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悠閒桃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3章 水陽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73章 水陽通

程小麥讓花梨鷹載著自己,直接又飛回到了環山梯田的石屋前。

進了屋裡,他把那三萬只罈子都從空間裡移了出來,整整齊齊地堆放在了那裡。

只是這些罈子被移出來後,每只罈子上面都多了一行字:板橋村香菜。

有了這個標識,從此,這些罈子是專門為醃製香菜而用的了。

上古神農帝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所煉製出來的罈子,到了他的手裡,總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了。

這要是被那些考古專家知道了這件事情,一定會氣得吐血而亡。

看看天色已經暗下來了,程小麥懶得回去了。

從這裡到飲馬湖不遠,晚上就趕到那裡的漁船上,捕了一條大一點的魚,做了一鍋魚湯熬白菜,與黑皮和黃精們吃了。

第二天一早,程小麥趕了回去,開了鄭美麗的那輛車子,趕到水陽鎮街上去購買醃製香菜的配料。

醃製香菜的配料,主要是鹽、八角香粉、辣椒粉、黑芝麻、花生米、冰糖粉、木榨香油。

在水陽街上,有兩家專賣這些配料的小店。

可是,因為還不到醃製農家菜的時候,程小麥趕到那兩家小店,沒有採購到這些配料。

只好又掉轉車頭,往宛陵縣城駛去。

趕到縣城裡時,程小麥就開往了農貿市場。

他知道一般鄉村集鎮商家所賣的那些配料,都是在農貿市場那裡採購的,只要貨多量大,價格非常的便宜。

程小麥趕到農貿市場附近,把車子停好後,很快尋找到了一家專賣這些配料的商店。

他進去看了一下,自己所要的配料,店裡都有。

店頭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頭,看程小麥好像是大貨主,連忙親手給他泡了一杯茶,笑著說道:“小夥子,聽你說話口音是水陽人吧?”

“我這裡的都是正宗貨,水陽做豆幹的曹家喜、專做糯米粑粑的範小冰、包括做鴨腳包的錢德明,都是到我琮這裡來進貨的。”

“我賣這些配料,都有幾十年的歷史了!”

這老頭很健談,對水陽風土人情也特別瞭解。

說了半晌,他原來也是水陽出身的,只是來宛陵縣城開店時間老長了,變成了一口地道的宛陵腔。

聽說程小麥說買回去是醃製香菜的,老頭楞了一下,說道:“小夥子,醃製香菜,要到霜降後才行啊。”

“現在的白菜沒有經過霜打,醃製出來的味道可不香啊!”

程小麥笑著說道:“我自己種了一些特種大白菜,想醃製一些試試,如果不錯的話,我就能在明年多種一些了!”

老頭聽了,點了點頭,說道:“還是你們年輕人腦子活範,如果真的試驗成功了,這一年四季都可以醃製香菜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這農貿市場上,就有一些人一年到頭專門賣香菜,還自稱是水陽人,說句實話,那種破季的香菜味道,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這些人也硬是把水陽香菜的名頭給敗壞了!”

說到這裡,老頭給程小麥杯中又續了一些水,感慨地說道,“我大水陽在宛陵北鄉一帶,之所以成名古今,那還是唐朝開始的。”

“當時,唐譯音宗接受名臣裴耀卿的建議,改革漕運,輸江源糧源進京,水陽江成了上邑宣州漕運的重要航道。”

“後來,得益於金寶圩物產富饒,兼有宋、明時官府在水陽東岸設定了水陽巡檢司、西岸設定龍興鋪、興建官府屯糧的水兌倉,沿漕動航道兩岸的水陽市鎮迅速繁榮了起來。”

“也這正因為這一繁榮,也帶動了水陽的礱坊、醬坊、豆腐坊、糕點坊、酒坊、醃製菜坊、糧行、雜貨、布莊、當鋪、錢莊、茶樓、酒肆等各類商號鱗次櫛比,一時風光無兩!”

“水陽的各種美食名吃,也由此而在勤勞的水陽嫂子的巧手下,不斷地發揚光大,名譽一方。”

“只是到了今天,唉——”

他不禁一聲長嘆,“一些人為了蠅頭小利,把一些水陽的美食名吃,硬生生地敗壞了!”

老頭是一個典型的水陽通。

他喝了一口茶,眯起眼睛,搖頭晃腦地低吟起明朝詩人汪佃,曾到方水陽所作的《龍溪舟中》一詩:

一簇炊煙螟色昏,

短籬疏竹數家村;

逢年田舍渾無事,

風雨離離對掩門。

一詩吟罷,老頭這才忽地睜開兩眼,看向程小麥,笑著問道:“哎喲,小夥子,看著你面善,你來我這裡有事麼?”

聞言,程小麥忍不住想笑。

這老頭好有趣,這忘性也太大了吧?

“老人家,”

程小麥笑著說道,“我要醃製一些香菜,到你這裡購買一些配料!”

老頭聽了,撫掌大笑,說道:“對,對對,我這一下子總算想起來了,你是從水陽來的,說種植了一些特種菜,想嘗試用這種白菜醃製一些香菜,我老頭沒有說錯是吧?”

程小麥連連點頭,說道:“不錯,正是這樣。”

“小夥子,我看你像一個讀書人的樣子,你想要買我的配料,我得好好考你一番。”

老頭說道,“早在清康熙年間,宣城知縣李文敏,曾來水陽督運漕精,留下了題為《龍溪驛事》的一首詩。”

“你如果能夠背出這一首詩,不論你在這裡購買多少配料,老夫分文都不會收的!”

遇到這麼一個有趣的老頭,程小麥也是興致勃勃,當即笑著說道:“老人家,你所言可當真?”

老頭大笑道:“我人活七十八,豈會與你小年輕兒戲!”

程小麥當即朗聲吟道:

驛路龍溪水氣重,幾間官舍幾株松。

戴月問俗山初曉,耕雨沿村澮始通。

父老扶犁呼刈麥,兒童剪韭佐朝舂。

自知勞吏催科拙,後樂先憂此歲功。

龍溪是古代水陽的別稱。李文敏來到這裡,忍不住賦詩抒懷,水陽父老在初曉的春雨中,勤於勞作的忙碌場景躍然紙上。

說實在的,在水陽很多人中,能夠知道這首詩的人,少之又少。

當程小麥把這首詩完整地吟頌出來後,老頭頓時朝他豎起了大拇指:“不錯,不錯,能聲情並茂的吟頌出這一首詩,可見你對家鄉是有情感的。”

“小夥子啊,我一向說話算話的,說吧,你要多少配料,我全都免費贈送給你!”

程小麥的眼睛掃過老頭店裡那些袋子裡所裝的配料,微微一笑,說道:“老人家,你這店裡所有的貨,我都包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