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外星*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四章 詭異的反應堆設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四章 詭異的反應堆設計

當幾個軍中大佬在考慮對杜氏重工進行重點扶持的時候,杜克並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將衝突而降,他現在忙著做自己用於核反應試驗堆核心方案的最後推敲工作,本來按照比萊姆提供的設計方案,這種新型反應堆對於鈾資源的利用率極高。

大部分世界上執行的核電站,對於鈾資源的利用率也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但是杜克現在這種新快堆,可將鈾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驚人的百分之九十九。

而在當前世界上才剛剛興起的這種快堆的研究中,理論上的設計鈾資源的利用率大約是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所以杜克很糾結究竟應該取多大的利用率指標才合適,既有相當震撼的先進性,又不至於太過逆天,還要保留未來準備截留用來進行海水核材料提煉的空間。

考慮到這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概念性實驗堆,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可以真正執行的實際堆,杜克最終決定調整到百分之四十左右,比起未來概念設計中的第四代核電站指標要差一些,但是時間上基本上比同行提前了將近十年,這應該足以抵消這個效率方面的缺陷了。

建立這個新型快堆,一方面是表明自己在這個方面的研究水準,為將來商業化核電站的推出奠定基礎,另外一方面也要試驗很多關鍵性部件,比萊姆的設計針對的都是他們所在星球的材料,現在只有性能參數指標,杜克必須透過試驗,找出地球上對應的合適材料來。

這個小型堆相對最終的大型商業化堆來說,材料要求是大幅度降低了,不過由於杜克將其設計為一個可調整功率的堆,也就是說在更換某些關鍵性裝置的情況下,杜克這個實驗堆可以從10MW逐級升級到10MW,這個顯然又是一種實驗堆中的革命性設計。

透過這種不同功率下對於裝置的各種實際需要情況,杜克就能得到第一手的資料,然後推導出1000MW以上大型商業核電站的裝置要求來。新城特鋼和希林頓複合材料這倆家公司現在生產的材料,到底能夠支援多大容量,杜克現在沒有第一手資料,無法得出相關結論。

等到這個實驗堆建立起來,透過一系列的試驗之後,有了相關的資料,杜克就可以透過克里的推導,得到自己想建設的大型核電站設計的對於材料和裝置要等相關引數了。

由於這個實驗堆的理論基礎就是杜克之前發表的天然核反應原理推導中揭示出來的東西,所以杜克並不擔心大家對這個實驗堆有什麼質疑。儘管這個實驗堆核心部分的設計工程量好像實在大了一些。

但是很多相關核心的模擬,其實自己已經在麻省理工做了分解式試驗,即便是有心人要詳細考據。杜克也可以將自己在麻省理工留下的痕跡中復原出這個快堆的理論推導過程來,當然,其他人要從那些支離破碎性的模擬試驗來推導出這個東西很難。

當然後續周邊配套部分,比如基礎建設、常規發電等部分,杜克自然交給其他專家去設計,別說他現在沒有學這塊,就算學習過了,也不可能全部攬在自己身上。

這些東西有大把的專家可以抓過來用,而且也會做得很好。

仔細審視了一下自己的成果,杜克將其放到克里上面的核反應模擬應用中進行了相關試驗,推敲確信沒有什麼紕漏後,杜克找來了秦泰然。

這個東西雖然不是秦泰然的專案一部分,但是既然當初是透過秦泰然談妥的,那麼找秦泰然來落實這個專案那是再自然不過,何況這也是一個極大的順水人情一一能夠參與到一個現在還是概念性質的最先進核反應堆工程中,無論是對誰來說都是一個了不得的業績。

“杜克,你是說你要建設的實驗堆核心部分已經設計出來了?”秦泰然非常吃驚地問道。他這段時間搞這個東西,雖然之前沒有什麼基礎,但是接手了7號工程後,也自己拼命惡補了不少核反應相關的知識,很多核反應常識性的東西瞭解得不少。

像這樣的同類實驗堆設計建設,秦泰然記得華夏理工好像用了整整5年時間,用在設計方面的時間當然不會少。

“不錯,我在麻省理工學習的時候就開始這項設計,到前一段時間終於完成了,透過這幾天的檢查,我覺得應該可以了。附屬的配套部分還要麻煩你找一批專家來一起完成。”杜克說道,這個解釋就顯得相當合情合理了。

“哦,這個東西需要我做什麼配合,你儘管說,我來協調就行了。”秦泰然聽杜克這麼說,不禁恍然,他作為杜克的主要介面人,現在得到很高的授權,一般性的人力物力調動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可以先做後打報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核島部分我需要一些配套的設計就好,相關的介面引數我都在文件裡面註明了,關於常規發電部分則需要整體設計,我希望這個部分設計成為可以替換不同功率的,也就是說要能夠支援10MW和100MW不同的發電機組的快速替換或者接駁。”杜克說道。

“這些需求也寫進了電子文件中,如果你找的專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隨時找我。關鍵是時間要抓緊一些,儘量採用成熟的技術,能夠在-6個月時間內完成最好,年內我們就可以展開建設,爭取年內完成。”

秦泰然對於這部分就完全聽不懂了,事實上即便換一名專家來也聽不太懂,因為像杜克這樣的設計,世界上好像還沒有先例。

好在秦泰然不用搞清楚這些細節,他是負責人不是研究專家,細節部分拿回去自然有專家來研究。

秦泰然做事雷厲風行,一回去就組織杜克要求的相關專家來進行討論。

當秦泰然將杜克的這個設計拿出來,讓這些專家來一看,基本上沒有誰可以看懂杜克的設計,誰都沒有想到杜克竟然直接設計出了一個現在還是大家還處於概念探索期的第四代堆型,所以拿著杜克的設計,研究核島設計的這些專家都搖搖頭表示不懂。

只不過杜克在核研究方面名聲在外,這些專家倒是沒有敢誰對杜克的這個設計表示懷疑,如果看得懂,大家都好評判好壞,關鍵現在沒有誰看懂,誰敢亂發言徒惹人笑。

好在杜克對於配套部分的介面要求寫得非常詳細,這些部分同現在通行的普通堆型沒有多大的區別,基本上也就是做一些現有設計上的改動就能夠使用,所以專家們表示這部分在個月內完成設計沒有壓力。

但是等到討論常規發電部分,看到杜克竟然提出要求可以更換或接駁不同功率的發電設備,輪到電站設計專家們無語了,這些發電的裝置可都是些大家夥,要進行替換簡直匪夷所思。杜克提出的這種設計思路大家根本就沒有想過,怎麼設計得出來?

難道杜克設計的核島輸出功率還可以進行調整?這可是聽都沒有聽說過的事情。

但是秦泰然要求大家不用考慮杜克的要求是不是合理,而是要想辦法怎麼去實現,只要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杜克想修成什麼樣都要配合盡力去實現。

討論了很久,最後才有一個專家提出了折中建議,讓發電部分多修幾座,圍繞核島組成蓮花形狀,反正是實驗堆,佈局就不用太講究了,按照杜克的設計說明來看,核島部分安全係數極高,基本上完全沒有爆炸洩露的威脅,因為用的是超低濃度的鈾,很像杜克揭示的自然狀態下的核反應模式。

對於這種濃度下的核反應,危險性不能說沒有,但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這個專家提出的建議看起來很傻,但是仍然可以實現杜克的需求。

一個史上最詭異的實驗堆就這樣在專家們迷惑不解中進入了最後的設計期,誰都沒有想到以後享譽全球的快堆一一俗稱蓮花堆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