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席捲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58章 很有邏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58章 很有邏輯

“眾卿以為如何?”丁毅問內閣諸臣。

“當以成績論,按大乾法典來,臣以為於思東可。”戶部尚書陳有富先開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接著各人紛紛開口。

想幫吳偉業說話的前明尚書們也無話說。

一切按大乾法典要求來。

法典裡說誰資料好,誰就上。

你可以說他命好,正好在登州這個好地方。

但用來和他比的應天府,同樣是大乾最好的府之一。

你要說從僻遠的延安府等和他比,確實不公,但應天府比輸了,實在沒話說。

於是仁德三年,第一次正常撤換巡撫,丁毅全程等於沒有參與,由內閣確定了人選。

天下官員知道了,紛紛要打點起精神。

大乾法典裡都說好了,升遷就是比資料,比治下資料。

囤田多少,學生多少,糧稅,商稅,甚至上告京師等都算資料。

而且法典裡說了,都是好府和好府比,差的府和差的比。

肯定不會用登州應天來和漢中延安比。

確定了巡撫人選,按前明的慣例,還要召他進京,賜官服官印等等。

但大乾的官印就在當地,沒有個人官印,官服也會在當地重做,一般沒事丁毅不會招進京,官員們也不用進京,直接去福建上升即可。

兵部會調派登州水師,一路送他,保障安全。

而且通常都是順路才送,不會專門送。

因為丁毅的水師有很多是需要在做生意的,順道過去送到福建。

搞定人選後,丁毅又道:“這幾天朕跑到京城之外看了看。”

群臣譁然,大夥知道皇帝真的跑出宮了。

旅順的人是習慣了,丁毅最喜歡往外跑。

“有些地方,還是需要改進。”

“朕以為,以後官吏娶妻,當都是上過學的,諸卿如何看待?”

丁毅這次並沒有直接要求寫入法典,而是以詢問的態度,問百官及內閣。

現場果然炸了鍋似的,很多官員交頭接耳。

丁毅這是因為大量的鄉紳地主們,都自己花錢教女兒們識字,也不肯送到學校。

所以想了這麼一個辦法。

你們的女兒將來想嫁勳貴,沒有上過學,只能為妾,不能為妻。

“敢問皇上,為何要如此規定?”馬士英果然率先提出異議。

他自己的一個小女兒也沒去上學,是在家裡教的,畢竟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還在。

“這麼說吧。”丁毅想了想:“朕用個比喻,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很多官員聽了哈哈一樂。

“老虎和羊生出來的,肯定不會是老虎。”

“女子只有上過學後,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開啟智慧,開拓眼見,提升自已,這樣和咱們大乾的官吏們,才匹配備的上嘛。”

馬士英臉通紅:“小女在家中讀書寫字,同樣能吟詞作對,難道會生個目不識丁的蠢兒不成?”

現在知道丁毅限制皇權,馬士英也是越來越敢頂撞丁毅。

丁毅反問:“你女兒知道歐洲和法國在哪嗎?”

“。

”馬士英目瞪口呆。

“馬尚書你知道安南對面是誰嗎?對咱們大乾有什麼用嗎?”丁毅又問。

“。

”馬士英張著嘴,不知如何回答。

“歐洲各國加起來,比咱們大乾還要大。”

“安南的對面,有亞洲最好的馬六甲海峽,我們大乾只要佔住馬六甲海峽,每年收銀子就能收到手軟。”

“朕不是要指責你們,身為前朝大臣,當順應時代,與時俱進,若眼光只看著京城這一畝三分地,如何為天下的百姓謀福利。”

“皇上聖明。”財政部尚書阮文龍馬上道:“若咱們能佔了馬六甲,各位大人的年終獎就有了著落了。”

丁毅這意思很明顯了,沒上過學的,配不上大乾的官吏們。

雖然這有點過份,也看不起人,但丁毅也是沒辦法,不用這法子,士紳和好多前明官員,都不讓女兒去上學。

當然,僅靠這麼一條還是不夠的,民間百姓還有大量的少年們不讓上學。

丁毅提議,大量撥款,為全大明的縣學,開設寄宿制,鎮村的孩子們,可以在學校住讀,省去了來回奔波之苦,也替百姓家裡,少了一個開支。

原學生也可以留在學校吃飯,全部由朝廷出錢。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這得要多少錢?

財政部和戶部尚書兩人同時對視一眼。

王鐸顫聲道:“皇上,這得要多少銀子?”

