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抗日之商人傳說最新章節列表 > 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

根據遠東軍事法庭裁判:“中日戰爭”應從1928年皇姑屯事件開始)中國人民進行的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全民族抗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1928年6月4日清晨,奉系軍閥張作霖(當時是中華民國總統)的專車開到皇姑屯車站以東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叉點的橋洞時,轟然一聲巨響,專車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橋下的炸藥炸得粉碎,張作霖身受重傷,倒在血泊之中,四小時後不治身亡。這就是當時轟動中外的“皇姑屯炸車案”(皇姑屯事件)。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動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東北軍一槍未,即讓出沈陽城。日軍得寸進尺,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日本強佔東北後,中國人民就開始了武裝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但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前,未能形成全國性的民族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動進攻,第29軍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抗戰。

中國**面對民族危亡的嚴重形勢,率先捐棄前嫌,主張國共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共同挽救中華民族。1935年月1日,中國**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就此同國民黨進行了多次談判。1937年月,**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透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作為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根本方針。在中國**的倡議和督促下,1937年9月,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

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年1o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御階段。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當時,日本侵略者把國民黨作為主要作戰物件,所以由國民黨軍擔負的正面戰場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在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先後進行了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並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阻滯了日軍的推進,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但是,由於國民黨在政治上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在軍事上則採取單純防禦的戰略方針,所以,儘管國民黨軍隊的許多官兵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戰場的戰局仍非常不利,先後丟失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國民政府亦遷都重慶。而中國**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條依靠人民群眾的全面抗戰的路線。1937年月下旬,**領導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全軍共四萬六千人,下轄三個師:第一一五師,**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第一二o師,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第一二九師,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1o月間,南方各省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開赴華中前線。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闢敵後戰場,主要從戰略上配合國民黨軍作戰。1938年6月蔣介石命令在花園口炸開黃河南岸大壩。此舉雖然暫時阻擋了日軍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黃河下游的大規模水災,造成上百萬民眾直接死亡或間接因饑荒而死,造成當地民眾對國民黨的不滿。

第二階段:從193年1o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敵後遊擊戰爭的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使日軍在其佔領區內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線和一些大城市,廣大農村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隊手中。193年9月,中國**召開了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中國**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問題,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原則,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進行。在此階段,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變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打擊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國**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艱苦的鬥爭,堅決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鬥爭,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在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利用大兵團伏擊的戰術與日軍第二混成旅作戰,擊斃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

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公開投降。194o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組織偽軍,協同日本侵略軍進攻抗日根據地。國民政府組織的三次長沙會戰和194o年底的百團大戰對日軍造成重大打擊,194o年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殲滅日偽軍4萬多人,其中日軍傷亡2萬多人;194o年的棗宜會戰中,張自忠將軍率部血戰到底,不幸犧牲。第三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5萬多人。這些大捷一度改變了當時中國國內的抗戰士氣。一些不受兩黨直接指揮的民兵組織(如蒙古抗日游擊隊等)也開始逐步壯大。至第18集團軍已展至近4o餘萬人,並擁有約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和近2oo萬的民兵組織。成為華北方面日本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百團大戰後,侵華日軍將視線轉移至它們的後方——**控制的華北地區。開始將前線作戰的日軍抽調至華北,以維護對美、對華戰爭物資的流通,1941年底,華北日軍兵力達到47萬,並集中了傀儡政權中投入戰場的全部偽軍。為應對**方面的遊擊戰術,採用了“保甲制度”來斷絕**軍隊與當地民兵的接觸,設立無人區,進行三光政策來壓制八路軍的活動空間。為達到這個目的,日本軍隊希望利用屠殺來震懾抗日力量,在華北進行了大量的屠殺慘案。並使用了違反國際法的生化武器來作戰。其中1942年的冀中“五一大掃蕩”,八路軍和冀中根據地遭到最嚴重的損失,八路軍傷亡1萬多人,日軍也傷亡2萬人之多,有1萬多青壯年被日軍抓走充當苦力,戰後八路軍主力被迫撤離冀中,日軍暫時控制了冀中平原。1942年太行區反掃蕩中,八路軍司令部遭到巨大損失,副參謀長左權犧牲,副總司令彭德懷驚險突圍。中國政府根據1941年12月《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應英國政府請求遂以第五、六、六十六軍,共十萬餘人組成遠征軍。由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於1942年2月先後入緬作戰。

另一方面,國民黨的**傾向也日漸增長,蔣介石採取“消極抗日,積極**”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妄圖xiaomie**和敵後抗日根據地。中國**堅持“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領導解放區軍民一面抗擊日偽軍的“大掃蕩”,一面打退了國民黨的三次****,鞏固和展了抗日根據地。至1943年12月,日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收縮戰線,華北方面軍停止向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第三階段: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區域性反攻至1945年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是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起區域性反攻。與此同時,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豫湘桂戰役卻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先後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豫湘桂潰敗的同時,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起了滇西緬北大反攻。1944年5月,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松山、騰衝、龍陵,收復西南失地,將日軍逐出國門。由史迪威和鄭洞國指揮的中國駐印軍也在緬甸北部起了反攻。中國駐印軍先後在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和密支那取得大捷,全殲日軍名震東南亞的第18師團,戰果輝煌。1945年1月23日,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中**隊收復滇西失地,打通中印公路,取得滇西緬北反攻的勝利。

