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外星*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九章 終結者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九章 終結者計劃

挖出了一批中情局安插的釘子,秦泰然和孔向成並沒有松一口氣,因為對於中情局來說,這些損失雖然不小,但是啟動一個一級任務後,絕不會因此就慘淡收場,這註定了是一場持久戰,所以秦泰然可以看到馬特依然在蓉城晃悠著。

秦、孔兩人有些戰戰兢兢地睜大眼睛看護這杜克,杜克這個漩渦中心的人倒是跟沒事人一樣,整天做著自己的事情,反正他對社交活動本來就沒有多少興趣,這下搬進來到軍事基地住著也挺好,沒有那麼多的干擾,只有在出現科學院會議的時候稍微麻煩一些,秦泰然和孔向成都如臨大敵派出明崗暗哨層層設防,按照國家級領導標準保護。

這樣杜克的行動安排協調就顯得相當麻煩,讓杜克有些不爽,不過秦泰然堅持如此,讓杜克也只有妥協,好在去參加外部的這種會議機會也變得很少,杜克也就任由秦泰然的安排了,畢竟這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誰會嫌自己活得命長呢,尤其是杜克還如此年輕,生命才剛剛活出精彩。

忽忽又是三個月過去了,風洞測試模擬模擬程式已經完全完成了,杜克還幫助6號基地完成了一套新超級計算機系統的最佳化改造工作,將模擬模擬應用的運算速度提升了一個數量級,現在透過這個模擬應用,可以將實際模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氣動研究透過計算機模擬來完成,對於軍方來說,這個成果超乎了他們最初的設想。

以後,軍方各種航空航天產品的研究進度將會極大加快不說,在費用上也會極大降低,要知道這些東西研發本來是非常燒錢的,如果能夠將費用降低下來一部分那也是非常大的一個數字。

杜克倒也不管軍方的這些感慨,他將這個東西複製了一份,在DSM研發中心中建立起一個自己的風洞測試模擬模擬應用中心,無論是無人機還是汽車研究中,都有非常多的氣動研究工作要做,6號基地畢竟是軍方的研究基地,杜克的團隊也不好長期進駐使用軍方的研究中心來搞自己的研究。

有了這個的風洞測試模擬模擬中心後,杜克可以啟動了大型無人機研究工作,在俘獲了全球鷹後,杜克對於大型無人機興趣大增,透過海水淡化工程解決了比萊姆所需要的核燃料提煉後,他開始將重心轉移到這個方面。

第一期研究工作就是研究未來大型無人機氣動外形設計和飛控系統設計,其中攻擊性無人機專案代號為“TERMINATOR”(終結者),這是一個遠期目標以美軍X-47B無人機為假想敵和原型的宏偉計劃,其實現的技術難度極高,現在DSM的技術積累水平還不夠直接研發這種高性能的無人戰機,因此杜克準備分成幾步研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一階段是以俘獲的全球鷹為藍本,在全面複製全球鷹的基礎上開發攻擊性版本,以杜克俘獲的那一架全球鷹的高達噸多的載重來看,足以為其配備枚大威力導彈或激光制導導彈,雖然全球鷹飛行速度不高,同有人第三代戰機正面戰鬥不堪一擊,但是杜克並不是想讓他承擔空中格鬥功能,而是執行一些特殊的外科手術式任務。

比如利用其極好的隱身效果和巨大的作戰半徑,執行轟炸對方固定軍事設施等。想來軍方會對這樣一個隱身大殺器非常感興趣的。

第二階段在動力裝置有了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能夠為大型無人機提供超音速飛行的全新航空發動機後,杜克才考慮進一步設計超音速高機動的第二代終結者無人攻擊機,讓其具備同美軍X-47B無人機相當的能力,可以在航母上進行起降作業,成為一款真正的戰鬥機!

從目前來看,第一階段的可行性非常高,無人機中最為核心和複雜的軟體部分,可靠的超遠端實時傳輸控制系統和自主智慧系統杜克透過J-7無人機改造工程已經有了很好的積累,在這方面已經超過了全球鷹的水平,完全可以用於實戰。

所以現在第一代終結者的第一個難點的是在材料的反向工程和航空發動機的反向工程上,只要杜氏重工能夠將全球鷹所用的材料研制成功,則依託杜氏重工現在的數控機床世界級加工工藝水準,複製全球鷹外形和航空發動機都不成問題。

而第二個難點是解決在全球鷹上如何改裝武器掛載。現在全球鷹的外形設計對於武器掛載可是沒有怎麼考慮,這本來就不是它的任務範圍,杜克的團隊恐怕在這個方面將費不少功夫才能夠打造成一個攻擊性全球鷹。

第三個難點就是如何解決全球鷹發起攻擊後的脫逃。以全球鷹的飛行速度,一旦發起攻擊,面對美日這種防空能力強的對手,肯定會暴露目標,這樣速度很慢的全球鷹將很難逃脫對方戰機的追殺。

第四個難點是生產製造和維護成本問題,以全球鷹的造價來說實在過於昂貴,其早期版本的製造成本就高達千多萬美元,後期版本加上研發費用攤銷更是達到一億多美元天價,如果杜克的終結者價格也如此昂貴,軍方可負擔不起多少,這個價格都夠生產一架第四代戰機了。

而高昂的成本也會讓終結者一代在使用上極大受限,在執行高風險的任務時候,作戰主官一旦考慮這是上億美元的東西有可能一去不回,那麼就會非常慎重。

好在“全球鷹”的成本中昂貴的材料和機載電子設備,杜克一方面透過杜氏重工自產自銷能夠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另外一方面可以大量縮減機載電子設備部分,畢竟同偵察相關的電子設備對於作戰來說沒有用處。

而且在研發費用方面,顯然這個DSM的山寨版本比起美軍來說將減少得不成比例,因此研發費用攤銷應該不高,按照杜克的初步計劃,終結者一代的最終價格應該不超1千500萬美元。

在這個價格之下,軍方擁有一支40-60架的超遠端隱形戰略打擊力量,而成本卻不足十億美元,比起一艘核潛艇要便宜多了,這個價效比對於軍方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特別是一直缺乏空中遠端打擊力量的中國軍方。

雖然拿這個東西去對付美帝本土似乎不太現實,但是對於威脅亞太和歐洲大部分國家,這個東西卻綽綽有餘了,要知道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應付隱身飛機的能力。極端情況下,終結者一代甚至可以承擔萬里迂迴的戰略性小型核打擊任務。

至於大型無人偵察機方面,杜克不準備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創新性研究,他只需要將全球鷹進行複製,進一步提升軟體方面的能力就好,依託改良後更加強大的自主智慧系統和目標識別系統,DSM版本全球鷹足以超越全球鷹成為現在世界上最好的無人偵察機之一。

在DSM內部研發中,這個山寨版全球鷹的計劃就叫“UMBRA”(暗影),硬體外形基本上會全部照搬,僅僅做小幅度改進,光電裝置和航空發動機就交給兵工去完成,這樣杜克就能夠投入較少資源完成一款戰略性無人偵察機的製造。

(足量章節,求月票、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