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席捲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76章 橫跨太平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76章 橫跨太平洋

大乾建國這些年瘋狂搞各種基建,養活了無數百姓和商家,花費了大量的資金,當然,這樣做是有好處的,至少沒有田的人,也能活下去,解決了後世的就業問題,國家非常穩定。

這時丁毅道:“將來火車能造出來,投入還要巨大,朕估計得用億來計。”

“什麼?”眾人皆大驚失色。

“那還是不要這火車了。”財政部長阮文龍苦笑。

經過六七年的執政,丁毅的大乾基本穩定了收入,目前屬於緩慢的增長過程,當然,每次打破敵國的時候,會暴增一下,可這種機會,也不會天天有是吧。

大乾現在基本收入是年糧稅大概一億石左右超過了後世滿清巔峰,滿清巔峰也就八千萬左右吧。

各種商業稅加個人稅、商業收入等現金收入約為六千萬。

每年也就一億多收入,你讓阮文龍一下子投一億,他肯定要心疼死,還有,這麼多體制兄弟不要拿工資了?

這也虧是大乾前面底子厚,而且這幾年不停的擴張,征服,到處掠奪,這才有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援。

“啥時打東籲?”王鐸這時問兵部尚書張縉彥:“打了東籲,不就又有錢了嗎?”

王鐸以前可是讀聖賢書的,現在開口閉口就要打誰,然後再搶一筆再說。

因為上次丁毅打破暹羅人時,掠奪了大量的財富,然後給內閣成員,小發點獎金。

現在他巴不得天天打仗才好。

張縉彥喃喃道:“你問我也沒用,得問呂相何時準備好開會。”

呂大器白了他一眼,也沒理他。

這些人都瘋了,天天想著打仗。

丁毅在邊上還是挺高興的,這兩年他很少參與政事,內閣能處理就讓內閣處理,打不打東籲,也是內閣自己評定。

當然,內閣的一切行為,都是根據丁毅制定的五十年計劃來的。

以後就算有新皇帝上位,按大乾法典,也不能更改丁毅制定的計劃。

如日中天的大乾,必然還會在擴張的路上,不停的進發。

眾人一邊聊天,一邊享受著馬車的安穩。

大概二十分鍾不到,終於來到科技司在北城邊的工廠區。

一下車大夥就看到遠處有一條長長的軌道,從北到南差不多有五百米。

北邊有個巨大的長方形金屬,共三節。

這就是丁毅所說的火車。

看到皇帝和諸大臣來了,科技司官員和技術員們也紛紛前來。

李忠義叫來火車負責人,科技司高階工程師張保明,和布來士.帕斯卡。

張保明三十五歲,旅順出身,從以前的匠作局幹到科技司。

他之前合作的都是歐洲工程師,所以現在能說三個國家的語言。

“皇上,各位大人,咱們這火車共三節,前面這個是火車頭,後面兩節是車廂。”

“車頭有鍋爐蒸汽機,按皇上的要求,儘可能增加了壓力。”

“鍋爐內裝有兩個平放的汽缸,有兩對動輪,由齒輪傳動,另裝有一個大飛輪,藉助於它的旋轉慣性動力,保持汽缸活塞的往復運動。整個車頭重5.5噸,不帶車箱時,時速約10公里。”

這些年大乾統了度量衡,大夥還是知道十公里約是二十裡路。

“一小時二十裡,還沒馬跑的快呀。”有人笑道。

“這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的跑,車廂可以拖很多,一次性帶大量的人員和裝備物資。”

“只要鐵軌修到大乾各處,將來咱們大乾的機動能力將非常可怕。”

不用張保明細說,現場的都在大乾當了這麼多年的官,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這火車的好處和益處。

“這玩意,最多能拖幾節車廂?”有人問。

“理論上可能拖幾十上百節的,當然,要看動力夠不夠,我們現在還在進行汽缸的改進,增加動力,和時速。”

張保明說的略有點多,拖太多了不好控制,肯定會翻車,正常有個十幾節就算不錯。

“來,大夥先坐,試試,試試。”丁毅哈哈一笑,不過為了防止出生意外,所有內閣分兩次坐。

嗚,隨著鍋爐燃燒,濃濃的黑煙沖天而起,火車很快動了起來。

五百米還是很短的,時間一會就過去,大夥意猶未盡,紛紛讚歎。

不錯,不錯,坐完後現場一致好評。

唯一的缺點還是速度有點慢。

但這個不急,可以慢慢改進,歷史上的火車,也是越來越快。

原歷史在1876年7月3日,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窄軌)建成通車,那臺英制名曰“先導號”的蒸汽機車(機車總重量1420kg)時速為24—32公里,為我國第一臺外國蒸汽機車。

