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河山風月最新章節列表 > 561、分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61、分歧

“官家,今年江南產糧比去年多了四成,關中多了三成,以關中之地加巴蜀錢糧足以支援西北用兵。

我們算過,出兵不超過十萬,兩地錢糧足以。

如果發兵超過十萬則需要從關東(潼關以東)運糧。”皇城御花園中,史皇帝正在亭子裡聽取李昉的彙報。

面前放著一些奏疏,趙侍劍在一邊研墨,準備隨時為他起擬命令。

一切都已經駕輕就熟,群臣也早已習慣天子的工作模示,見怪不怪。

史皇帝考慮了一下,隨後又看了桌面的地圖,上面他己經標註全國各地的糧食產量,相比去前年去年,推行新稻種的區域都有很大增長。

即便增長最少的準南壽州也增長一成左右,就全國來看,平均增長也接近一成半,這是個十分令人欣喜的成績。

關是這些增值也足以發動十萬大軍了。

不過河西走廊雖勢力錯綜複雜,可實力是絕比不了遼國的。

滅遼之戰中,吏皇帝前前後後動用的各方軍隊總數達二十萬左右,動用後勤人員接近四十萬,總動員六十萬左右,是一場非常費錢的戰爭,好在打下的地方很多足以回血。

不過相較之下打河西走廊並不需要那麼多軍事力量。

史皇帝心裡有了估計,難點在於後續的穩定維持和控制。

事實上自漢武帝控制河西走廊起,控制這裡就十分困難。

因為當時面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包圍,漢武通西域時就面臨蒙古高原的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人圍攻。

當下也是如此,打下來還不算,經營會耗費巨大。

史皇帝在腦子裡計算各方資訊,規劃進軍的可能性。

當下已是康定九年,離滅遼之戰結束已過去五年,這些年來秦朝總體並不和平。

潢州附近有些衝突,遼東有些反叛,河套地區與北党項發生大戰,總體戰爭規模不大,耗費頗多,最長一次持繼一年,好在不不影響全國的局面。

“李卿,你覺得當下局面如何?”史皇帝問。

李昉開口:“官家是說什麼局面。”

“天下休養生息五六年而已,如果再起大軍,國家百姓還足以支撐嗎……”

李昉想了一會才開口:“官家,無論秦皇漢武,還是唐朝太宗高宗,大抵都是有功有過,只要天下不亂,很多事都是功在千秋,只要不愧於心,不愧於祖宗天地,自有後人去評說。

千秋萬代,史筆如鐵,官家會怕嗎?”

史皇帝哈哈一笑。

對於史皇帝來說,他幹的壞名聲之事可不少了,破罐子破摔,也不怕別人怎麼寫,隨便吧。

“留下陪我吃個飯,關於關中西北的事還有很多要問你。”嘴上說著,始皇帝心裡已經下定用兵河西走廊的決心了。

去年範質去世,以李昉,竇儀,宋琪,盧多遜,張齊賢,趙匡胤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逐漸取代老的宰輔幫子。

這些人在他手中都不錯,不過相較之下他們都各有優缺點,並不像範質那樣完全令人省心放心。

範質不只是政務精通,還是道德上的楷模,而其它的官員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能力或許可以,可操守上與範質就再難相比。

感念那老頭的好,在他去世之後,史皇帝下令以其“左命興邦,匡正社稷”的功勞追贈尚書令,追封韓王。

成為大秦國除去李谷外第二個封王的文臣。

.......

等李昉走後,史皇帝讓趙侍劍幫他起草了幾份詔書,大抵都是應對河西局面的。

北面李繼隆,孟玄喆已經回來,換了新將領上去,北方邊境安寧,遼東安定,很多事也越發有條不紊。

“如果讓李繼隆,董遵誨,符昭願他們去河西,你覺得如何。”史皇帝問。

趙侍劍一邊下筆一邊回答:“我哪裡知道。”

看著風韻猶存的趙侍劍,史皇帝道:“要不你再給我生一個。”

趙侍劍抬頭沒有說話,又繼續寫她的詔書了。

“李昉的話有些道理,不過我派去歸義軍那邊的使者已經摸清了,他們確實心向中原,用不了十萬大軍。”史皇帝自顧自的說,“六萬吧.......

