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席捲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0章 法律的目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10章 法律的目的

張猩這才點頭,皇上說的沒錯,沒有人這些人收稅量田,朝廷的糧和銀那來的?

想想以前一個縣才幾個官員,幾十個吏,的確沒法做事。

靠這幾十個人,怎麼去把全縣的田給量起來?如何把下面的訊息,傳遞到京城。

張縉彥這些人其實也很關心商業稅,畢竟這些官員家裡都會有些商鋪。

之前丁毅說京官先不管,現在都寫成改革裡了,京官一樣要交稅。

還好他們幾個包括馬士英,都不是江南富商出身,家裡的店鋪也是小商鋪,交不出幾個稅銀,看過之後,也都沒什麼意見。

第二個重大的改革就是官員的考核和升遷任用,之前都已經說過。

然後第三個重大的改革就是村鎮管理制度。

滿清用的保甲制,丁毅用的是後世村組制。

按現在的村為單位,設村長,每村五十戶,再設組長一人。

村組長由縣任命,但沒工資,村長任期四年,期中免稅,不能連任,後面再任村長同樣是四年,最多只能任兩期。

組長可以連任,期中免稅一半。

村組長優先有退役回去的兵士和退休的官吏擔任,若沒有兵士和官員,則由村民自己選出。

張猩看到村組長都由軍中士兵回去擔任,不得不佩服丁毅,在這樣的措施下,朝廷的統治力度,將前所未有的強大。

以前鄉村士紳比縣令還要有用的時代,不會再有了。

因為如果讓村民們選,肯定選不到士紳。

除非這士紳平時就樂善好施,是個大善翁。

第四個改革是官吏和軍將的退休和福利制試。

二品以下,滿六十退休,二品以上入內閣的(或有爵位的)六十六歲退休,未入內閣的六十三歲退休,軍官一樣。

退休時,一次性領取退休前一年所有薪水的兩倍,朝廷不再供養。

看到這裡,群臣譁然。

大明朝和滿清也沒有退休制度,但會每月發兩石米給退休官員們,也等於是養老金。

現在丁毅一次性發兩倍年薪,就不管,有利有弊。

萬一銀子用完,沒的吃怎麼辦?有的人年老了,沒人照顧,豈不是要活活餓死?

“皇上--”司法部尚書呂大器提議,是不是每月發兩石米這樣比較好,大明朝也是這麼幹的。

馬士英則反駁,一次性拿兩年薪水,豈不比兩月兩石米多?

像馬士英這樣退休,一次可以拿三千多石,三十石一年都能吃一百年呢。

當然了,現在丁毅發薪水都以銀為主,他一次性拿三千多兩銀不香嗎。

呂大器則堅持要每月兩石,群臣奇怪的看著他。

丁毅只好道:“讓退休官吏自己選,每月三石,或一次拿兩年年俸。”

“皇上聖明。”呂大器高興道。

馬士英等白了他幾眼。

接著又是官吏和兵士加薪的事,這件事在登基時說過一次,簡直普天同慶。

這次則寫的清清楚楚,從下個月起執行。

基本是大明原先的翻倍。

像現在內閣成員俱算從一品,年俸從大明朝的888石,漲到大乾的1700石,且官員隨便領糧還是領錢。

當然,這些俸祿放在以前大明,可能還有人不夠用。

因為有些高官家裡,養的人很多,比如幕僚、僕人、侍女、甚至家丁侍衛。

但丁毅特別提出,朕的皇宮,從幾萬人裁解到只有兩千多人,也不準天下再有奴隸,你們還養這麼多人幹什麼?

所以現在大夥都沒有僕人和侍女了。

就算有,也只是僱傭關係,不再是賣身關係。

丁毅規定,正三品及以上官員,家中僕人侍女家丁總數,不能超過十人,朝廷每月再給二十石糧,只給糧,用來養僕人和侍女。

不許有幕僚,你們要啥幕僚,養幕僚是為了出謀劃策,你們難道想造反?

你沒能力,還要幕僚出謀劃策,你當什麼官?

正五品到從三品,家中僕人侍女家丁總數不能超過五人,朝廷每月給十石糧補貼。

七品到從五品,家中僕人侍女家丁不能超過三人,且沒有補貼。

所有軍將一樣。

另內閣成員家裡,有朝廷京營負責守衛,朝廷出錢。

內閣家中僕人侍女家丁總數,不能超過十五人,朝廷每月給三十石補貼。

丁毅壓縮官員家裡用人,等於變像壓縮了官員家裡的開支。

現在沒有奴隸,你想多僱傭幾個人,除了出糧,肯定還要出錢,你那點工資,夠開支嗎?