丁毅真不缺銀子。

前兩年他發新新幣,兌換銀子,現在國庫不知有多少億的銀子堆積在哪,但他又不能超發貨幣,防止通貨膨漲,所以一直沒敢亂用。

但現在花在教育上,是當務之急。

提升民智,是改革最重要的一環。

“宋飛,你來說。”丁毅道。

交通及建設部尚書宋飛出例:“回皇上,按咱們以前的經驗,建蓋一幢容納一百人睡覺的大通鋪房子,共分十個房間,長約六十米,寬約五米。”

“需用木磚泥等建築成本約為五十兩銀,加上配套的木床等生活用品,人工費用,約一百兩。”

接著戶部和財政部紛紛發言。

“以每校三百學生計,去掉寒暑假等假期,每天伙食費為一百文錢,年伙食費大概在七千兩銀加三百石糧。”

“全國一千五百個縣計,所有中小學全年需耗銀兩千五百萬兩加一百萬石糧。”

全場再次譁然,人人變色。

無論內閣還和其他文武都是臉色大變,皇上這錢花的真是任性。

丁毅的這種演算法,是把全國一千五百縣每縣的小學都算為三百人,中學也算為三百人,事實上現在平均都是只有一百多人。

全部由丁毅包吃包住,第一年因為要新建房子,大概要用到三千萬兩白銀,以後每年大概在兩千五百萬左右。

丁毅這是大力的把財政收入投入到教育當中。

哪怕在後世,也沒有學校包吃包住的。

這對龐大的新興帝國大乾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壓力,但也更是動力。

他將迫使丁毅,不停的對外征伐,搶掠,來滿足帝國的需求。

群臣們聽完後,覺的現在糧食不是問題,每年一百萬石糧實在是小意思,登州一年的糧稅都不止這麼多。

但近三千萬的白銀,這從哪來?

張忻趕緊道:“這麼多銀子,從來哪?”

阮文龍道:“去年是全國商稅實行的第一年,到去年十二月底,全國商稅實收五千一百萬兩。”

“海貿稅(原鄭芝龍旗稅加呂宋、大員、旅順、濟州等地)合計一千四百萬兩。”

其他的收入今天就不說了,又不是年終總結,僅這兩項已經足夠開支。

很多大臣第一次聽到去年的商稅收入,所有人不敢相信:“去年商稅這麼多?”

怎麼可能?前明時,全國全年商稅收入不會超過十萬兩。

當然了,前明也沒有正式的商稅,都是亂七八糟的。

“咱們大乾有一千五百個縣,每縣開一家堵館和春院,每年各上交五千兩,就是一千五百萬,你們想想呢?”阮文龍道,其他商鋪的稅就不說了。

“今年上半年,到六月為止,咱們的商稅已經超過三千萬了,全年肯定要超過去年。”

群臣譁然,還有這樣收稅的?

實際上當然不止這些,像京城的堵館和江南等人口眾多的富地,年交稅都是十萬兩起步,而且不止一家,有的連鎮上都有,這都是收稅的來源和大頭。

“財政部和戶部要規劃好,看看錢夠不夠用,畢竟咱們也要考慮到各大臣和文武百官的年終獎。”丁毅這時道:“只要不影響到大臣們的俸祿,有多餘的錢,就可以這麼辦。”

他現在國庫十幾億真金白銀,大明的白銀都快被他收刮了,還故意說的這麼好聽。

大臣們當然無所謂,只要朝廷有錢發工資,有糧給他們吃,花錢就花錢唄。

反正皇帝有錢的。

誰都知道丁毅別說收刮百姓和民間了,前期到處搶掠就搶了兩個億,足夠他花好久。

丁毅看到還有很多人有疑慮,繼續道:“興建學校,包吃包住,朝廷表面上花了大量的錢,其實帶動了整個帝國的運轉和百姓的生活。”

眾人一臉疑惑。

“蓋房子要用工人嗎?要工匠嗎?要木頭石頭嗎?要泥沙嗎?”

“學校包吃住,要買各種菜和肉嗎?需要雞和蛋嗎?”

“多少行業和多少百姓會參與到其中,無數貨物在市面上流動。”

“朝廷花了錢,百姓賺到錢,賺到錢後,就要多交稅,又有一部錢回到朝廷手中。”

“這些錢只是在市場上流轉了一下,帶動朝廷各行各業的發展和進步,帶動百姓的致富,社會得到安穩,大乾得到稅收,諸臣得到獎金。”

“最終受益的,除了天下的百姓,也還是朝廷和諸臣。”

不得不說,丁毅還是一如既往的善於蠱惑人心。

他這麼一說,現場很多官員居然還信了。

因為聽起來很有邏輯,也很有道理。

“皇上聖明,微臣五體投地。”向來喜歡頂撞丁毅的馬士英,這下也彎腰垂手,表示了尊重。

無論他有多奸臣,多想頂撞丁毅,但丁毅免費為天下學生,絕對值得他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