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妖僧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5章 滄海桑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5章 滄海桑田

崇禎終於從算學中解脫出來,見劉慧明早已好整以暇了,忙道,“先生接著說。”

“好,咱們現在說回流寇的問題”,劉慧明終於把話題拉回正軌,開口道,“陛下,相信經過臣這麼一番剖析,陛下已經知道該怎麼剿滅流寇了吧?”

崇禎點頭,“雖說如此,朕還是想聽聽先生怎麼說。”

劉慧明道,“流寇的爆發其實就是對於社會資源分配方案的嚴重不滿,說白了就是活不下去了。大明現在的土地有七成集中在士紳手中,兩成集中在宗室和勳貴手中,剩下的不足一成在百姓自己手中。而士紳和勳貴手中這九成土地都是不用繳稅的,只有百姓手裡的一成土地承擔大明所有的賦稅,他們不僅要承擔正常賦稅、還要給東家交糧、還要承擔三餉以及其他官府的盤剝,陛下覺得他們還能活得下去嗎?”

崇禎默然。

劉慧明道,“但是,大明的朝局要維持運轉,不徵稅又不行,因此就形成了死結,怎麼解都解不開。”

王承恩道,“所以神宗皇帝才要開礦稅,魏奸才要徵工商稅,農民已經無法承擔了,沒有法子了啊。”

劉慧明點點頭,“農民為了活下去,可是想了很多法子的,比如,把田地掛靠在勳貴或士紳名下,這樣他們就不用給官府繳稅了,只需要給東家繳稅即可,而士紳白得一筆收入,何樂而不為之?農民和士紳勳貴都撿了便宜,只有朝廷吃虧了。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發現了,朝廷也屢次下旨清查土地,最近的一次大規模清查投獻的土地應該就是張居正了吧。可以說,張居正就是因為此事得罪了太多人,才導致自己死了都被清算。”

崇禎默然,關於張居正的事情他也是糾結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給他追封。

“投獻雖然很划算,但是風險很大,要是遇到不講理的東家,地就要不回來了”,劉慧明繼續說道,“但就算如此,老百姓還是能維持下去,可壞就壞在自從陛下登基以來天緣不好,不是大水就是大旱,一會兒爆發瘟疫一會兒又是蝗災,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加上韃子又屢次入關肆虐,勤王官軍譁變,最終變成了盜賊,所以情況就越來越糟糕。”

崇禎深以為然,自責地道,“都怪朕不修德,

才招來上天的責罰。”

王承恩連忙勸慰,可這個時代的人太畏懼天命了,王承恩越勸崇禎心情越低落。

劉慧明趕緊道,“陛下,此事怪不得您。陛下實在是大明最勤奮,最有德行的天子,天災頻發其實另有原因。”

崇禎一下就振作了,急切地問道,“愛卿快說,是什麼原因導致天災頻發?”

劉慧明道,“陛下,其實我們居住的環境不是一直都這麼溫暖的,有時候會變暖,有時候會變冷,就像春夏秋冬一樣更迭,只是時間較長,世人不容易發現而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見二人不說話,劉慧明接著道,“氣候變暖的時候糧食產量高,百姓的生活壓力就小,氣候變冷的時候糧食產量低,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會南下,中原的邊患就會變得很嚴重。所謂滄海桑田就是這個道理,氣候變暖,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岸的良田就會被海水淹沒。氣候變冷,大量的水結成冰,海平面就會下降,滄海就會變成桑田。”

“真的?”崇禎的嘴已經張了O型,“愛卿能說說現在到底是氣候變冷還是變暖?”

劉慧明道,“當然是變冷了,而且是從嘉靖年間就開始的,到現在已經是歷朝歷代最冷的時候了,唉,陛下,你運氣實在不好啊。”

王承恩接著問道,“那何時才會變暖?”

劉慧明裝出一副老神仙的樣子掐指一算,道,“至少還有三十年。”

“啊,還有這麼久?”王承恩沮喪地哭了,“陛下,天公不作美,老奴,老奴……”

崇禎愣愣地道,“先生,你是如何得知的?難道你還懂天象,知未來?”

劉慧明搖了搖頭,道,“臣也是看史書看的,從史書裡找到的規律。”

崇禎略顯失望地道,“如此,先生可否詳細說一下。”

劉慧明道,“根據史料記載,在商朝的時候中原有大象生存,說明那時候中原比較暖和,至少比現在暖和吧;從春秋時期到西漢末年,中原地區有竹子生存,說明氣候也比較暖和;從東漢到唐初,渤海連年結冰,黃海封凍,說明這幾百年天氣寒冷;從唐朝至北宋初年,四川有荔枝出產,楊貴妃吃的荔枝就是從蜀中送過去的,現在早就不產了,說明那時候也比現在暖和;兩宋時

期,湖廣的柑橘全部凍死了,福建的荔枝顆粒無收,說明這時候也比較寒冷;南宋中期至大明中期,黃河一帶還有‘施竹監’存在,說明當時是有竹子的,也可以證明這段時間內中原比較溫暖。自從隆慶以來,連洞庭湖都被封凍,渤海每年都冰封,說明天氣變冷了。”

崇禎和王承恩聽得目瞪口呆,劉慧明居然能從這些蛛絲馬跡裡面推算出氣候變化來,簡直就是神人啊。

其實這是劉慧明大學的專業知識啊,想不到現在又用上了。

劉慧明讓王承恩找來一張紙,把歷史上的寒冷期和溫暖期寫出來,然後一一寫出北方遊牧民族的活動頻率。

“陛下,您現在是否明白,五胡亂華、宋朝與遼國、西夏和金國的對峙,還有目前大明與後金的對峙,是不是都和氣候有關?”

崇禎連連點頭,又指了指著吐蕃和蒙古,“這是怎麼回事?”

劉慧明道,“首先,吐蕃不是全遊牧的,他們的主業其實和大明一樣都是農耕,因為住在高原上,唐朝的時候氣候溫暖,糧食產量高,馬匹肥壯,自然要擴張了。而自從唐末氣候逐漸變冷以後,他們的青稞大量減產,國家頓時四分五裂,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國家。”

王承恩問道,“那蒙古呢?”

劉慧明想了想道,“蒙古的情況又不一樣,蒙古是被女真壓制得太狠了才起來反抗,結果爆發出了強大的戰力,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但也僅僅維持了一百年,後來太祖三下五除二就把他們趕走了。”

崇禎的心結被解開了,臉上也露出了笑意,說話也輕鬆起來,“如此說來,天災真的和朕沒有關係了,先生之博學多才,世所罕有啊。”

劉慧明道,“陛下處在一個極壞時代,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管理好大明,陛下真是一個苦命的人啊。”

崇禎頓時露出了勵志的表情,“朕一定會替祖宗守好這一片基業,朕有先生輔助,何愁氣候寒冷?”

王承恩見劉慧明幾句話就把崇禎哄開心了,佩服得不得了,也在一邊讚道,“劉大人,您是咱家見過最博學,最有德的人,請受咱家一拜。”

劉慧明趕緊還禮,笑道,“公公過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