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席捲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8章 銀行與新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18章 銀行與新錢

這要換成前明,很多人要大叫起來,如此掠奪,何來天朝上國的風範,我大明禮儀之邦,豈能做出這種無恥的事情。

還好呂大器記著現在是大乾,不是大明。

這是為了大乾百姓,這是為了大乾百姓,呂大器在心裡默默念了好幾遍,臉色才算好看點。

“農業部和交通建設部要督促各地,興修水利,囤田種糧,我大乾不比前明,有的是錢,該花的一定要花,西北地區的耕牛和農具,朝廷可以免費提供,一定要讓天下的百姓,動起來,讓他們看到希望,看到盼頭。”

“臣等遵旨。”

丁毅現在手上錢都用不完,加上後面雲南、安南兩地搶來的,估計有兩三億了。

丁毅打算儘快讓錢流動起來,用後世的話說,那怕搞基建也可以,投入幾千萬搞基建,搞水利,修路,能帶動各行各業和無數百姓的生活。

談完了第一件大事,丁毅說到第二件大事,制定新的統一度衡量。

這件事秦始皇幹過,丁毅要改下。

明朝的一斤大概是後世約594.6克,丁毅就按600克算,並不以後世500克來,因為後世大員一斤還是600克,香港和澳門甚至日本等都是如此。

簡單說,克是全世界統用的,但斤不是,一斤多少克,各國各地都有自己有標準。

丁毅沿用大明的一斤594.6克,增數克後,設定為一斤為600克,並在大乾提出了‘克’的概念。

一斤改為十兩,即一兩為十錢,一錢為六克。

統一度平衡其實也不是很難,因為以前大明一斤就等於現在大乾一斤,只差了幾克重。

一斤改為600克,只要民間和官方的秤砣重新打造更換即可。

但在斤之後,丁毅又進行了石和噸的改革,這個就比較麻煩,需要民間慢慢推廣。

明朝時,石即當重量又當容量來算。

明朝一石為十升,二斛為一石,一石為153.5斤。(因為明朝一斤594.6克,所以相當於後世180多斤左右。)

丁毅將一石定為200斤,五石為一噸,只計算重量,容量採用升和斛來計。

這樣改革後,全國統一重量單位,克、錢、兩、斤、石、噸。

而容量關係到物體的密度,和後世一樣,目前水和重量可以互換,其他物資只有靠大學的教學和推廣一步步在全國展開。

而丁毅把石定為兩百斤後,等於相應的提升了官員的福利和待遇。

一石米比以前更多了,米價也比以前略高了。

同樣改制的還有米和步,從官方和學校開始,先用米代替步,其餘的分米,釐米,裡,公里皆與後世相同。

考慮到這個時代的接受度和通迅,民間需要慢慢推廣,主要是官方和學校先用起來,估計完全推廣取消掉前明的,最少兩三年時間是要的。

制定新的度衡量這件事,現場的內閣成員都很支援,一石改為兩百斤,每斤比以前還重了幾克,這是變相提升大夥的福利啊,當然透過。

“皇上,何為銀行?”此時有人提問。

丁毅道:“北宋的時候,民間出現一種交子鋪。”

丁毅一揮手,鍾顯拿了堆材料,給大夥人手一份。

丁毅每次開會,都會發點材料,材料裡寫清楚他們要開會的內容,要做的事情,如何做。

開始大夥有點意外,看了之後,發現這樣挺好的,每個部門要幹什麼事,今天研究什麼事,為什麼要研究,有什麼作用,材料裡都寫的清清楚楚,然後大夥一起研究怎麼做更好。

以前上朝開會,就靠大夥的嘴吵來吵去,前面說什麼,後面都能忘了,完全沒有效率。

丁毅現在在皇極殿內上朝,每次都基本在中午之前就能完成一天的議事,非常看重效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場有些官員還是聽過交子鋪的。

早在北宋初期,四川由於交通和礦產產能的原因,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由此誕生的“交子鋪”,便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金融機構。

交子鋪的操作流程,與今天存款頗為相似:客戶將不方便攜帶的鐵錢存放在交子鋪,交子鋪給客戶開具存款憑證,隨時為客戶兌換鐵錢,並依照存款數額和時間收取客戶手續費。交子鋪開具的憑據就是“交子”。

交子由私交子發展成官交子,同樣在北宋。交子逐漸被商人接受。當他們發現不需要每次交易後都要去交子鋪兌換鐵錢時,交子就直接成了交換媒介,承擔起了貨幣的部分職能。

從物物交換到使用錢幣,文明進步了不是一點點。交子使用後,交子鋪發現如果動用一部分儲戶存款並不會影響交子的兌現和店鋪信譽,便有了貸款性質。

原本這交子鋪辦的蠻好的,但後來,北宋的交子由於官家參與,官員們利用權力壟斷和洗錢,走了一段信譽升值到貶值的過程。這直接導致了交子的衰落。作為金融形式,交子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

