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綜之大成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周芷若的考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六章 周芷若的考量

不理會咖哩和辣椒到底怎麼去花這倆根金條。反正曹瑋送出去了,就已經是做好了肉包子打狗的準備。

只要不是去買洗衣粉,就算是他倆連夜坐船去濠州,把這錢給賭光了,曹瑋這裡也不是不能接受。

最多也就會給他們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大家畢竟是成年人,成年人就要有成年人的交互方式。這一點,曹瑋心裡已經是有了個基本的打算。

把買來的一堆東西往屋裡一帶, 回過頭來把門一關。曹瑋這邊立馬就聽到了周芷若的聲音。

“你那兩個傻徒弟走了?”

“走了,估計是不知道跑那個地方樂呵去了。”

曹瑋回頭看了一眼客廳,卻也是樂呵呵的向著周芷若做出了彙報。

今天的周芷若和往日不同,或者說周芷若的習性本身就和陳靜儀不大一樣。

一改往日裡陳靜儀那種幹淨利落,就連穿著也更偏向中性的颯爽風姿。今天的周芷若難得的花了個淡妝,穿上了一襲長裙。手捧一本書,整個人隨便的往沙發上一靠, 配上本就明媚可人的容貌,以及那份飄然若仙的風姿,當真是有了一種歲月靜好,風華絕代的感覺。

這讓曹瑋這種LSP都有些看傻了眼。不過他好歹還記得周芷若師父的身份,所以在很快回過神的同時,他也是立馬把眼神挪回到了那一大堆山珍海味上面。

“這麼重要的日子,我也懶得管那兩個笨蛋,等以後我慢慢調教他們兩個就是了。”

“今天啊,我反正要先把師父姐姐你伺候好了再說。吶,東西我都已經買回了。今兒個我們先弄一個海鮮三爭霸,再弄一個地道點的巴蜀火鍋。對了,我還得及師父你是江邊出身的,所以我還專門買了幾條魚回來。也不知道你是喜歡吃魚膾呢,還是喜歡吃魚汁蒸飯。不過不管怎麼樣,我都保準能讓師父你有一種回到家鄉的感覺...”

周芷若生在漢江邊上, 年少時和父親打漁為生。後來適逢韃子擄掠,她僥倖被張三丰救下之後, 便送到了峨眉成了峨眉派的弟子,在那裡渡過了幾十年的光陰。

所以,你說她的故鄉是漢江南北也行,說她是巴蜀人士也可以。總之都可以尋到緣由。但要說像是曹瑋這樣,把她的這點不為人知的往事都給記的清清楚楚,並且隨口就能說道出來的,這可還真還算是下了心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周芷若多少有些感動,於是也是放下了書本,衝著曹瑋微微一個頷首。

“你算是有心了...”

“應該的,應該的。師父你千里迢迢從幾百年前跑來這裡,這怎麼也算是難得的緣分了。我這個當徒弟的雖然不能讓你多享受幾天,但但凡是能做到的,我也是一點不能含糊不是。”

“你在這做著,我先去忙活了。等吃飯的時候我再叫你。”

曹瑋這一通快言快語,怎麼看都怎麼像是過喜事。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不管是系統的提示還是周芷若的自我感知都已經是明明白白的告知了,她在這個時代駐留的時間也就剩下這麼一天了。

且不說過了這一天,曹瑋頭上就少了一個成天仗著師徒名義對他吆五喝六的姑奶奶。光是讓陳靜儀恢復到本來面目,而他也終於可以和陳靜儀做一些羞羞的事情,就足以讓曹瑋內心裡激動不已。

把這些激動總結成一句言語,大概也就是你知道我這幾天是怎麼過的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

周芷若隱隱約約的也能猜出來曹瑋的這點小心思。但她也沒辦法,畢竟即便是她這個當師父的,也不能因為曹瑋心裡想的還沒有能成行的事情就定他個莫須有之罪吧。

所以她也只能是搖了搖頭,轉而就把心思放在了自己手裡的書本上。

《真.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

這不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品著作。而是現代冶金學對於過往歷史中,人類鋼鐵生產技術的一個高度概括總結和說明。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無名之輩,畢竟搞這種過往技術總結研究的肯定比不了前沿之輩。但這人的技術功底深厚,對歷史也有研究。一通總結下來不僅能對各時代的鋼鐵生產娓娓道來,還能結合後世技術變遷以及各國礦產資源梳理出一個相對靠譜點的個人見解出來。

