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綠茵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品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品茶

現在看來,宋傑心道,皇甫龍飛在潁川見到的想必便是正在找尋那味藥引的爺爺。

接下來,無非便是師傅葉振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皇甫龍飛險死還生逃過一劫的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橋段了。

皇甫龍飛沒有刻意將爺爺渲染成那種快意恩仇笑傲江湖的真俠客,他只是一個勁地強調爺爺的拳法奇詭、腿功高深、身形莫測……

那崇敬至近乎膜拜的口吻,似乎隱隱有一種在描述著某一位隱世高人的味道。

“只因葉師當時說過這招“三才歸元腿功”乃是他自創的獨門絕學,所以我才在見到你施展時,第一時間想到了他。果不其然,”皇甫龍飛滿懷欣慰地抓住宋傑的手臂,喜不自勝道:“你果然是葉師的孫子,天可憐見,我在這裡蟄伏了足足二十餘年,今次終於有了報恩的機會。”

星巴克的二樓主廳,這裡是這座餐飲界巨擘的幕後絕對掌權者皇甫龍飛專設的一間會客室,單獨用來接待那些在本地乃至關中省跺一跺腳也會引起整個西北地震的大佬們。

而如今,宋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正有幸享受被這個本地地下皇帝用來盛邀西北大佬們的規格來接待,重視程度溢於言表。

午後的陽光透過淡紫的百褶窗紗,映在皇甫龍飛那只正在傾倒茶水穩如磐嶽的健碩右臂上,留下一個淺紅色的圓形光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皇甫龍飛以微頃十五度角的姿勢,將掌心那只光滑圓潤的紫砂壺中盛裝的武夷山大紅袍,緩緩注入身前檀木桌上一個巴掌大小的白瓷杯內,臉上仍然沒有褪去因相逢昔日恩人的親人的喜悅,道:“這是產自閩北武夷山的麝香大紅袍,形狀有些像纖細的倒葉柳,麝香四溢,口感極佳,配上取自天山的雪水沖泡,色香味更是上乘,小宋,丁姑娘,你們來嚐嚐。”

被眼前這個號稱是本地地下皇帝的黑-道教父親自沏茶奉茶接待,宋傑與丁佳佳均不免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兩人當即起身道謝,連忙從皇甫龍飛抬起一半的手中接過茶杯。

如同紅酒一樣,宋傑對茶道的認知仍處於小白階段。但當茶杯靠近鼻端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幽茶香卻依然讓他感覺一陣心曠神怡,當即一口灌下一半。

與宋傑的牛飲鯨吞不同,浸淫茶道十餘年的丁佳佳則第一時間便覺出了這杯茶的不同。

“是復焙白麝香!”丁佳佳驚道:“普通的大紅袍經曬、涼、炒、柔、焙、簸六道工序後便算成品,但殊不知,上乘的大紅袍在初揉與復揉之後,並非是直接進行焙烤和簸揀,中間還經過一道走水焙的工序。如此,再經由復焙和補火後的茶尖,才會將白麝香的味道徹底散發出來,真正做到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乍聽之下這個不足雙十年華的少女竟對茶道有如此深的見解,皇甫龍飛眼前一亮,彷彿突然遇到知己一般,激動不已道:“沒想到丁姑娘年紀輕輕,竟然對茶道的造詣如此之深!”

“不敢,”丁佳佳赧然一笑道:“只是我從六歲開始接觸茶道,勉強記住一些罕見茶種的常識罷了。”

“丁姑娘謙虛了,”皇甫龍飛微笑搖頭,有心想要考一考眼前這位少女,道:“姑娘既然一眼看出這杯茶是復焙白麝香,那麼敢問姑娘可知這杯茶為何叫做白麝香?”

“大紅袍又被古人稱作芬芳自賞的空谷佳人,它依武夷丹山碧水之貌,顯天地神妙造化之功,展茗林別一格之容,味純近禪。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峰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恰恰是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彌足珍貴。”丁佳佳小飲了一口茶水,潤了潤稍顯乾涸的櫻唇,道:“其實武夷山產茶不僅僅只有大紅袍一個品種,像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醉海棠、肉桂、白麝香等,有些是根據茶樹的品種來命名,如著名的“四大名樅”;有些則是以茶樹的生長地點為依據,如金鎖匙、不見天;有些則是參照茶樹的形狀,如醉海棠、一枝香、玉麒麟;而最值得人樂道的便是肉桂、白麝香和石乳香這三種由茶香命名的品種了,它們也是代表著大紅袍中極品的存在。”

“大紅袍又被古人稱作芬芳自賞的空谷佳人,它依武夷丹山碧水之貌,顯天地神妙造化之功,展茗林別一格之容,味純近禪。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峰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恰恰是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彌足珍貴。”丁佳佳小飲了一口茶水,潤了潤稍顯乾涸的櫻唇,道:“其實武夷山產茶不僅僅只有大紅袍一個品種,像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醉海棠、肉桂、白麝香等,有些是根據茶樹的品種來命名,如著名的“四大名樅”;有些則是以茶樹的生長地點為依據,如金鎖匙、不見天;有些則是參照茶樹的形狀,如醉海棠、一枝香、玉麒麟;而最值得人樂道的便是肉桂、白麝香和石乳香這三種由茶香命名的品種了,它們也是代表著大紅袍中極品的存在。”

茶道,從種茶、摘茶、炒茶、烘焙、煮水、沏茶、倒茶等等整個過程的各個步驟,都是一門技藝高深的藝術。

有人將茶道比作武道,認為種茶就像打坐扎馬,摘茶就像練氣打樁,炒茶和烘焙過程就像擴經充脈,煮水和沏茶就像精煉體魄,最後的倒茶便是肉身與精魄的完美融合,達到返虛合道返璞歸真的真武境界。

其實,縱觀古今,包括那些自詡在茶道上有所建樹的上古先賢,譬如著有《茶經》一書的茶仙陸羽,乃至對茶道僅僅略懂皮毛的飲食凡客,品茶同樣被他們當做茶道的一項至關重要的環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