所以這之後,官員家裡的僕人侍女什麼越來越少,很多官員甚至都沒有。

像現在的內閣成員呂大器,他一直都是家裡幾口人,家裡就一個老奴僕,開支極少。

兵部尚書張縉彥家裡曾經有四十多人,改革之後,連忙裁解和遣散,只餘四人。

各官員家裡,包括東江鎮的官員軍將都被丁毅分過田,有田地的收入加朝廷薪水,生活肯定比較富足。

當然,打天下的兄弟不能不照顧,丁毅還沒正式分封,到時,自然會有另外的賞賜,讓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得到好處。

“官吏們都分房啊?”此時司法部尚書呂大器又看到下面一條改革。

為了降低官員們的支出,丁毅還決定分房。

像以前調到京城的外地官員,只有租房,所以明朝出現了由同鄉或同行組成的會館,專門出租給官員們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官員們原本薪水就低,還要支付房租,自然要想辦法增加收入。

丁毅平定天下後,收沒了大量宗室的房產,大明勳貴的房產,分都分都不完。

像山東濟南城,大半個濟南都是王府財產,到現在還沒分完,丁毅都拿來出租賺錢。

所以他決定,給官員分房,外地調到京城的由京城分,調到外地的就當地的分。

但這房子是朝廷的,官員只有居住權,退休和調走之後,交回朝廷。

這樣又替官吏們省了一大筆錢。

“各地少則五百,多則上千吏員,這麼多房,有的縣城有嗎?”馬士英提出疑問。

因為丁毅連吏員也要分房。

“沒有就蓋,由交通及建設部負責。”丁毅沉聲道:“每縣每州府,都要準備上千套公房。”

這個時代蓋房子太容易了,丁毅按後世小區設計,大夥的房型都差不多,聚集在一個區域,專門用做公房。

整個關於改革的事情,諸臣和丁毅商討了一天,從上午談到晚上六點才結束。

有些人提出異議的,也適當進行改正。

所有人最後都能感覺到丁毅的誠意。

這樣的改革之後,大量的事情都集中到各部自己處理,除非一些比較重要的大事,像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軍隊的調動,十萬兩以上的重要開支等等。

大部份事情,俱可以在各部和各省一級自己處理掉。

做為皇帝,丁毅顯然事情少了很好,也輕鬆很多,但同樣,他的權力也被消弱了很多。

丁毅剛一登基,就開始消自己的權,在大夥眼裡,都是不敢相信的事,所有人心裡,都覺的丁毅要是真這麼幹下去,將來肯定是千古第一賢君。

會議結束後,很多人離去,丁毅叮囑他們,這些改革,不是一步就到位的,需要時間慢慢開始,一件件去做,暫時可以對外吹吹風,讓官員們提前預知下,看看天下的反應。

最後丁毅留下司法部尚書呂大器。

呂大器在歷史上的評價有:生性耿介,公不徇私,嫉惡如仇、清正剛烈。

所以得罪了大量的官員,與百官不和。

丁毅獨把他留下,呂大器還是很意外的。

他見群臣走後,突然撲通一聲跪下,再次道:“聖上賢明,必將千秋萬古,代代流傳。”

說罷兩行熱淚就滾落出來。

他這一生沒有拍過馬屁,今天終於被丁毅折服。

丁毅種種措施,一心消減皇權,為了百姓。

千百年來的開國帝王,獨此一人,再無第二。

歷來的開國君主們,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消減手下兵權,剷除統兵大將。

只有丁毅,反其道而行,將大量的權力下放,消弱皇室的權力。

“呂卿你起來說話,奉承拍馬,可不是你的擅長。”丁毅笑道。

“臣說的是實話,天下人面前,也敢這麼說。”呂大器朗聲道。

丁毅想了想,臉色一正:“你們大夥只看到朕消減皇權,卻不知道朕是為了保命。”

“朕保的,是朕的大乾,千秋萬代,子孫平安。”

呂大器似有所悟的點點頭。

“但僅僅這樣做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呂卿你的支援。”丁毅道:“呂卿認為,朝廷律法是幹什麼用的?”

呂大器想了想:“朝廷律法,是用來統治百姓,維護王室和官員權利。”

他這人也果然耿直,毫不客氣指出法律的本質。

丁毅笑道:“差不多,朕以前所學,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個國家和皇朝的統治工具。”

“呂卿,你有沒有想過,正因為世間有法律存在,所以無論是誰,都不能自由自在,要遵循法律。”

呂大器又想了想,果然道:“以前對皇室和勳貴甚至高官都無用。”更是直接了當。

丁毅笑著點頭:“那你有沒有換個方向想想。”

“如果所有人不需要服從任何人,只服從法律,那麼,他就是自由的?”

“法律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護和擴大自由,如果人人只需要服從法律,那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大夥都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