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家學霸是鍵盤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5章 學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5章 學閥

感受到了王旭的陰陽怪氣後,陳博適時的結束通話了電話。

甜蜜貸的事算是翻篇了,他現在總算能湊出精力看看課題論文,雖然心情比之前更糟糕了。

關於網紅經濟的研究,在陳博那個年代就有不少,有吹捧資本為底層人士提供了一個新晉的上升渠道,有講述網紅養成的辛酸故事,也有批判畸形網紅發展對青少年思想健康的荼毒。

但這些都只是止步於自媒體的稿件文案中,很少有專業人士對此進行過深度調研,大概是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老古董們不懂花花世界,亦或是象牙塔的研究生們搞不清楚內在邏輯,本質上兩者的屬性相沖,很難擦出什麼火花。

王旭發來的這篇粗看跟正兒八經的科研論調並無兩異,敘述手法遵照標準的格式,由客觀存在的現象提出假設,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試驗驗證,再根據結果和預設的偏差提出原因並修正,最後得出結論。

圖表的顏色花裡胡哨,格式五花八門,散點離散雷達圖一應俱全,但不影響視覺體驗,在黑字白底的稿件中凸顯出作者的用心。

至於遣詞造句,單拎出來看不出水的痕跡,但通篇讀下來總覺得有用的話沒幾句,就跟領導的發言稿差不多。

閱讀完的感受,陳博是讀不出有太大瑕疵,勉強應付交差是足夠的,畢竟本來對這行也不懂,老師多半是半吊子,一看那麼認真,混個大眾分手到擒來。

[行吧,就這樣好了,驗收成功]

[好的,你滿意就行]

[裡面有多少是軟體寫的]

[80%吧,還好]

[80%?你在逗我呢]

[沒逗你啊,保守估計是80%]

[還保守估計?]

陳博倒吸口涼氣,以前有過代寫論文之類的服務,購買前吹得天花亂墜,交稿後查重70%+,純粹的復制粘貼都沒那麼離譜。

[怕抄襲麼?我給你個網站,你複製上去查,保證達標]

王旭甩了個連結,陳博照著吩咐做,網站頭兩次查重是免費,後面是按字數收錢,無論什麼論文,都是千字2塊,價格還算公道。

查重結果很快出爐,僅有7.9%,這比例毫無疑問是過關的,陳博沒去懷疑網站的問題,反倒對王旭提到的自動碼字軟體十分感興趣。

[你那個軟體?叫什麼名字?]

[智慧星]

陳博在應用商店搜尋,彈出來的應用是學前教育和答題競賽,並沒有APP標榜自己有自動碼字功能。

[全稱是什麼?我在商店找不到啊]

[就是智慧星啊,軟體沒上架]

[沒上架?這麼神奇的軟體,上架開個68會員保證大賣啊]

商業鬼才陳博已經算好賬,每年幾千萬畢業生,一人貢獻一個會員,就是幾十億的營收,不用營銷推廣,光靠學子的自來水推薦就能保證月活,這麼強的戰鬥力,保證能把那些粗製濫造的代寫業務連根拔起。

[人家開發者不稀罕這點錢]

在網上搜尋了智慧星的相關資訊,發現新聞寥寥可數,好不容易找到個說騙子公司退錢無門的,點進去發現是那個辦線上學前教育的李鬼智慧星。

[這軟體為什麼網上也找不到任何資料]

[是啊,別人花錢是買搜尋權重,它是花錢壓權重,只供內部學習使用,註冊需要邀請碼,我都是用我媽的號]

[有錢人專屬麼?]

[有錢人都不一定有,我同學就有一半沒邀請碼的]

又到了王旭給鄉巴佬科普知識的環節,智慧星是一款由楓葉科技研發的搜尋智庫,區別於普通的搜索引擎,智慧星的搜尋範圍僅限於科研論文及有電子版的典藏書籍,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

智慧星又分為簡易版和特供版,簡易版只保留有搜尋功能,對碩士以上學者開放,使用前同樣需要激活碼,由在讀學生像校方提出申請,一般3-5個工作日即可受理完成。

王旭手上的是特供版,裡面最值得稱道的功能就是自動編寫,只需要提供一個目錄大綱,詳細點可以自行添加假設論據亦或是實驗結果,智慧星便可在全網搜尋素材拼湊成文,附帶洗稿降低查重,得出使用者想要的資料。

目前特供版智慧星的邀請碼以拍賣形式發放,一年名額約50個,網上沒有相關資料,但據王旭透露,去年的價格高達600萬。

而且在參加拍賣前,必須先獲得拍賣資格,這一過程是不定向且被動的,通常以家庭淨資產為衡量指標,1000萬打底,科研能力優秀或是對社會有傑出貢獻者可以適當放寬,以防有渾水摸魚的好事者進去窺探秘密。

商界人士對智慧星不感興趣,王旭爸媽當年屬於玩票性質,發財後想做個文化人,充充門面,便略散小財收入囊中,智慧星的主要客戶還是學二代的父母,他們想讓子女順利接班,完成家業傳承。

[這種事知道的人多麼]

[還好吧,前幾年爆過一次,是個學二代在網上炫耀,說自己天天浪,論文照樣不落,還po了智慧星軟體執行的照片,後面沒下文了,校方只是取消了她的學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無人問津了,比起這個,人們更關係遊戲更新補償了多少禮包]

陳博只是覺得唏噓,曾幾何時,學而優則仕是無數莘莘學子的終極理想,教育公平是所有人都不能觸碰的底線,沒想到現在居然明目張膽的搞學術壟斷。

網際網路上關於學二代的新聞還保留有不少,前有小學生倚仗院士父母怒拿生物競賽二等獎,令混吃等死的大學生無地自容,後有淺淺女士憑藉我的文豪老爸飽受爭議,其筆下的斷行詩被人批評小學生不如,但不妨礙她擔任985學校研究生導師,甚至有人專門在期刊上投稿吹捧。

學術壟斷一直存在,嚴重與否,沒人知道個確切情況,只有暴露在聚光燈下,人們才會去關注,透過幾百字文章發表下不滿,脾氣暴躁的問候下家裡人。

可如今,人們連話都懶得說了,都縮在了虛擬世界裡逃避。

[進遊戲不?找個地方喝一杯]

[哦,果汁還是奶茶?]

[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