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智慧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143、人工智慧中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3、人工智慧中心

秘書的事只是小事,在沈昆腦海中過了一下,就拋在一邊。

對於他來說,遠期的任務是籌劃人工智慧中心。

上海的地價太貴了,致命武力公司雖然有錢,但也沒必要。

買的起,建不起。

只能等以後公司闖出名聲了,白嫖土地。

現階段,還是猥瑣發育吧。

沈昆心目中確定了幾個地方,但具體還要考察一番。

與其他公司相比,他不用受人才聚集的限制。

選擇的餘地大很多。

畢竟,人工智慧中心聽起來高階大氣上檔次,實際上,重要的工作已經完成。

剩下的不過是按圖索驥。

……

北河省平涼市政府辦。

辦事員小崔正在整理本市名人錄。

這是市裡面招商引資、宣傳交流、對外推廣的依據,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一般來說,工作還是很輕鬆的。

畢竟名人的要求很嚴,幾年也不見得有太大變化。

如果是企業家的話,起碼要身家幾十億。

如果是文化娛樂業的,要求在全國有影響力。

小崔幹這個工作已經好幾年了。

得心應手。

先是看看工商局、文體局那邊有沒有新增的資料。

沒有的話,把去年整理好的拿出來用。

有的話,加上即可。

小崔審閱著,突然發現有了變化。

工商局遞交的資料中,新增一人。

711公司董事長沈昆,籍貫是北河平涼的。

又看看具體資料,才二十多歲。

工商局查的是全國工商登記資訊,肯定不會弄錯。

即使是白手套,這也太年輕了。

小崔頓時覺得自己的年紀都活到狗身上了。

忍不住上網搜了一下。

沒有收穫。

有關沈昆的新聞,少之又少。

711股權之爭的主角是向山和吳建華。

後來向山退出,沈昆上馬,大家已經對711失去興趣。

小崔從網上列印了幾張照片,聯絡公安機關進一步核實資料真偽。

反正不著急。

什麼時候弄好了,什麼時候報領導。

……

沈昆接到父親電話的時候,心頭湧起了複雜的情緒。

掰起指頭算算,他已經半年沒和家人透過電話了。

“喂,爸。”

“阿昆,忙著沒?”

沈昆平復心情:“沒事,爸,你說。”

“這個……你張阿姨的女兒,小可,過幾天要去上海,你去火車站幫著接一下。”

沈昆沉默一下,“好的,一會你把班次資訊發給我。”

“工作怎麼樣?”

“還好。”

沈父有點不好意思:“阿昆,爸爸沒什麼本事,也幫不了你,你照顧好自己。”

沈昆:“沒事。”

兩人覺得沒什麼可聊的,便掛了電話。

沈昆坐在沙發上。

大腦中思緒飛揚。

任他才智過人,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母。

真說起來,父母對他不算差。

離婚後雖然各自組建了家庭。

但也沒忘掉還有一個孩子。

只是受限於自身能力,加上有新的責任要擔,才讓沈昆有點青黃不接。

中間跟著雙方住過一段時間,卻總有一種疏離感。

……

沈昆最終沒想好如何面對,把事情安排給下屬去處理。

吳軍那邊已經進入實質性接觸階段,

智慧交通專案由二把手主抓。

一把手馬上就要退休了,對專案不管不問,應該是想平穩落地。

在機構內部,專案招投標屬於信息中心的勢力範圍。

但是,信息中心在交通委屬於支撐和附屬的職能部門,級別不夠。

立項審批權卡在計劃財務處,計財處是硬部門,行政上高半級,執掌財務大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兩個部門,都要打交道。

……

沈昆沒有干擾吳軍的思路,這方面他是門外漢,即使有什麼想法也要忍住,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

據吳軍報告,這次實戰練兵,有不少優秀的人才湧現。

堅韌不拔李傑,

洞察人心韓梅,

大智若愚小明,

……

按照各自進展,吳軍把手下團隊拆分成三組,李傑三人負責的是信息中心處。

幾天下來,信息中心的小張已經和李傑好的像哥們似的。

小張是前幾年考進來的公務員。

平時人言輕微,屬於打雜的角色。

好不容易被人巴結,很快就放下架子,和李傑打成一片。

大家都知道他決定不了任何事情,玩起來也就沒有顧忌。

小明做銷售純粹是被李傑忽悠的。

說什麼能掙大錢。

只要做得好,買房買車不是難事。

小明985畢業,找工作很容易。

被好友一忽悠,就決定陪著他幹上兩個月。

不行的話,以後再轉行。

學霸就是這麼自信。

而韓梅梅,則是有自己的想法。

機緣巧合三人組成一個團隊。

……

711公司計劃投資十億元打造自己的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名義上711牽頭,實質上歸屬致命武力公司),為接下來的業務轉型做準備。

訊息一出,各方震動。

本來因為大股東不斷回購公司股份,股價稍有起色。

這樣一來,立馬狂跌。

市場已經對711失去信心。

另一方面,國內人工智慧產業雖然發展的如火如荼,但如此大的手筆還是很罕見。

畢竟,內行人都知道目前技術的缺陷,離落地還有不短的距離。

即使是相對成熟的語音識別技術,也用不了投入如此巨大的資金。

711公司的這一舉動為自己吸引不少關注,尤其是一些有野心的城市。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有一定名氣,說投資十億元在人工智慧專案上,肯定不會信口開河。

而且,10億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尤其是對於二三線城市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專案,

招商引資雖然已經不是升遷的唯一標準。

卻也是重要考量指標。

至於能不能商業化,什麼時候落地,前景如何……對於很多城市來說,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只要把錢投進來。

即使破產了,也不影響大局。

……

一時間,來致命武力公司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大多是富裕省份、發達城市的駐滬辦,想要在接下來的合作中取得先機。

沈昆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711名頭大,借用一下,能最大限度引來有心人。

俗話這上趕著的不是買賣,必須等對方上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