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北齊最後一位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章 謀主王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章 謀主王操

陳宣帝面色有些沉重道:“要是北齊真的罷兵休戰,那麼此舉對大陳很是不利,愛卿可有辦法解決朕的心頭困擾”

“不如就按陛下所言,先給大齊四十萬石糧食,有了糧食打底,北齊或許不會那麼快和北周和談”徐陵頗有信心道。

“朕也是這麼認為的,還有就算北齊和北周間和談避免不了,北齊也應該等朕的大陳軍隊攻下西梁首都江陵,再和北周和談”陳宣帝理所應當地說道。

“陛下,這有些難度?北齊會答應我們的要求嗎?”徐陵有些擔心道,北齊現在賺的盆滿缽滿,連北周的河東郡被攻下,北齊人家會聽南陳的嗎?

陳宣帝咬了咬牙道:“那就先無償送給北齊二十萬石糧食,作為北齊牽制北周主力的費用”

“況且我們現在還是盟友,盟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這點小事又不是要北齊親自打仗,不損一兵一卒就得二十萬石糧食,在朕看來,北齊還賺了”

徐陵想了想既然陳宣帝都開口了,願意出把血,想來說服缺糧的北齊應該不難。

徐陵覺得此事因自己而起,雖然陳宣帝面上說沒關係,但是陳宣帝這人愛記仇,要是因為自己西梁戰事有了變化,將來陳宣帝找人背黑鍋,自己可不就慘了。

徐陵此時自告奮勇道:“陛下,臣願意說服元文遙,讓北齊答應我們的要求”

陳宣帝正好找不到說服元文遙的人,徐陵和元文遙關係最近,此時說服元文遙是最合適的人選。

陳宣帝當即高興道:“徐愛卿,真是急朕之所急,徐愛卿此去要把朕的意思傳達給元文遙,不要讓朕失望”

徐陵聽到陳宣帝最後一句話,心裡咯噔一下,看來這次要是說服不了元文遙,這個洩露軍事機密的黑鍋是背定了。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徐陵滿口保證道。

等到徐陵離開之後,陳宣帝看著眼前的地圖,內心有些不安,喃喃自語道:“此事也不能全靠北齊,現在做的事就是搶時間,等北周反應不及時,一舉攻佔西梁全境”

想到這裡時,陳宣帝走到案几旁,拿起筆寫下了一份密旨,當即派人快馬加鞭送到吳明徹那裡。

而作為南陳的眼中釘肉中刺,此時西梁朝中確實另外一番景象。

西梁,又稱為後梁,為南北朝時代出現的國家。承聖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殺梁元帝、立蕭詧為梁朝皇帝,史稱西梁或後梁。

在56二月,蕭詧憂憤成疾,背發毒瘡,駕崩於前殿,時年四十四歲,現在當朝理政的是蕭詧的兒子蕭巋。

蕭巋孝悌仁慈,有君主的雅量;生活儉約,御下有方,在位期間境內安寧。

當初高偉初到北齊時,也曾經想過拉攏西梁,西梁存國三十三年,歷經三位皇帝,三個皇帝個個都是才德兼備之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惜還是那句話,國與國之間是用實力說話的,高偉覺得又不是挑皇帝來接班,犯不著為了小小的西梁得罪強大的南陳。

反正在高偉看來,西梁這輩子就這樣了,將來滅了北周和南陳,西梁只須一支偏軍即可擺平。

此時發生在北周和北齊之間的大戰,不可避免地殃及西梁,當然不是戰爭蔓延到這裡。

而是宇文護給西梁下了一份通牒,要求西梁組織十萬人馬北上助戰。

西梁國小民弱,宇文護也知道西梁的家底,十萬人馬不多不少,剛好是西梁全國動員的最大軍事力量。

宇文護此舉一是組織軍隊反撲,北齊三拳兩腳已經使完了,宇文護覺得自己還沒使勁呢。

雖說大周損失好像有點大,但是北齊也損失不少,名將薛孤延都戰死了,現在正是拼國力的時候,宇文護可不想認慫。

二是宇文護擔心西梁此刻再出什麼么蛾子,西梁國內一直有人鼓動蕭巋自立,宇文護想以派軍助戰試探蕭巋,反正權景宜在西梁以北,此時也沒什麼戰事。

要是西梁真敢動什麼歪心思,正好給了宇文護口實,想來滅你西梁,那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當宇文護下的通牒到了以後,蕭巋心裡不知道如何是好,急忙召見心腹大臣商量。

當蕭巋拿出宇文護的通牒後,西梁的諸位大臣都是啞口無言,此事太難決斷。

一是戰事不明朗,北齊現在佔據優勢,但是北周也沒有大敗,要是派軍上去,損失的是西梁自己的軍事力量。

二是如果不派,將來北周怪罪下來,西梁好像也扛不住北周的攻勢,要知道現在西梁可以存活,全靠北周在後面支援。

世宗帝蕭巋見諸位大臣都沒有好的主意度過眼前的危機,不免面帶哀色,回憶起自己父親身為傀儡的怨憤生活。

柱國公王操見諸位大臣不言,身為西梁宣帝蕭詧母龔氏的外弟,見陛下愁容滿面,開口道:“陛下勿憂,此事易爾”

蕭巋見王操開口,欣喜地追問道:“柱國請言?

王操上前一步奏道:“陛下只要告訴北周,南陳將要進攻江陵,北周不僅不讓我大梁助戰,相反會派權景宜前來助我們一臂之力”

“南陳要攻打我們大梁,此事是真的嗎?”蕭巋有些吃驚道。

柱國王操點了點頭道:“臣今早剛得到的訊息,南陳的吳明徹率兵二十餘萬向我大梁邊界而來,應該是再來攻打江陵”

王操此言一出,滿殿朝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對此次南陳吳明徹守將,引大軍二十萬再攻江陵而感到恐懼。

上次天保五年(565年),陳將吳明徹統軍寇梁。次年,陳軍攻江陵,引長江水灌城。北周江陵總管田弘偕蕭巋避難於紀南城,王操奉命與北周副總管高琳據守。

王操治軍有方,將士莫不盡力,與陳軍“晝夜相戰十旬”,最終擊退陳軍,江陵得以保全。

上一次南陳吳明徹攻打江陵,蕭巋都出城躲避,想起上次的江陵危機,蕭巋現在一點信心都沒有。

“陛下,兵來將擋,水來土屯,臣願意親自鎮守江陵,定要讓吳明徹鎩羽而歸”對於守住江陵,王操心裡還是有信心的。

說起這西梁王操,高偉讀史瞭解此人的平生後,心裡感覺特別為此人不值。

王操是一個近乎王猛一樣的人物,為政勤恪,行為自檢,如果在三國之中任何一國,都將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可是偏偏在彈丸之地的西梁,整日為如何在北周的羽翼下,研究如何保住西梁而頭疼,平常以諸葛孔明自詡。

高偉有時在想要不要把這個王操的傢伙綁到大齊,讓一代賢相把自己的才華通通表現出來,讓世人知道南北朝有個叫王操的大才。

在高偉看來,漢焦贛《易林·中孚之渙》中的兩句話來說王操的一生最為恰當不過:“生不逢時,困且多憂,年衰老極,中心悲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