而這,恰恰是周芷若眼下最需要的學問。

她現在還沒忘掉自己那個把槍械技術帶回明朝初年的想法。而槍械技術的關鍵她現在也算是梳理出來了,不是槍械的設計問題,而是鋼鐵的產量和質量問題。

設計,她自己都能把左輪槍的設計圖給畫出來。

蕙質蘭心,天資聰穎這樣的詞放在她身上可不是開玩笑的。兩天的摸索足以讓她把左輪槍的部件記憶一個大差不離。哪怕說是憑記憶,她都能把相關的圖紙給復刻出來。

可問題是,曹瑋有句話說得對。那就是單純把一把槍造出來沒有任何的意義,沒有火藥,它就是個擺設。而沒有能大規模生產的高質量鋼鐵,這玩意也就是個屬於少數人的稀罕玩具。

火藥好說,作為這東西的發源地,只要能把現代的火藥成分和合成方法記憶兩個回去。憑藉著地大物博還有傳統的火藥功底,偌大的大明朝想要製造出更先進的火藥來,並不成什麼問題。

唯獨只有鋼鐵,也只有鋼鐵。這個技術可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你想要就能隨隨便便推動得起來的。

華夏自古缺鐵,國內所擁有的鐵礦基本都是貧鐵礦,不經過一定技術的提煉根本無法形成優質的鋼鐵。

而技術雖然在進步,但限於礦藏以及社會需求,再加上政策等原因,鋼鐵的產量也一直起起伏伏,根本沒有一個特別大的進步。

拿資料說話大概也就是漢代時期鋼鐵生產全由官方組織,每年大概能生產五百萬斤鋼鐵。而到了唐朝,因為允許民間私營的緣故,這個產量反而有所下降,最高峰時期可能也只有兩百多萬斤。

宋朝最高峰時期能生產千萬斤的鋼鐵,到了元代卻又跌回到了八百萬。

直到明朝,鋼鐵的生產才又攀回到了高峰,最高九千萬斤的產量聽起來駭人。但是稍微換算一下單位,四萬五千噸的年鋼鐵產量,連建國初期的零頭都不到。

剛建國那會兒,我國鋼鐵產量還有15.8萬噸呢,到八三年,年產量一百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就有十三個。這麼一對比,也就是說,整個大明朝兩百七十年,其生產鋼鐵總值還趕不上十三家企業一年的產量。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可即便如此,在明朝還有過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國家生產的鋼鐵過多,以至於庫存爆滿,促使朝廷不得不關閉了許多官方的鐵礦冶煉。

且不說這究竟是生產力已經大過了國家的基本需求,還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刻意的擠兌國家產業,以此來謀取更大的利益。總之就是,周芷若想要在大明實現鋼鐵的爆發性生產,不會太容易。

但,也不是全然不可行。因為在曹瑋的分析中,她也有著屬於她的優勢。

一是時代背景。她的那個年代可不是明朝中後期,世家豪右已經坐大,盤根錯節把持社會財富。國家國庫裡已經窮的響叮噹,皇帝連軍隊的糧餉都發不出來。結果這些豪右們一個個家財億萬貫,隨手在秦淮河上一灑就是萬兩白銀的腌臢日子。

周芷若所處的那個時代是草根皇帝朱元璋剛登上大寶的時代,是一個開國雄主虎視何雄哉的時代。

這個草根皇帝似乎從未忘記自己的出身。這讓他在對平民百姓極好的同時,對豪右世家卻也是狠到了極點。

貪汙六十兩就格殺勿論,這算是開了有史以來的先河。此外,他也不忌憚用各種酷烈的手段,比如剝皮塞草、挑筋斷手等手段來懲處這些貪官汙吏。甚至還專門制定了《大誥》這樣的律法案例來宣揚天下,旨在讓天下的百姓都知道該用什麼手段來對付那些貪官。

這樣的一個皇帝,容不得豪右世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做大。哪怕說這些豪右世家都是往日裡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也依然一樣。

所以,曹瑋的分析是,周芷若並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壓力。與其擔心這個,她不如去擔心一下朱元璋本身。

因為染指一個國家的鋼鐵還有武器,本身就是在染指這個國家的根本。哪怕說她什麼都不做,只是貢獻出一個方法。你敢說這個以多疑而著稱的皇帝,不會因為擔心你會把這個方法洩露出去,而對你趕盡殺絕,斬草除根?

因為知道的太多而死掉的傢伙可不在少數,曹瑋可不想周芷若步上這樣的後塵。

對此,周芷若有自己的想法。該怎麼做,如何做,她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打算。反正她是沒有想過放棄。

難得一場曠世的奇遇,她可不想空手而歸。至於結果如何,終究是要做過再說的。

或許會如同曹瑋所猜想的那樣,或許不會,這事,誰又能說得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