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都市智慧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381 勉強的妥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81 勉強的妥協

高盧方面的代表此刻是寸步不讓,因為這在他們看來,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原本對於L會來說,其實高盧並不是真心感冒,畢竟鷹國人在歐洲和北約問題上和米國人的對立態勢已經很明顯了,嚴守中立打定主意當攪屎棍的高盧人才沒那麼好心加入鷹國人的陣營去和米國人在全球爭霸呢,再者說了,哪怕高盧有一天和米國人分道揚鑣,那也是建立起高盧為中心的世界霸權,而不是跟在鷹國人身後做小弟。

之所以能答應L會的拉攏,一方面是新能源技術推廣的前景十分美妙,別看德國人和米國人現在急得跳腳,但是他們真心沒什麼好辦法來限制新能源技術的推廣,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大國之間的衝突絕非是一句話一條法令就能限制的住的,以鷹國聯邦為首的六十國集團加上東方霸主華國的首肯,事實上已經為新能源技術推廣鋪開了陽光大道,除非米國人不惜一切發動戰爭,可是這種結果是雙方都無法承受的。

在總的規則大體不變的前提下,雙方的妥協和讓步是遲早的,而高盧人要在這裡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國家利益,那就是依照之前一貫的傳統,見風使陀,兩面討好,利益均沾,而且他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最好切入點,那就是德國人的製造業和能源行業受到的衝擊最大。

"什麼?巴黎成為新的金融中心?這是不可能的。"作為歐洲金融中心之一的法蘭克福秉承其上百年的歷史,比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實力要強勁的多,而且鷹國和德國作為歐洲中心的地位一直沒有被撼動,可這也正是高盧人所遺憾的,因為整個西方世界的三大金融中心紐約,倫敦,法蘭克福沒有一個在高盧境內。

巴黎證券交易中心雖然也號稱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可那就如同當年的香江在世界上的金融地位一樣,自始至終,在遠東地區都只有東京和李家坡兩家金融中心,後來華國搞出的明珠和深港後來居上,可那也是華國的綜合實力增強之後的事,高盧的尷尬就在這裡,在經濟上,高盧的經濟比鷹國和德國都差,而且受制於二戰中喪失國土的影響,高盧的國際影響更是一蹶不振。

以至於後來戴高樂總統都只能玩起了中立政策,企圖恢復高盧的國際地位,可是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經濟體來支撐,而這正是高盧的短處,法語區自然沒有英語區的強勢,德國可以在二戰之後全力發展經濟,並且倚靠經濟來重新奪回強國地位,鷹國又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區和經濟區,高盧又有什麼呢?所以這次瞅準了德國人的劣勢和迫切需要高盧幫助的大前提之後,高盧人終於忍不住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如果德國的能源和製造業出現新的危機,那麼全世界都將對此袖手旁觀,法蘭克福也將成為一個歷史。"高盧總理馬克見到陷入新的紛爭眼瞅沒法子繼續下去時,出身強硬的說道。

"如果德國經濟出現大蕭條,那麼整個歐洲都將陷入衰退。"鐵娘子默克爾同樣寸步不讓,她知道德國的確需要高盧以及歐盟其他成員國的幫助,可大前提是德國人的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而不是讓出至關重要的金融大權,如果失去了這個,那麼德國還剩下什麼呢?

如果世人都認為德國人的經濟之所以強勁是因為德國的製造業的話,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德國之所以能夠在合併之後迅速發展起來,那是因為一方面德國人本身的素質和經濟底子,經過長達四十多年的無軍事化全力發展經濟,這讓他們快速的復甦。

而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法蘭克福在歐洲的特殊地位,要知道歐盟當初著手準備建立一個中央協調銀行時,本意是設定在中立國瑞士,因為瑞士擁有當時全球最發達的銀行業以及資金和技術,可是當時的德國和高盧人都對此十分反感,又因為鷹國在當時企圖將鷹磅從歐元區脫離,這也導致了三駕馬車中的鷹國首先在競爭中出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最後之所以選擇將歐洲中央銀行設定在德國,並且設定在法蘭克福,就是因為看中了這裡是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而德國得到歐洲銀行之後,藉助其本身的特殊經濟地位,不斷從歐盟其他成員國中獲取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經濟紅利,根據世界經濟發展論壇在015年展望對歐盟發展歷史中的權威資料,德國人透過歐洲聯盟在過去的0年裡最保守的估計也攝取了超過1.8萬億歐元的經濟紅利。

請記住,這是額外!而相比之下的鷹國,當初企圖自保而選擇鷹磅脫離歐元而獨立,這導致了鷹國透過歐盟得到的紅利幾乎不足德國的三分之一,要知道當時歐盟經濟體中最有可能主導金融大權的就是鷹國人,如果當時不是米國從中作梗,或許今天的金融中心就將是倫敦,而不是法蘭克福了。

"歐洲的衰退並不影響高盧的經濟繼續發展!"馬克這就純屬耍無賴了,反正德國人想要藉助自身的危機來轉嫁別國作為要挾條件,而不願意出真金白銀的話,那麼高盧情願看到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陷入衰退,從而主導歐盟的發展。

"難道高盧願意永遠屈居在鷹國人底下嗎?"默克爾不相信這是高盧人最後的底線,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發展的戰略,德國人失敗對高盧人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高盧人在這種劇烈的變動中卻不能佔據大頭利益,這才是高盧人所擔心的。

"好吧,"馬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被打動的人,但是他知道,現在的情況很危急,如果德國人舉手投降,那麼高盧人就獨木難支了,他必須要給這個盟友一點安慰,不然的話,一拍兩散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