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智慧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134、拆分併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4、拆分併購

《潛伏》的熱度繼續。

因為題材討喜,獲得不少榮譽和肯定。

宣傳工作向來是我兔的核心。

重中之重。

樣板戲因為太陳舊,觸達不了年輕使用者。

監管部門迫切需要更優質的紅色作品。

意識形態工作對哪個國家都是核心。

《潛伏》就在這種情況下冒頭。

……

很多人仍然把遊戲當做電子鴉片,卻沒想過遊戲背後的重要意義。

如果只是單純的娛樂、斂財,荼毒青少年,以監管層的決斷力,早就大棒伺候。

再大的利益群體也抵抗不了國家意志。

之所以對遊戲採取預設的態度。

是因為其承擔了更重要的期望。

國家競爭!

相比於影視作品的代入感,遊戲的沉浸感帶來的意識形態入侵更加強烈。

尤其是在青少年三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遊戲的沉浸感很容易深刻影響人們的意識形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想一想《星際爭霸》的塔薩達爾,《暗黑破壞神》的艾丹,《魔獸爭霸》的阿爾薩斯,《魔獸世界》的伯瓦爾……

這裡面有一個共同的主線:犧牲個人去封印大魔王。

對比一下美國千禧年之後十幾年的反恐戰爭。

雖然是利益集團推動,但是民眾參與的熱情,也是前所未有的高。

遊戲在裡面的作用不可忽視。

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一代美國青少年,使他們願意犧牲奉獻自己,為全世界壓迫的人民打破禁錮尋求自由(名義上)。

……

未來國與國之間,既是科技與軍事實力的對抗,也是意識形態與文化的競爭。

當外國青年在玩中國遊戲人物的時候,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可,遠比斥巨資蓋孔子學院或招收黑人留學生,實用且軟性的多。

很多人會說,我玩紅警、星際、魔獸什麼的,只顧玩,裡面的人物背景和故事,一竅不通,也絲毫不關心。

卻不知道很多影響都是不經意完成。

不說別的,很多人罵孔子,鄙視中醫,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就被傳統影響。

……

《潛伏》在年輕使用者群體中的影響力,讓致命武力這家公司第一次進入高層視野。

上面很早就意識到傳統的宣傳方式不但起不到作用,甚至會激起青少年逆反心理。

社會在發展,宣傳方式也要與時俱進。

專門有人負責這項工作,對於市場上湧現的優秀作品和有潛力的製作團隊,都要給予一定關注。

雖然不會帶來實質上的優惠。

但是,能擺脫很多麻煩。

起碼不是什麼癟三都敢來打主意了。

……

安若曦在公司內部開始新一輪的改革。

有時候想想自己命苦,

到哪裡都免不了被當槍使,

好不容易整頓完,又遇到老闆的新思路。

只能接著幹下去,

首先,致命武力公司進行了分拆,遊戲事業部和平臺事業部兩大支柱。

前者主要是《黑神話》項目組,後期可能會立項一些特別優秀的專案。

後者就是“元界”,專門負責平臺的研發、推廣、應用。

甚至為了消除影響,安若曦還把“元界”的人搬到另一層樓上。

沈昆說的有道理。

即使再怎麼保證公平公正,也不能既當裁判又當選手。

這是天然的靶子。

業務拆分後,安若曦又在公司內部頒發禁令,員工不能兼職在“元界”內開發遊戲。

為了消除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安若曦還情深意切寫了一封公開信:

“……有時候,只有你徹底放下自己做遊戲的執念,才能真正服務好一個平臺,雖然這個規律並不適合推廣至整個商業社會,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禁令下達的當天,就有超過十個人辭職。

安若曦沒有為難他們,痛快的批准。

並挨個見面細談,鼓勵他們在新的道路上再創輝煌。

從此之後,平臺是平臺,遊戲是遊戲。

以後發展壯大了,或許會是兩個公司。

……

內部整頓結束,就對外張開獠牙。

有了711公司的支援,沈昆能調動的資源翻倍。

不管是資金還是政策,都不可同日而語。

711的發展一直比較穩定,近幾年業績不假,也是受到大環境影響。

放在外面,仍舊是行業龍頭,影響力不小。

而且,這種實業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不一樣。

佔了大量的廠房和地皮。

擁有很多機器和樓房,

……

這些東西是實打實的資產。

很受銀行的歡迎。

雖然已經幫著擔保了十幾個億的貸款,但致命武力公司現金流充沛,還款及時。

對於711公司的生產經營,沒有產生太大影響。

……

而對於沈昆來說,有了上市公司的名頭加成,不管是併購還是合作,都方便很多。

上市公司,實力雄厚,簡單介紹就讓人信任。

安若曦便是以此為噱頭,併購了一家目標公司——山谷。

專門做政府業務的軟體公司。

之前有老闆的關係在,一年一兩百萬的利潤。

後來老闆因為別的事進去了,公司就面臨關門風險。

群龍無首,連續幾個月零創收。

老闆娘一急之下就打包賣掉。

地方政府一看上市公司的名頭,還同意了安若曦提出“由地方銀行貸款支援”的條件。

山谷公司是偏銷售型公司,代理別家的軟體,自己不設研發與售後。

公司值錢的也就是幾個還算合格的銷售人員。

早在併購之前,就有銷售人員跳槽,另謀出路去了,

剩下的人也是三心二意,騎驢找馬。

或者無能為力,被動接受,

卻沒想到喜從天降,被上市公司看重。

雖然前老闆娘和新老闆都言之鑿鑿讓大家安心工作。

但公司的每個人都心懷惴惴,

畢竟,上市公司,聽著名字就高階大氣上檔次。

以他們原來的條件是不可能被聘上,

就像考了一個專科,快畢業了被本科學校兼併了。

雖然心下狂喜,卻有一絲擔心,畢業證怎麼發。

山谷的人也是這種情況。

新公司究竟會如何對待他們這群人?

遣散分流還是培訓上崗?

工資會不會增加?

以後的職業前景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