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北宋生化危機最新章節列表 > 77.第77章 神策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7.第77章 神策軍

熱門推薦:、 、 、 、 、 、 、

老太君道:“不錯,正是神策軍!”

柴靖宇問道:“神策軍不是唐朝時的一旅禁軍嗎?”

老太君點點頭,又搖搖頭:“此神策軍,非彼神策軍,這一支神策軍,算是咱大周朝的神策軍!”

“大周朝的神策軍?”

老太君道:“自從趙匡胤從恭皇帝柴宗訓手中奪了皇位,咱柴家便幾乎失去了一切,當時恭皇帝只有七歲,根本無力跟趙匡胤對抗,遙想咱先祖世宗皇帝,何等文韜武略,趙匡胤不過他手下一個將領而已……不說了,咱只說神策軍,當年世宗皇帝英年早逝,去世得太過突然,趙匡胤透過陳橋驛兵變,又杯酒釋兵權,算是將大周大部分的兵權,都握在他手裡,但當時大周朝還有幾支勁旅,是忠心於咱柴家的,因為世宗皇帝死得突然,後主年齡太小,無法調動,這幾支勁旅便按捺下來,降服於趙宋,其實是心向大周,再加上一支苗疆舊部,還有當年世宗皇帝埋藏在後蜀的一支暗兵,這些軍隊都勢單力薄,但合起來,若能擰成一股繩,倒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這幾支舊部都在趙宋立國之後,暗暗向柴家表示過忠心,當時的家主便用唐朝禁軍的名字冠名,將之稱為‘神策軍’。”

老太君說罷,便從一個牌位後面,拿出了一把劍。

確切的說,那不是一把劍,而是一把劍柄,那劍柄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上面還有青綠色的銅鏽,可見是有些年成了。

這是什麼劍?

為什麼只有劍柄?

劍刃呢?

老太君道:“當時那幾支隊伍都不在一起,只是名義上組成了一支軍隊,當然大周朝軍隊的名字是不能用的,便改叫‘神策軍’了,但事實上‘神策’這兩個字也不足為外人道,畢竟咱中華講究君權神授,所謂神策軍,自然就是皇帝禁軍。當時有人就提議,說是各地可以揭竿而起,反了趙宋,復辟大周,卻被當時的主母,也就是當年的符皇后給拒絕了,主母拿出世宗皇帝生前所用的那把劍,然後在旁邊的檀木案几上面用力一磕,便將劍刃給砸斷了。

“當時主母說道:過剛則易折,你們氣憤趙匡胤篡位奪權,這我知道,可現在咱不能將鋒芒露出來,否則不僅不能成事,還會死無葬身之地。中國人以‘太阿倒持’來形容將權柄授人,反倒自受其害。以世宗皇帝的英明,本來是不至於太阿倒持的,世宗皇帝在的時候,威望之高,無可動搖,就算趙匡胤掌控再大權利,也不敢有絲毫反叛之心,可世宗皇帝也沒料到自己會突然暴死,結果剩下一個年僅七歲的幼主,一個柔弱無力的主母,趙匡胤自然便動了賊心。所以主母也給那柄佩劍起了個名字,便叫做‘威道劍’。”

柴靖宇問道:“就因為這個,主母將威道劍給砸斷了麼?”

老太君點點頭:“砸斷威道劍,是為了表示‘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的決心,否則很容易便會被人裹挾,行復辟之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得不說,周世宗是很得人心的,趙匡胤剛剛立國的時候,有不少後周老臣蠢蠢欲動,想要復辟,這些人不一定當真是因為忠心,很可能是因為和趙匡胤合不來,知道趙匡胤做了皇帝,便沒有自己好日子過,再加上有從龍之功的誘惑,難免利慾薰心,被*矇蔽了眼睛,就妄圖復辟,想要玩一場投資小、收穫大的風險投資。

很多時候,並不是前朝皇族或者當朝皇子自己想要奪權,或者想要造反,完全是有人逼迫,很多自以為是的人,都想控制一個前朝皇族,行復辟之事,那時候柴家膽戰心驚,不僅要提防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的加害,還要婉拒很多後周舊臣的復辟意圖,生怕一不小心,被這些後周老臣給推上了不歸路。

這段歷史,柴靖宇自然是知道的,恭皇帝柴宗訓讓位給趙匡胤之後,被封為鄭王,王府建在房州,後來恭皇帝二十歲暴病而亡,柴家降爵為國公,便遷到了江州,按照王府規制建了國公府,想要遠離是非。

柴靖宇問道:“後來,威道劍的劍柄,就留了下來麼?”

老太君點頭道:“不錯,當時謀圖復辟的那些人裡面,有真正的忠臣,也有意圖掌控柴家,等復辟成功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人,所以老主母才斷然婉拒了。後來將那些人送走之後,又悄悄將其中六個人請了回來,那六人便是世宗皇帝離世之前,告訴老主母可以完全信任的六個將領。

“將那六人請回來之後,老主母便讓人將威道劍的劍刃斷為七段,其中六段分別交給那六個人,而第七段,也就是那截劍尖,則交給了她身邊的老太監。”

老太君說到這裡,柴靖宇問道:“這七段劍刃有什麼寓意麼?”

老太君道:“自然是有的,我柴家持有劍柄,意為掌控權柄,是主;那七人分持劍刃,意為柴家手中之刃,是僕。在柴家需要的時候,他們自然會拔劍出鞘,替柴家賣命。”

柴靖宇道:“果然如此,劍柄向來就是象徵權柄的。”

老太君道:“當時老主母將七段劍刃分別交給他們的時候,就曾經約定,那斷刃交給他們,這輩子可能是用不著了,也可能永永遠遠都用不著了。那六名將領當場表示,說他們會永遠效忠大周,效忠柴家,他們手中的斷刃,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子傳孫,孫再傳子,只要柴家需要,只需拿出威道劍的劍柄,他們的子孫便會不辭勞苦,效犬馬之勞。”

柴靖宇道:“如今已經過了上百年,就算當年那些人當真忠心耿耿,此時那斷刃已經傳到了好幾代之後,連血脈都薄了,那份忠心肯定也早稀釋得如同清湯寡水一般了吧?”

老太君道:“是這個理,當初那六個人都是重信重義之輩,但連財富都保不住三代,忠心怎可能世代相傳?後來有四家已經斷了聯絡,其中兩家甚至連音訊都沒了,而另外兩家則跟柴家一直有聯絡,算得上比較靠譜的,雖然遠遠比不了他們祖先那麼忠心,但跟柴家關係還算親密,在關鍵時刻,是可以仰仗依靠的。”

柴靖宇點了點頭。

老太君道:“至於那拿了劍尖的第七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