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開局一個亞空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領先了100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五章 領先了100年

但令人感到悲傷,令人感到震撼的是,西巴迪文明,終究沒有回到自己的母星,戰勝自己宿命中的敵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來這裡的只是人類,幸運地捕捉到了這一個時光禮盒。

按照衛星上邊的原子鐘,距離這個文明的離開,已經足足三千年了……

樂觀的,昂揚向上,精神滿滿,誓要成為偉大文明的西巴迪人,最終的結局,沒有人能夠知道。

三千年,彈指一瞬,對於整個宇宙甚至多元宇宙而言,真的和一秒鐘沒什麼差別。

但對於一個生命週期不算太長的種族來說,確實是非常漫長的數字了。西巴迪人的平均壽命大概是70歲,他們的個體發育速度比人類快得多,在5歲便能夠生育,如果按照10年一代人,那便已經經歷了300代人。

或許吧,他們自己都不覺得,能夠重新回到母星,於是留下了一份小小禮物。

如果有另外的智慧文明來到這裡,能夠得知他們曾經的存在。

這些禮物在時間的銷蝕下,依然完好,與天空並肩,和星辰同行,終究等到了下一位主人。

張然嘆了一口氣。

任何的人生理想與宏大敘事,在無窮無盡的空間與時間面前,都算不上是什麼了。

誰也不知道300代之後的人類文明,到底怎麼樣了。

可能發展地更加強大,又或許化為了宇宙塵埃,永久地消逝在了這個無窮廣闊的世界。

房間內沉默了三分鐘,沒有人發言。張然輕輕敲了敲桌子了一下,說道:“各位,不必為他們感到悲傷,祝福這個文明吧!就連他們自己都是積極向上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為他們感到悲哀呢?”

“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了豐厚的遺產,感謝他們,給我們指出了前方的道路!”

“感謝他們留下了一顆星球。”

“更感謝他們,讓我們知道了,殘酷的宇宙中還有著一絲絲的溫情,也有著值得交流的友情。”

“祝福他們!”

張然稍稍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即便他們沒有回到自己的母星,但我們沒有必要為此感到沮喪,真正的戰士永遠都是百折不撓的。”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甚至連時空的流速,都不一定相同。我完全不覺得,他們已經消亡了。”

“各位,振作起來,努力發展我們自身,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還能夠彼此遇見,進行友好的交流!”

再接下來,眾人又開始了交頭接耳的討論聲。

翻譯工作的完成,特別是後邊那些介紹科研成果的資訊,確實帶來非常大的幫助,光是一些隻言片語的資訊,就足夠讓人類進一步地瞭解西巴迪文明。

這個文明的科技水準確實比人類,領先了100年!

譬如說,引力波望遠鏡,他們已經研究出來了!

這玩意的重要性,實在是不言而喻,沒有足夠精度的引力波望遠鏡,人類在高維世界中就像睜眼瞎一樣,完全沒辦法觀察,只能夠藉助智商不高的“果凍”同志。

還有關於宇宙的某些理論,也遠遠超過了人類的水平!

那可是理論……理論啊!

高維實驗室的霍東教授,眼睛煥發出了神采,呼吸聲沉重,盯著手頭上的資料一言不發,整個人的心神都沉甸了進去。

關於引力波望遠鏡的理論,在金箔上寫了少量的公式。

曲率航行對於人類而言,實在是過於高階,完全沒辦法破解……科學家們已經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就連入門這一步,都沒有找到。

就像小學生去做大學生的難題,哪怕這個小學生再聰明,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一些基礎的內容他都沒有學習完畢,根本不可能完成微積分,線性代數的題目。

所以,目前的重點目標還是研究小宇宙,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

西巴迪文明留下來的知識,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這個文明並沒有發展出真正的曲率技術,他們只能夠躲在小宇宙中,才能在高維宇宙中航行。

但小宇宙又沒有任何運動能力,故而西巴迪文明的科學家一直在想辦法獲得動力,哪怕極少量的動力也比什麼都沒有來的更好一些。

還真的被他們研究出了一些東西!

第一是透過小宇宙的翹曲點,拋射一種名叫“完美晶體”的物質。

常規的物質一旦離開小宇宙,將瞬間解體,轉變成未知的產物,可能是暗物質或者暗能量,在整個過程中也“可能”會釋放出大量能量。

這些未知的物質撞擊到小宇宙的外壁,產生反衝“動能”,從而讓它動彈起來。

當然了,“完美晶體”不是隨隨便便就拋射出去的,它需要嚴格的速度、質量,對物質本身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最好是高純度的鐵元素,在接近絕對零度下,製造的完美晶體。

在絕對零度(即T=0K)時,一切完美晶體的熵值等於零。

至於為什麼是鐵元素,人們暫且不瞭解其中的原理……

“完美晶體能夠在高維時空中,保留更長的時間?”這倒是給人類科學家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人類也是能夠製造完美晶體的,就是價格相當地昂貴,哪怕有了核聚變帶來的工業能力,依舊是非常昂貴的。

還有第二個讓小宇宙運動的方式,透過接近絕對零度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刺激小宇宙的“坍縮點”,讓小宇宙產生內部空間的微量形變。

坍縮點一般位於翹曲點的中心對稱位置,蘊含著更多的空間奧秘。

所以西巴迪文明的科學家經過大量的嘗試,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居然能夠和坍縮點發生微量的反應。

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下,幾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形成一個宏觀的量子狀態。