那邊的人口並不多,只要一路把蓮花堡修過去就能平定局勢,需要的是時間和錢財,還需要徙民充邊,都是不討好的事。

當年漢武帝是什麼下場,如今我做也不會差太多。”史皇帝踱步:“西漢都城還在長安,兵力投送西北更加便捷,現在靡費會更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那就別做......”趙侍劍有些心疼他。

“總不能留給後人。”史皇帝看向趙侍劍,眼裡難得有一絲溫情。

“不是說後人自有後人福嗎......”趙侍劍說。

史皇帝咧嘴,“怕他們福薄,我不怕沒有好名聲,後人就說不定.......

他們沒有歷盡千帆,可能圖慕虛名而愛惜羽翼,進退失據以致不能明察,並不懂志存高遠洞察秋毫而乾綱獨斷。

就歷史而言,許多時候看似機會很多,其實很少,一但錯過就是千百年的憾事,我是機會抓得好,如果事態緊急,到時候我也下個罪己詔。”

趙侍劍抬頭看了他一會兒,然後低頭繼續寫字:“在我心裡你是古往今來第一明君聖主。”

“什麼?我沒聽清,你再說一遍。”

趙侍劍不說了,她是最懂史從雲的,他肯定聽清了。

.......

康定九年冬,史皇帝在一次大朝時說了明年要對河西用兵的決定,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人贊同,也有不少人反對。

贊成的人要麼是天子心腹,或是討好附和,還有不少軍中渴望立功的將領。

而反對的人也沒什麼錯,他們確實是為天下為百姓著想的,秦國這些年來戰端不斷,幾乎沒有停歇,靡費巨大,百姓也有厭戰情緒。

過去伐荊楚,伐蜀,伐南漢,伐北漢,伐南唐不說,兩年多的伐遼戰爭,之後潢州之戰,遼東平亂,河套平党項之戰,就沒停歇下來。

如今要出兵六萬,徵二十萬萬民夫作為後勤補給軍團,發起一次自平遼之後最大規模的河西之戰,反對聲音不少。

有人說百姓疲憊,虛耗國庫,有人說史皇帝不體察民情好大喜功,以河西之地貧瘠為由據理力爭不該發兵。

他們說的或許對,或許不對,總之各種聲音都有,史皇帝聽著沒有反駁,不過也沒人能真正阻止他下定決心。

也正因為史皇帝威名赫赫,功高蓋世,才有威望能壓下這些議論分歧繼續用兵。

於是當年末,朝廷就定下了向西北用兵的計劃。

對於此戰史皇帝的指導是“急戰緩進,穩紮穩打”,以控制河西走廊為最大的目的。

史皇帝力排眾議,乾綱獨斷,給事情定了基調,這一次是真要“苦一苦百姓”了,特別是關中,巴蜀的百姓。

……

康定十年,有兩位皇子,兩位公主降生,最重要的是天子以趙匡胤西北轉運使,開始調發關中巴蜀的糧草,徵發民夫十萬運輸糧草,修繕道路,準備為大軍西征提供支援。

到五月,史皇帝築將臺點將,以李繼隆為主帥,董遵誨,符昭願為副,率大軍六萬,自大梁西入關中,出西北平河西。

這次大軍十分特殊,其中炮兵就佔十營,還有兩營特殊的火槍兵參與戰爭,這是二十年來機要司的重要研發成果。

經過十餘年改進,現在的火槍兵己組建四個營,兩幹多支槍,丈多是燧發槍的技術水平,不過還沒經過實戰檢驗,正好這次去河西試試水。

出發之前,史皇帝親自為李繼隆等斟酒送行,並與其並行於汴水畔叮囑:“河西的事關係重大,事關國體之重,不可以大意,要記住向長遠考量,不能短視。

而關乎戰事可臨機應變,不必事事請示,這幹斤重擔交付給你了。”

李繼隆等眾將拱手,認真的回應天子囑託,隨後大軍開撥,開始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