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擴大了解放區,打通了許多解放區之間的聯絡。當時,由於國民黨軍隊主力分散在中國的西南、西北大後方地區,日軍佔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都處在解放區軍民的包圍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務,自然地主要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人民軍隊來進行。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德軍正式向盟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爭宣告結束。1945年月,美**隊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作戰勝利,逼近日本本土。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

月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月9日,**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宣告,要求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1945年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9月9日,在南京6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oo餘次,大小戰鬥近2o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o餘萬人、偽軍11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關於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oo餘縣市,面積6oo餘萬平方公裡,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o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臺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ooo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民傷亡共35oo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oo餘億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51年月13日,周恩來總理簽署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通告,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著名戰役:

淞滬會戰:盧溝橋事變爆37天后,日本侵略軍又向上海動了大規模進攻。中**隊英勇抗擊,進行了歷時3個月的淞滬會戰。1937年8月9日,駐滬日海軍6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入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當即被中國守軍擊斃。8月13日,日軍以此為藉口,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駐上海的中**隊第九集團軍,在張治中率領下奮起抵抗。國民黨政府6續調集6個集團軍7o餘萬人抗擊,初戰獲勝。從8月23日起,日軍多次在長江口登6,攻擊守軍左翼,遭頑強抗擊。隨後,日軍逐次增兵,加強上海派遣軍的力量。中**隊也6續增援,不斷調整部署。第三戰區司令長官。9月下旬至1o月初,日軍增援部隊6續在上海登6。9月3o日拂曉,日軍向中**隊起猛攻,中國守備部隊陷於苦戰,傷亡慘重。1o月第第2營4oo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鬥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11月5日,日軍一部從杭州灣登6,迂迴守軍側後,合圍上海。守軍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區陷落。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上海,嚴重威脅到蔣介石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實行抗戰,從此,全國進入了抗日戰爭。

平型關戰役: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第115師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24日夜,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第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向敵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衝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擊斃日軍1ooo餘人,擊毀汽車1oo餘輛,馬車2oo餘輛,繳獲步槍1ooo餘支,機槍2o餘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忻口戰役:抗日戰爭初期中**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o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臺兒莊戰役:抗日戰爭初期中**隊和日本侵略軍在山東南部臺兒莊(今屬棗莊市)地區進行的一次會戰。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臺兒莊是徐州的門戶,它位於徐州東北3o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扼守運河的咽喉,是日軍夾擊徐州的爭之地。1938年3月23日,瀨谷支隊主力沿臺棗支線向臺兒莊陣地突進。此時,第五戰區為確保臺兒莊陣地,以拱衛徐州,進行了部署調整。24日,瀨谷支隊向臺兒莊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第31師展開激戰。日軍一部突入東北角,被守軍擊退。2第31師與敵展開拉鋸戰,守軍傷亡甚重。第31師圍攻,敵方損失甚重。第十師團長命瀨谷支隊迅擊敗臺兒莊附近守軍,同日,在徐州督戰的蔣介石也下達了死守臺兒莊的命令,命令說“如果失守,不特全體官兵應加重懲,即李長官、白副參謀總長、林次長亦有處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遂令第2集團軍死守臺兒莊陣地,並再次嚴令龐炳勳部南下,協助第2集團軍解決臺兒莊之敵。至31日,中**隊將進入臺兒莊之敵完全包圍。4月3日,中**隊向日本侵略軍起攻擊。日軍拚力爭奪,佔領了市街大部。中**隊一次又一次反擊,展開街壘戰,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市街。雙方陷於苦戰。6日晚,中**隊全線攻擊,圍殲被圍之瀨谷支隊。戰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軍突圍至峰縣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圍之敵大部被殲。臺兒莊戰役在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中**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失蹤75oo人。在中**隊的英勇抗擊下,共殲日軍1萬餘人。此次戰役是繼平型關大捷之後全國抗戰的又一重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兇焰,鼓舞了全**民堅持抗戰的鬥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百團大戰:19第第12o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o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絡,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這次戰役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第一階段(8月2o日至9月1o日)。八路軍在正太、同蒲、平漢、津浦等主要交通線動總攻擊,重點破壞了正太鐵路。經過2o天的戰鬥,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正太鐵路線的路軌、橋樑、隧道、水塔、車站等均被破壞;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斷;華北各交通線陷於癱瘓。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o月上旬)。任務是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在這段時間裡,我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第12o師主要破襲了同蒲路。在這些戰鬥中,八路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是,我軍計劃要拔除的敵據點未能全部拔除。第三階段(1o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蕩。在這段時間裡,八路軍先後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嶽、平西、北嶽、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從8月2o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共計斃、傷、俘和投誠日偽軍達4648o人。其中包括:斃、傷日軍2o645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o7人;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同時,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各種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o2公里,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此外,還繳獲和破壞了其他大量軍用物資。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增強了全**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和八路軍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