現在丁毅的火車已經有10公里的時速,相信用不了幾年,就能達到二十公裡。

現在要提高火車速度,就是提高鍋爐壓力。

布來士.帕斯卡則用法語道:“我看用煤的情況下,機車的熱效率比較低,要是有其他燃燒可以代替,能提升熱效率,速度還能增加。”

丁毅雙掌相擊,啊呀,我怎麼沒想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蒸汽機車由於熱效率低,已大部分被熱效率高的柴油機車和電力機車所代替。

原本使用柴油的內燃機要到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研發,但現在丁毅手上就有柴油,也是全世界各國第一個重點利用汽油的皇朝。

“你們可以分幾個出來,往這部分發展,內燃機,用柴油燃燒,熱效率更高,動能更強。”但丁毅也不懂內燃機,只能說是燃油(柴油)在汽缸內燃燒,將熱能轉換為由柴油曲軸輸出的機械能。

事實上這並不用來直接驅動動輪,而是透過傳動裝置轉換為適合機車牽引特性要求的機械能,再透過走行部驅動機車動輪在軌道上轉動。

這對技術要求就更高了,顯然目前還有點困難,科技司下面的重點還是提升蒸汽動力,同時展開對內燃機的研究。

第二天上朝,內閣就提出了修建鐵路的設想。

大乾的第一條鐵路,準備從京城,修往天津衛和天津港。

大乾京城的很多貨物,都是從天津衛水驛道和天津港海口進入。

京城到天津港現在大概是三百裡左右,到天津衛更只有兩百四十裡,都不是很長,可以當個試點。

一旦鐵路修成,就算以現在二十裡的時速,從天津卸下的物資,一天之內就能到達京城。

而以前天津的大宗貨物從港口運到京城,最少需要五天左右,這還是要有馬車的前提下。

若沒有馬車,僅靠人力推車,則會更慢。

這條鐵路修成,外地和國外的人和貨物進入京城將變的更快捷有效,對京城的人來說,是巨大的好事,內閣估計,京城的物價,可能因此而降低一些。

但這個時代修條鐵路可不容易。

很快有大臣問,這得要多少人,多少錢?多少時間?

內閣首輔呂大器回道,需動用民夫三萬,大概要兩年時間,耗資兩百萬兩。

群臣驚歎,小小的一段鐵路就要這麼多,將來通到全國各地還得了?

當然,呂大器也說了,這是第一條,肯定投入比較大,造的比較慢,有了經驗之後,後面能降低投入。

仁德七年五月,朝廷經過商議後,第一條鐵路京沽鐵路準備開建。

--------

仁德七年五月。

太平洋北美洲。

五艘大乾三級戰列艦出現在北美洲沿岸,這是大乾最新的‘遠洋級’三級戰列艦。

遠洋級主要還是靠風帆驅動,但在內部新增了蒸汽動力,在逆風時,可以燒煤使用蒸汽動力。

受限於現在蒸汽動力的不足,其實作用不是很大,但至少在逆風時,能增加一點速度。

這只是乾的試驗品,也是下一步大乾蒸汽輪船的發展方向。

此時的王寶正站在一號艦的船頭,拿著望遠鏡,表情略帶激動和興奮的看著前面出現的北美洲。

從大澳到北美洲,橫跨整個太平洋,全程一萬兩千多公裡。

王寶於仁德元年到大澳,然後一直在大員經營當地的礦產資源,在大澳已經呆了近七年。

中間只回大乾京城兩次,一次是成親,另一次是看弟弟成親。

在王寶剛到大澳時,曾就打算橫跨太平洋,往墨西哥去。

因為之前丁毅和大夥說過,西班牙佔領呂宋時,從呂宋的花三萬五千比索買的生絲,運到黑西哥後,賣了兩百萬比索,約翻了六十倍。

王寶記著這件事,一起想往黑西哥賣生絲。

但大乾先後佔領呂宋,打退了西班牙,其實和西班牙已經成為死敵。

而且那時遠去北美洲實在危險,丁毅也沒打算橫跨太平洋去和西班牙交易。

因為這會墨西哥被西班牙統治,而西班牙對大乾很敵視,雙方肯定會打起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大乾立國幾年來,歐洲情況大變,大乾的情況也大變。

首先丁毅佔據了馬六甲海峽,控制了歐洲進入亞洲的交易通道。

西班牙商船想進入亞洲交易,已經不得不向丁毅交稅。

這迫使西班牙只能忘記被丁毅奪取呂宋的仇恨,放低身姿與丁毅交好。

與此同時,西班牙和荷蘭人的五十年戰爭最終戰敗,法國又在路易十四的帶領下開始崛起,西班牙帝國江河日下,顯然不願意再交惡大乾這個東方新帝國。

在有了充足的安全保證後,王寶在丁毅的同意下,決定橫跨太平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