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旗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四十八章:為了光刻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四十八章:為了光刻機

只不過心動歸心動,但兩千五百萬美元的單價,還是讓穆斯塔法有些蛋疼,於是大的框架敲定完,剩下的時間就是在價格上磨洋工,其過程不比菜市場上的砍價還價強到那裡去。

最終穆斯塔法以兩千兩百萬美元的單價,完成了他華麗的逆襲。

當他疲憊的走出會議室,臉上全都是勝利者的笑容。

留在會議室內的蒙建業臉色不是很好看,目送著穆斯塔法離開後,也沒啥笑模樣,真真是跟被割了肉似的。

但他身旁的海軍外事人員卻臉上一抽一抽的,要不是蒙建業真的不是裝出來的,估計這位名叫樊卓明的海軍總部的中層軍官當即就能笑出聲。

被人壓了三百萬美元是個事兒嘛?

在樊卓明看來別說壓三百萬美元,就算再壓三百萬美元那都不是事兒,因為給伊拉克的037特供版所有成本加起來還不到六百萬美元。

之所以如此之低,拋開037型獵潛艇已經被川東廠搞得跟白菜價一樣外,被蒙建業吹噓的所謂c801k的確是有。

但跟zkj1b作戰指揮系統一樣,都是不成熟的衍生型號。

在幾次試驗效果不理想後,就被砍掉了,生產出來的幾枚遙測彈也就此封存,所以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廢物利用,沒啥成本可言。

至於其他的防空導彈、反艦導彈、水雷以及其他配套裝置,看著的確像是那麼回事兒,可大多數都是尚不成熟的新型號。

就拿水雷來說吧,給的就是前幾年從南海打撈上來的蘇聯聲控水雷的仿製型號,國內連測試還沒做過,就被蒙建業塞到伊拉克手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是炸人還是炸己,樊卓明覺得就只能看伊拉克自己人品了。

正因為如此,不成熟的東西各單位的要價也就沒那麼狠,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蒙建業這樣把臉皮丟進大海里的人,多少還是講些良心的,你拿人家做了小白鼠,還要狠宰,實在有些於心難安。

只不過各單位的良心最終成就了蒙建業這個臉厚心黑的“二道販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伊拉克的所謂037特供版,除了船體是成熟的,上面沒一樣靠譜的,不是堆在倉庫裡的老貨,就是不成熟的坑貨。

如此別說買兩千兩百萬美元了,就算買一千萬美元,樊卓明都覺得自己這邊賺翻了。

可蒙建業到好,完全是一副被人打劫的模樣。

“小蒙,咱們這個價格已經很好了,2+3模式,只要完成就是八千多萬美元的純利潤,你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看蒙建業半天鬱鬱寡歡的模樣,樊卓明少不得勸上一句。

“樊處長,說句實在話,你可能會笑話我,現在的我缺錢缺的恨不得去搶銀行。”

蒙建業鬱悶的嘆了口氣,一屁股坐回座位上,只不過這話落在樊卓明的耳朵裡,那叫一個震動天地。

現在誰不知道蒙建業就是船舶行業裡的財神爺,037型獵潛艇的試點被他抓在手裡玩兒的飛起。

就連海外媒體都說037型獵潛艇都快成為海軍的ak47了。

如此暢銷的艦種不但救活了川東廠,還連帶其他幾家陷入困境的配套廠扭虧為盈,數億美元的純利潤,更是堪比某些國家直營的大廠。

這要是還沒錢,那其他廠子乾脆別活了。

正因為如此,樊卓明有些異樣的看著蒙建業,不知道這位究竟是抽哪門子風。

蒙建業明白樊卓明的意思,不禁苦笑一聲繼續問道:“您曾經在凌華廠擔任過軍代表,要是把這個廠維持下去,得填多少錢進去?”

“凌華廠?”

聞言,樊卓明有些意外,凌華廠別人不知道,可在哪裡擔任八年軍代表的樊卓明卻比誰都清楚。

凌華廠前身是華中第三無線電元器件廠,一家十足十的海軍下屬的電子元器件生產單位。

五十年代末由蘇聯援建,專門生產海軍雷達和通訊系統內的核心電子元器件,六十年代中期更是跟國內幾所大學聯合,成功仿製了美國英特爾公司著名的8080晶片,技術實力在國內可謂首屈一指。

然而改革開放後,由於政策調整和國內的電子產品逐步向國外放開,凌華廠受到極大衝擊,加之軍用訂單削減以及內部經營不善,很快便陷入困境。

無奈之下只能改制,由原來的華中第三無線電元器件廠改制為凌華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主營電視機等消費電子,被推向市場。

結果可想而知,直接就被鋪天蓋地的日本產品打得一敗塗地。

樊卓明就是在凌華廠改制時,被調到海軍總部的,說實話,看著供職八年的廠子逐漸落寞,樊卓明心裡也不好受,可他也沒辦法,畢竟國家改革勢必會有陣痛,更何況放眼全國凌華廠並不是一個特例,而是電子工業領域的普遍現象。

所以樊卓明雖遺憾,但還是走得很灑脫。

只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蒙建業突然說要維持凌華廠,這對樊卓明來說既意外又不解,只能皺眉問道:“為什麼?”

“為了光刻機!”

蒙建業沒有隱瞞,也沒比必要隱瞞,因為光刻機早在兩年前就從國家科研項目中給除名了,要知道在如今環境下,無論是日本的消費電子,還是歐美的高階電子,對中國不但開放,而且價格低廉。

遠比苦哈哈自己悶頭研製要划算得多,更何況想要引入外資發展經濟,就必須給外商放開一定的市場,而如今中國能拿得出手的也就電子領域,其他的不是敏感,就是太窮消費不起。

如此在政策和思維慣性的聯合作用下,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國的電子元器件領域遭受重創,大批原本技術先進,經驗豐富的電子廠陷入困境,有的繼續堅持,夾縫裡求生存,有的改制徹底拋棄老本行。

凌華廠便是如此,要不是秦教授急吼吼的找到蒙建業,凌華廠就準備賣掉全部的生產裝置,轉行幹食品加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