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家後院是唐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一章 兵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一章 兵符

兩人說著,已經回到了南院,崔鶯鶯將這些望族的資訊一個個告訴了李愔。

是他們主動的李愔又問道。

是的,這幾家以前是益州真正的老望族,後來高權得勢,扶持了,王,程,趙,李四家,處處打壓這幾個老望族,得知你來到益州以後,他們就動了心思,只是畏懼高權的權勢,他們不敢出面,假借夫人探訪來結交蜀王府,這些天,我一直沒有表露殿下的意思,是他們自己等不及了。

竇家,錢家,孫家李愔沉吟道,哼,他們也沒有存什麼善心,只是望族之間的狗咬狗而已,他們何嘗不是在利用蜀王府來對抗高權。

話是這樣說,但殿下至少現在我們和他們有著同樣的敵人崔鶯鶯道。

李愔點了點頭:我當然明白這點,你就讓他們等著蜀王府的訊息,不可輕舉妄動。。

談起這個,兩人的心情又沉重起來,高權一日不除,他們在益州的日子就不能逍遙自在,想到連自己的女人都要幫著自己承擔這種責任,李愔心中頓時窩火起來,半個月,只要半個月,李愔心中不斷念道。

似是看出了李愔的想法,崔鶯鶯道:殿下不必擔心鶯鶯

李愔嘆了口氣,把崔鶯鶯擁入懷中。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去,李愔這些天幾乎都呆在王府中陪著崔鶯鶯,兩耳不聞窗外事,上官儀也是很少去官署,彷彿蜀王府完全對益州的政務置之不理,蜀王府這樣的表現,讓益州官員歡欣鼓舞,高權更是心中得意萬分,這益州還是他高權的益州,來個皇子又能把他怎麼樣

長安,吳王府,李恪正在書房中忙著政務,這時管家匆匆走了過來:殿下,門外有自稱蜀王信使的人求見

哦李恪精神一陣,這李愔一去也快一個月了,今天終於有資訊了,他道:快讓他進來

管家應了一聲,不一會兒領了一個人走了進來,參見吳王殿下,這是蜀王殿下的密信,他讓我親手交給你

密信李恪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什麼事情還需要密信來傳遞信息,定是益州那邊出了什麼事情。

李恪接過密信打了開來,看過密信以後,他臉色頓時變得鐵青,亂臣賊子,此罪當誅,備馬,我要去太極宮

是管家立刻跑了出去,他還沒見過李恪發過這樣大的火,不敢怠慢。

李恪焦躁地走來走去,想了想對信使道:你就吳王府休息一下。

是殿下

管家牽了馬來,李恪立刻驅馬去了太極宮,這件事情太過重大,他必須和李世民商議。

甘露殿,李世民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強烈的憤怒讓他的胸脯劇烈起伏著,這個高權兩年還是他親自下旨提拔的,沒想到他在益州如此膽大妄為,竟然還想著殺掉他的兒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父皇息怒,如今最重要的是將益州的府兵交由六郎指揮,只是如果透過中書省簽署命令,恐怕會暴露六郎的計劃,到時候六郎就有性命之危呀李恪擔憂道。

李世民煩躁地來回踱著步子:益州的府兵歸屬右武衛軍管轄,你拿著我的密詔前去右武衛軍中領了兵符,再交給愔兒的信使,現在只能靠愔兒自己了,朝堂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讓高權狗急跳牆,還有,你去查查朝中到底是誰一直在包庇高權

是李恪領了旨意迅速出宮,現在的事情不容一點延誤。

李恪離開後,李世民深深擔心起了益州的李愔,沒想到自己本是為他著想,卻把他置在了危險之中。

拿著密旨,李恪直奔右武衛軍中,如今的右武衛大將軍是大將軍李靖的門生李績,見到李世民的密旨以後,李績當即命令親衛去將兵符取來,同時道:吳王殿下,這益州有什麼戰事嗎

李績和李靖一樣從來不參與各個皇子之間的鬥爭,李恪雖然幾次拉攏,但都失敗了,即使這樣,他也並不敢得罪這個中立的軍中人物,李恪道:李將軍還是不要問了

李績也是個明白人,動了兵符必是出了大事,李恪不說必然是極為機密的事情,他閉口不再問。

等了一會兒,親衛將兵符送到,李績責怪道:怎麼拖這麼長時間

小的遇上了柴都尉,他非拉著小的問東問西,因此遲了一會兒李績的親衛道。

李恪勃然變色:你說的可是柴令武

正是

那你和他說了這是哪裡的兵符嗎

親衛膽怯地望了眼煞氣逼人的李恪,道:小的被他攔著,又急著把兵符送來,就說了這是調遣益州府兵的兵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你李恪又驚又怒,但他明白現在不是把時間耗費在這裡的時候,拿著兵符就出了兵營,柴令武知道了這件事,就等於魏王李泰知道了這件事,他唯一希望的是這個李泰不要和高權有任何瓜葛才是。

李恪快馬加鞭回到王府,將兵符交給李愔的信使,道:動用益州兵符的事情恐怕已經洩露,我派遣王府侍衛與你同去,你們一人帶著兩匹馬,日夜不停,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益州,明白嗎

這信使其實就是李愔的影衛,他聞言色變,接過兵符重重點了點頭,李恪又讓管家調遣侍衛和馬匹。

李恪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妥,喚來近身侍衛道:道:派人監視通往益州的所有道路,若是有魏王府的人往益州去,一定給我攔下來。

於此同時,柴令武也趕到了魏王府,將李恪領了益州兵符的事情告訴了李泰。

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李愔如今是益州都督,這兵符早晚也是他的李泰逗著籠子中的一隻白色鸚鵡不以為然。

柴令武急的一頭冷汗道:殿下,這高權恐怕是出事了,您忘了每年給王府二十萬金的那個益州刺史嗎

他李泰突然想了起來,前幾年他身兼劍南道監察使,這個高權開始往魏王府送金子,求李泰幫他攔住那些彈劾他的摺子,一開始李愔也很懷疑奏摺中的事,就讓柴令武去了趟益州查實一下,後來柴令武回來說那都是誣告,他也就把這些事情押了下來,柴令武如此反常,他心中一驚,死死盯住柴令武:這麼說,那些彈劾他的摺子上說的事情都是真的了

柴令武畏縮著點了點頭。

感謝打賞,投催更票評價票推薦票和認真看書的讀者君們,今天突然看到一張12000字的催更把作者君嚇了一跳,在這裡解釋一下,這部作品下週可能會上三江,三江過了就是強推,所以更新的速度不能太快,一天六千字左右,其實我是想控制在五千的,但很多讀者君覺得不過癮,就放了一千多,在這裡說聲抱歉了,強推過後,作者君會努力爆發的,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