“交子有點像大明寶鈔啊。”張慎言看過資料後小聲道:“但又和寶鈔有點不同。”

“交子和大明寶鈔,都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都是官方的參與,交子是官員為了私利,寶鈔是官方只出不進,毫不道德可言。”丁毅直接道。

大明發行寶鈔,只出不進,發軍餉用寶鈔,收稅卻不承認,甚至不肯要,完全沒有信用和道德,寶鈔自然會失敗。

“銀行類似交子鋪,打個比方,馬士英你要從京城帶一萬銀子到四川,路途遙遠,帶著現銀很不方便。”

“但我們的銀行,在京城有,四川也有分行。”

“你在京城裡存一萬兩銀子,然後拿著憑證,到了四川後,用憑證拿回一萬銀子,一路上不但沒有風險,而且沒有負擔,非常輕鬆。”

丁毅這麼一解釋,眾人自然聽懂了。

歷史上第一家類似銀行的票號叫“日升昌”,原本到1823年在山西,由晉商成立。

所以在這之前,其實是沒有銀票的,所有影視和小說裡的銀票,都是為了劇情需要。

有人問,若憑證掉了,或被人搶了,豈不是一樣可以去取。

丁毅則道,你帶著銀子,更容易被搶,更引人注目,一張銀票,那裡都能放,安全很多。

“銀行要辦好,最重要的就是朝廷的信用,銀行官員的素質。”

“所以朕對銀行官員的要求很高,任何人只要做出損害朝廷信用的事,一個字,‘斬’,滿門抄斬,所有財產充公,一個不留。”

群臣臉色一震,明顯感覺到丁毅想辦好銀行的決心。

但丁毅留了個心眼,他是準備限制皇權,但還得讓兄弟們和自己的後代有錢花。

他制定了前面由朝廷辦銀行,後面開始可以民間開辦的方桉。

當然,民間開辦,首先是丁毅自己先幹。

這樣,由商業部下屬的大乾皇家銀行,正式成立。

首任行長為商業部左侍郎朱向陽兼任。

朱向陽以前是大員巡撫,一直在大員搞經濟,丁毅現在把他調回來,專門搞銀行。

明年年底前要在全省各布政司所在建立分行,後年建到各州府,五年後要保證全國各縣都有。

丁毅說完創辦銀行的事,又揮手。

鍾顯很快又拿過一個盒子,並把其中的東西,一一分發到各人手上。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拿到。

鍾顯先給人一個錢幣。

“這是?”兵問尚書張縉彥滿臉驚喜。

只見他手上的銅錢,和大明朝的銅錢差不多,但這是嶄新的,製造也很精良,紋理又深又清晰。

明朝和清明都有民間甚至日本防制的銅錢在流行,前面也說過到清朝中期,還有宋朝的銅錢在流行。

民間的百姓們是很認同銅錢的。

丁毅現在制訂了新的‘大乾通寶’。

“大乾通寶,面額一文。”丁毅解釋道:“15枚重一兩,一枚約四克。”

“大乾通寶裡,一克為銅,三克為其他金屬。”

嘶,張慎言驚叫:“這不是欺騙百姓?”

你一斤銅造出四斤銅錢,朝廷這是賺黑錢啊,剛剛還說信用的?

“怎麼叫欺騙百姓?”丁毅無語:“大明寶鈔只出不進,那叫欺騙,咱們發出去,同樣的收回來,怎麼叫欺騙?”

丁毅就是降低銅錢的成本,而且明末到現在,全世界都缺銅。

丁毅以前就管個東江鎮,還有多餘的銅用來造炮,現在要管全大乾,恨不能把銅炮融了來造銅錢,所以只能降低成本。

“以後市面上,只有大乾皇家銀行鑄發的銅錢才能流通,其餘的銅錢,不得流通,可以到銀行更換,慢慢把大乾境內,其他的銅錢,全部替換掉。”

而丁毅回收掉這些銅錢後,可以回爐重鑄,一斤鑄四斤,又是爽歪歪。

最關鍵的是,丁毅造的這銅錢,是用水力機床加蒸汽力量鑄壓出來,紋理非常清晰,很難複製,你就是複製了,真假一眼能看出來。

他正面是大乾通寶四個字,反面有幅畫,還有時間‘1645’。

特別這幾個數字,能鑄造的這麼有紋理,民間是絕對不可能防制出來。

當然,丁毅鑄造的銀幣不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