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外星*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一章 課題突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一章 課題突破

只是後續這一切商務運作杜克就不再去關心了,這種事情不是他所擅長的東西,交給蔡思強去搞定就好,沒有必要再去橫插一腳。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研發任務還有很多,蓮花堆的小型化工作核心部分都基本完成,剩下的事情交給朱教授的團隊去搞就行了,杜克只需要時不時去看看進度和研發方向有沒有問題。

可是劉老爺子出的第二個難題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好多東西還得從頭開始,杜克也只有同項目組經常討論和跟蹤進展,要不是克里有非常強悍的模擬能力,可以給出哪些東西重要哪些東西不重要,這才使得研發一直沒有出現大的偏差,如果沒有這些指引,整個項目組不知道中間要走多少彎路才能摸到正確的路徑上。

饒是如此,要透過各種監測儀器取得影響高速物體執行的多種關鍵引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但需要在方法上進行改進,有些引數的探測甚至還需要更新或採購新的監測裝置才行。

好在現在方向明確,項目組擴充出很多子項目出來後,進展還是比較滿意。

經過了幾個月的持續改進,在監測引數和監測精度提升之後,很快,杜克改進的模型對於固定軌跡的導彈一類的高速運動物體預測偏差現在已經達到幾米範圍,這個東西比起飛機一類由人來操控的物體來說,軌跡變化相對要有規律得多。

杜克利用軍方透過多種導彈實測資料,以及軍方提供的當今世界各種主流導彈多方面執行軌跡的實際執行圖形圖像數據分析之後,克里模擬推導出來的新模型一下子將預測精度提升到了實用的地步,透過實時預測的導彈軌跡同實際軌跡之間誤差只有幾米。

幾米的誤差對於導彈這種東西來說已經不算什麼,如果應用到反導彈系統上面,模擬應用中採用單發反導彈攔截成功率差不多有百分之七十以上,而用兩發到三發反導彈形成的攔截,成功率幾乎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大機率。

僅僅這一項成果進展,就令收到訊息的劉老爺子極為欣慰,因為當這項成果轉化為實際系統之後,軍方的發導彈系統的作戰效能立刻大幅度飆升。

能夠預測對方導彈執行軌跡,當對方導彈打過來的時候就能夠預測其落點範圍,評估其危險性,然後根據危險性去判斷是否需要攔截,是單發攔截還是多發攔截一一反導彈系統的導彈數量有限,如果不管不顧胡亂攔截,會使得真正危險巨大的攻擊由於反導彈不足而漏掉。

更重要的是,杜克公開了他模擬推導的數學建模過程和演算法,讓軍方的科研人員以後能夠在取得更多導彈執行實際軌跡資料及相關引數的情況下,不斷改進預測模型的預測精度。

當這個演算法公佈出來之後,軍方在數學方面造詣很深的數學家研究了很久才弄明白,因為這個建模過程和演算法如果公佈出來的話,堪稱又是數學界一個世界級新成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現在這個是軍方最為核心的機密之一,絕不會有人圖那點虛名當成論文來發表。所以這項成果,註定是要默默無聞很長一段日子。由於模擬運算需要海量運算效能支撐,杜克利用最新研究出來的國內首套真正自主作業系統一一女媧1.0系統,開發出一個分散式的運算應用來執行這個新模擬演算法,在4塊4個16核CPU單板的配合下,輸入各種引數後整個預測系統反應時間提升到一秒之內。

這個驚人的反應速度,也就是說即便是飛機上發射的短程攻擊導彈,系統都有能力快速定位預測它的執行軌跡,從而可以引導己方反導彈去攔截。

同時,這個快速的反應速度說明系統也有能力同時跟蹤更多的目標,按照杜克的設計來看,只要監測系統給力,提供更多目標的引數,單系統跟蹤16個到個高速目標問題都不大。

對於由人操控的飛機和坦克一類的運動目標,卻不能夠像導彈那樣進行長期執行軌跡預測,而只能夠進行短期範圍內,運動物體不得不慣性執行的一小段軌跡預測。也就是說往往只有幾秒鐘時間內的軌跡。

對於一般的武器反應系統來說,這麼短的時間基本上什麼都做不到,但是如果是採用高速反應的導彈攻擊系統,幾秒十幾秒的時間足以做到將對方摧毀了。

這套系統如果是用在火控系統的輔助攻擊方面,那真是不要太好了。

回到了研發一線的杜克,立刻迸發出令人想象不到的光芒,率領項目組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新進展。雖然這些東西大多都是一種模擬應用上的突破,離真正的實用系統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是有了這樣的成果在前,將這些成果轉變成為實用系統就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

等到搞定了這些關鍵性的東西之後,杜克才算是松了一口氣,剩下的工作雖然還有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些水磨功夫,項目組足以完成剩下的工作。

這樣,杜克就可以回過頭去做自己的工作了。

因為,經過多次輾轉的活動,杜克謀求購買的泰坦II型超級計算機系統,終於傳來好消息,如果安裝使用的地方在盧森堡或者馬爾地夫,Cray公司都可以順利獲得山姆大叔的出口審批。

有了這樣的結果,杜克當然選擇馬爾地夫這個自己第二個基地,現在杜氏國際已經在那裡紮下了根,董鋒同傾向於走實用主義路線的馬爾地夫當局政要們現在打得火熱,生產蓮花堆核電站關鍵性配件的工廠已經開始進入試車階段,很快就能夠投入生產。

屆時杜氏國際在馬爾地夫將具有年產5到8個商業蓮花堆核電站核心配件的生產能力,由於這裡只是生產核電站的部分配件,並沒有觸發馬爾地夫無核化的國內政策,加上這些東西杜氏國際將作價上億美元用著出口,為馬爾地夫當局帶來可觀的稅收,加上其它基礎建設投入也紛紛到位,所以杜氏國際在馬爾地夫已經舉足輕重。

杜克將超級計算中心設在這裡,對於馬爾地夫當局當然又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