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月之影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群起攻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群起攻之

李大校算是精通技術的專家了,錢中華也是新提拔的技術型別幹部,同溫層徘徊者計劃本身的思路也很簡單,完全沒有涉及到什麼量子啊,中微子之類玄而又玄的概念,很容易理解,王一男簡單一說,他倆都明白了。

要不怎麼說系統設計是一個高智商的活呢,不是所有的東西都用最新最好的,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最好的,當年毛子用不鏽鋼造出了同樣能飛馬赫,萬米的飛機,把大米國嚇了一跳,這就是系統設計的高明之處了。

採用最簡單的技術方案,實現最不簡單的性能指標,同溫層徘徊者計劃低成本和高性能之間的巨大反差,正好充分說明了方案本身的巧妙程度。

王一男這個新方案的核心,在於首先提出來長時間巡航的無人機概念,之前為什麼米歌寧願用氣球,也沒有人提出類似的飛機方案呢,這是因為按照常規思維,飛機是需要起降的,而無人機的頻繁起降,會給整個系統帶來極大的複雜度,想想看每天幾百架次甚至上千架次的無人機起降,不出問題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到哪裡去找這些飛機的起降場地,無人機在降落的時候,通訊網路如何切換,執行能源的消耗等等。

這些問題光想想就讓人足夠頭痛了,所以只有無人機能夠實現不依賴外部能源的自洽執行,同溫層徘徊者計劃才有成功的可能。

職責所在,李大校讓王一男把整個PPT重新過了一遍,對裡面任何可能有疑問的地方,王一男都給出了讓他滿意的解釋,當然,最後還剩下一個問題,東方紅的轉發器,到底能做到多少成本?

李大校自告奮勇的攬下了這活,“東方紅股份公司這邊,我來溝通吧”,他信誓旦旦的說,

“之前跟他們公司打過交道,還是有點交情,一定想辦法讓他們給個最低價格”。

李大校興匆匆的去聯絡東方紅了,王一男暗自吐槽,這貨不會覺得有油水可撈吧。

看到李大校,還有錢中華對同溫層徘徊者計劃都提不出什麼疑問了,錢老爺子樂呵呵的把王一男的PPT裝了起來,“我會儘快安排一次專家評審,到時候還得麻煩一男給專家們做一下講解和答疑”,錢老說,

“沒問題”,王一男信心滿滿地說,想必就是走走過場,王一男對這種事情見得多了。

然而,王一男的迷之自信在幾天後,第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擊,顯然,很多事情不是簡單的能用利弊以及技術本身來衡量的,而王一男也低估了進入某些領域,需要付出的代價。

這是一個秋高氣爽的下午,不過王一男的心情,可就沒有天氣這麼愉悅了,帝都郊區的某個賓館的會議室裡面,王一男剛給與會專家介紹完同溫層徘徊者計劃,他自認為發揮的還不錯,畢竟如果從楊總師那兒算起來的話,已經是第三次講解了。

可遺憾的是,這裡不是錢老家,更不是他的主場,帝都大學某個教室裡面,在座的,更不是只會喊著“一男命”的腦殘粉,王一男期待了好久,還是沒有掌聲響起來。

然後,意料不到的炮火,從意料不到的方向傾瀉而來。

首先發難的,是王一男絕對沒想到的專家,華國環保局的某資深工程師,

“這麼大的專案,有沒有進行過環境測評,我看你這個無人機執行在兩萬多米的空中,這個距離跟地面之間還沒有遮擋,就相當於把地面的基站搬到了空中,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我看你們完全沒有考慮過”,環保局的資深工程師說到,

王一男有點暈了,這都哪跟哪,“就算按照您的理解,是把基站搬到空中,十幾萬平方公裡的地方,本來就有多少基站,增加一個距離兩萬多米的,應該不算什麼吧”,

“那不一樣,地面是有阻擋的,你這個空中完全沒有阻擋”,人家這麼說,還真沒毛病,

“不管怎麼解釋,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都不能有一絲懈怠,所以在沒有經過科學和詳盡的環境評測之前,我們環保部門是不會同意上馬這樣的專案的”,環保局的同志義正嚴辭的說,

王一男差點沒爆粗口,“咋沒見你要天上的衛星也來你這兒做環境評測呢”,

不過似乎,環保局反對的意見不是那麼強烈,仔細聽一聽這位同志的意思,“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這麼大的專案,你不上貢一點環保測評的費用,未免也太說過不去了吧”。

王一男生生嚥下這口氣,“我們可以儘快安排進行環境測評,到時候還希望環保局的同志大力支持”,(趕緊叫人來收錢,收完錢就滾蛋,吃相別太難看)。

接下來提出質疑的,是太陽能發電方面的專家,

“我想請問一下王教授,目前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功率大概是多少?”,這語氣一聽就來者不善啊,你是太陽能發電專家,會不知道?

