生靈塗炭,王若等人,就陪著小心給西夏使者說好話。

哪想到西夏使者態度蠻橫,最低條件,也是讓大鄭,把恆安公主許於李昊為妻。

這就激怒了房相、呂相、鍾肅、陳琦等人,一番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吵吵了半天,大鄭的群臣依仗人多勢眾,總算是沒落了下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他們淨是打嘴皮子官司,沒一點用。西夏使者咬死了,就要恆安公主嫁到西夏,就是不鬆口。

後來還有大食使者的國書,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看懂。再說,大家也覺得那些大食的使者,也確實是窮得離譜,行為也太是怪異。

他們唔哩哇啦地說了半天,居然誰都不清楚,那倆大食使者說的是啥。甚至有人懷疑,大食使者是在罵大鄭的君臣。

後來不得已,皇上這才讓把王錚叫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