這種奇特的物質可以作為黑洞的模型,入射的光不會逃離。

超小型的“黑洞”穿越坍縮點,能夠干擾到小宇宙的運轉,讓它產生微微彈性形變,於是產生微量的旋轉。

兩種方式結合,既能夠讓小宇宙運動,又能夠改變方向,便產生了最為初步的動力。

這兩種方法,對人類而言,都是具有啟發性意義的。

霍教授嘆了一口氣,再次解釋道:“當然了,和我們的曲率航行是沒辦法比較的。這些方法只是非常粗獷狂野,讓小宇宙運動起來的方式,但不管怎麼樣,都比沒有任何動力源都好得多。”

“另外,還有一個資訊非常重要。西巴迪文明之所以離開這一塊三維碎片,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敵人不可戰勝,更因為……這一個小世界正在發生瀾化現象。”

“什麼是瀾化?”坐在張然旁邊的林秋月不禁問了一句。

對她來說新名詞並不常見,意味著全新的知識。

霍東教授解釋道:“也就是,宇宙物理規則的微量變化。”

“大家知道的,在一些小宇宙中,內部的物理底層機制可能會產生微量改變。這種機制的改變,可能是長程量子糾纏以及某些底層的物理引發的。”

“而這塊三維碎片,本身就是對外開放的,它的物理規則更有可能出現變化。這一緩慢的變化過程,稱之為瀾化。”

“在西巴迪人的母星上,光速出現了極其微量的降低,導致複雜的有機物生產出現阻力,甚至連蛋白質的合成都出現了阻礙,原先合成蛋白質,需要消耗1單位的能量,但現在卻需要1.000001了,這麼點微量的改變,卻導致生命不再適合生存繁衍。”

“確實是這樣。”一位生物學家點頭道:“目前的第一期生物性試驗已經結束,昆蟲在這個世界普遍出現早衰現象。壽命縮減了大概40%的幅度。”

“小白鼠依舊存活,但繁殖能力受到影響,後代出現痴呆的現象上升。我們預計小白鼠也有早衰死亡的可能……預計壽命減少40%-50%……”

“這裡並不適合生命的長期生存。不過短期的存在,倒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3天吧,3天之內,問題不算太大。”

張然皺著眉頭問道:“是矽基生命改造了這個三維空間嗎?”

霍東搖了搖頭:“應該不是,矽基生命要是有能力改變宇宙規則,這戰爭也就不用打了。”

“西巴迪文明的一些專家認為,可能因為這個世界本身的開放性,導致了物理規則的天然垮塌。”

“三維碎片的穩定性,和小宇宙不能比擬。小宇宙相當於是另一個宇宙了,可以穩定幾億年,但三維碎片可能只有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的壽命。”

“這一三維空間雖然還能夠勉強承載碳基生命,但生命的繁殖能力以及新陳代謝能力將被大幅度削減,並有可能讓裡邊的生命產生早衰。”

“大體的原因是這樣了,所以他們只能承著小宇宙離開,否則就有種族滅絕的風險。”

這一訊息是在是有些驚人!

一些矽基類怪物也就算了,還能夠嘗試著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但物理規則的變化,確實不是人類目前的科技實力能夠解決的。

“我們尋找家園的路程,又變得更加困難了嗎?”張然苦笑著撓了撓頭髮,如果三維空間普遍瀾化,尋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機率也太小太小了。也就只有原先的宇宙,所有的物理常數符合人類的生存。

另外一位著名的矽基生物學家,斯科特先生說道:“這個世界的有機物生產變得更困難了,碳原子之間的共價鍵,需要的能量比以往提升了十億分之一,大概是這樣一個能量級,但僅僅如此,卻導致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在這個世界生產的碳納米管,可能會更加牢固。但生命不容易繁殖,並且普遍短命。西巴迪人認為,瀾化現象本質上是長程量子糾纏機制引發的。”

量子糾纏的機制,就目前而言還是一個謎團。

而長程量子糾纏,在地球時期,被認為是第二次的量子革命,是真正的前沿科學。當然了,這玩意還有很多缺失的內容,就連人類的數學也完全不夠描述長程量子糾纏到底是啥東西。

“這些西巴迪人,難道沒有因為瀾化而死亡嗎?”

霍東教授搖了搖頭:“按照西巴迪人的記載,瀾化現象的發生是緩慢的,在這個三維空間脫離原先的宇宙後,便已經產生了。”

“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時間,才會導致比較嚴重的後果……”

“總而言之,這個地方是沒辦法長期住人的。”

霍教授又播放出了一幅影象:“對了,他們似乎是仙女座星系的生命體,並不是銀河系的生物。仙女座星系的整體結構,和銀河系差的不多,不過質量比銀河系更大,大概是銀河的兩倍左右。”

“也就是仙女系早就先一步比銀河系死掉了,早了幾千年的時間吧。”

張然聽著他們的議論,心中又是憂慮,又是煩惱,還有一點兒慶幸的感覺。

幸虧東方磐石號沒有冒然進入這個世界當中,否則裡邊的工作人員,莫名其妙就要短命了,就連他本人也要短命。

這種物理規則層面的改變,確實有些無解。

也就是,人類也同樣要戰略性放棄這個星球嗎?

頂多在上邊挖掘一些科技遺產,挖礦的動作不可能太小,否則要和地底的矽基生命發生戰爭……

但沒有真正發生過慘烈的戰鬥,就灰溜溜地跑路,明知道這裡有個很強大的敵人,總是有一種不甘心都感覺。

時鐘依然不停地前進,滴答聲中,帶走生命,或帶來希望……

人們的討論依舊熱烈。

張然很快就定下了基調:“諸位,這一次的機會,不應該浪費,不管多麼困難,西巴迪人的遺產,我們必須要得到。”

“針對矽基生命帶來的巨大風險,我們儘可能規避戰爭的同時,也要準備戰爭。”

“必須要研發針對性的戰爭兵器,也就是那種電磁脈衝波。先前的矽基生命標本,有結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