王一男想了想,還是報了一個相對保守的數值,“大概每平方米00W左右吧”,

太陽能專家搖搖頭,“你這個是理想數值,首先,在高空的無人機上,工作條件和地面是不一樣的,常用多晶矽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具有什麼樣的能量轉化效率,還需要大量的實驗才能有資料,不能拍腦袋”,

王一男有一種時隔多年,在中學教室裡面被老師訓斥的即視感,“咋就不能拍腦袋了,我只知道影響太陽能電池板效率的大部分都是散熱問題,同溫層恆定零下五十五度的低溫,我才不相信能量轉化效率會比地面低”,

但是科學的事情可不能憑意氣說話啊,雖然王一男有99.9999%的把握,效率不會比地面低,但是,人家說的也沒錯,需要有大量的實驗才能確定,萬一低溫下太陽能電池板不工作了呢?

專家還沒發揮完呢,“其次,理想轉化效率,是需要保證陽光直射電池板的,我就想問問王教授,你怎麼安裝無人機的太陽能電池板,能夠保證陽光能夠一直垂直射入電池板?”,說完,太陽能專家得意的笑了,

王一男承認,這一點確實是之前忽略了,“即使轉化效率比直射有所下降,高空本身的太陽能輻射強度也是遠大於地面的,所以我想至少,這兩個條件可以相互抵消”,王一男也不是吃素的,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實際資料才行,我的意思是,王教授的計劃過於樂觀了,很有可能,電池板的輸出功率在白天都根本維持不了無人機的正常飛行,更不要說同時還要給鋰電池充電了”,

“對,我記得有一個叫做陽光動力的太陽能飛機吧,據說翼展超過七十米,花了一萬七千多塊光伏電池,造價超過兩億美刀”,這位來自

科工委的專家,也湊上來給了王一男一刀,

“國外最新技術用了兩億美刀才實現的不依靠任何外部能源的飛行,憑什麼王教授認為自己花兩百萬軟妹幣就能實現?”,

王一男都懶得辯駁了,大哥,你能不能不要混淆有人飛機和無人飛機的概念啊,陽光動力可是按照適航標準安裝了全套電子設備,加上兩名駕駛員,我連座艙都沒有,就送幾百公斤的東西上去,用得了那麼大嗎,何況,陽光動力有我那麼高效能的超導電機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今天這氣氛不對,很不對,王一男以前也不是沒參加過這種評審會,評審或者被評審的角色都扮演過。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偶爾有爭論比較激烈的,那也是確實有正反兩方面的意見相持不下。

像今天這樣一面倒挑刺的,王一男還真是第一次碰到,一定有什麼環節出了問題。

王一男環顧四周,大部分人都仔細的聽著別人的發言,還不時的思考著什麼,這種情況也不太對勁啊,王一男之前參加過的好幾次評審會,除了一兩個直接利益相關,或者會議主持人以外,其他的專家都很輕鬆的。

大家或者聊聊天,或者喝喝茶,輪到自己發言的時候,再不痛不癢的說兩句,即使不太贊同,也儘可能不得罪人,這才是評審會正確的開啟姿勢啊。

王一男有點迷糊,啥時候咱們國家的專家,都變成堅持真理,不畏強權的典範了,何況,我好像離強權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啊。

“我也說幾句不成熟的想法吧”,還沒等王一男弄明白咋回事,又一門大炮開火了,

“我覺得安全問題,王一男教授還是想得太簡單了”,這位好像是航天口的專家,

“大家都知道,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衛星發射任務,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們每年還有大量的探空火箭,探空氣球等等亞空間的飛行任務,這些任務都會超過離地面兩萬米高度的平流層,也就是說,同溫層徘徊者在華國上空的上百架無人機,會對這些正常的科研任務,產生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而且更嚴重的是,你們怎麼保證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在兩萬米之上,萬一有那麼一兩架無人機的高度降低到一萬米左右,那對正常飛行的民航客機,就是致命的威脅”,

這就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了,用來嚇唬一下外行人沒問題,聽起來還蠻像回事的,其實就是狗屁。

你想想啊,每天在華國上空,同時有多少架民航客機在飛行,我們做個簡單的估算,整個華國所有民航公司的總在役的飛機,再加上飛經華國的外航飛機,大概是三千架左右,高峰時段,這三千架至少一半在空中,也就是一千五百架。

這還沒算軍用飛機,也就是說,同一時刻不管民航也好,空軍也好,航天或者探空發射也好,都要面對這一千五百架不斷改變位置甚至高度的民航客機,再增加一百架在原地打轉,高度還不變的無人機,算個X。

王一男也不想管這該死評審會咋的了,逆來順受可不是他的風格,他站起來正準備開噴呢,

就看見科工委的李大校和一個西裝男子匆匆走了進來,李大校那肯定是站在自己一邊的啊,王一男給自己按下暫停鍵,

難道,事情還有轉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