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千山記最新章節列表 > 227.苦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7.苦心

五皇子再一次見識到了朝廷的行事風格,五皇子倒不是認為他大哥不適合掌管糧草,畢竟他大哥在兵部呆了這些年,只要用心,管一管糧草也能管得來。

但是,也不是說世間就他大哥適合這份兒工作了吧。

但,聽那些朝臣一說,什麼“大皇子在兵部經驗豐富”,什麼“大皇子行事穩妥”,什麼“帝之長子,才幹出眾”,反正一堆話誇得他大哥天人有人間無的,聽得五皇子直冒酸水兒,他倒不是嫉妒,這樣的話五皇子早聽過,當年永定侯一敗傾城,朝廷要他去閩地救火,那是把他誇成救世主的。

只是,那會兒他是被這些臣子們推去填坑,一不留神就得把自己個兒掉坑裡去。如今他大哥這個,可是一等一的肥差啊!

五皇子心裡酸酸的,覺著這些朝秦暮楚的東西都是沒貞操的王八蛋。

五皇子也不能說大皇子不合適,他只道,“糧草非同小事,大哥統籌,底下可得安排好妥當人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皇子心道,老子在兵部十來年,還用你個小崽子多嘴。面兒上仍笑道,“五弟只管放心,哥哥也在兵部這些年了。”

五皇子笑笑,不著痕跡的瞥了滿面含笑的太子一眼,也就不說話了。

五皇子知道他皇爹是個什麼意思,他皇爹其實是很想鍛鍊一下他們,生怕他們變紈絝,以後撐不起藩地事務。

他皇爹有意,太子都沒出言反對,五皇子自然不會反著來,他剛說的那話,就夠招大皇子煩的了。

五皇子一肚子左思右想的回了家,回家就同謝莫如說,“太子竟沒說一個‘不’字。”

謝莫如道,“殿下坐觀其變吧。”

五皇子就算在宮裡時沒瞧出來,一路上也明白過來了,太子對大皇子掌糧草一事表示支援,約摸是趙國公府與吳國公府的交易了。五皇子感嘆,“要是東宮親掌江南,此事足以載入史冊啊。”他母家沒人,妻族也沒有吳趙二國公府顯赫,親信們都在閩地,五皇子面對如此局勢,也唯有一聲感嘆了。

他已無能為力。

謝莫如凝眉思量,並未再說什麼。

哪怕是東宮系要令東宮親掌江南,這話也不能直白著說,什麼叫東宮掌江南啊,雖說江山遲早是東宮的,現下還是陛下的。東宮掌江南,這話說出來不大好聽,東宮系的政治智慧在此處完美的展現出來,改頭換面來了個,東宮代陛下巡幸江南。

饒是野心勃勃如謝莫如,此際也得為東宮系表現出來的政治智慧叫一聲好。

至於大總督之位,東宮當然不能去做什麼總督了,哪怕是總督前頭加個大字,也不行,有損東宮顏面。事實上,東宮係爭的從來也不是什麼大總督之位,他們要的是給大總督之上加一位代天巡幸的皇太子。如此,江南事,勝了,自然是太子主持有功。敗了,是你大總督無能。

至於誰人任大總督一職,東宮的眼光倒與五皇子一致,東宮舉薦的人,亦是,南安侯!

東宮系強悍的手段與實力盡展無疑,五皇子的小心肝兒都跟著顫了顫,想著幸虧自己是坐觀其變,沒多嘴,沒伸手。

五皇子都在東宮面前偃旗息鼓了,三皇子四皇子更從來都不是硬碰硬的人,何況,就是想碰也不一定碰得過,說不得是雞蛋碰石頭,把自己碰個粉身碎骨,倒叫東宮記恨,以後沒好果子吃。至於大皇子,東宮將糧草的差使相讓,大皇子現下也說不出別個話來。

一看東宮這配置,五皇子覺著自己跟媳婦也甭想別的了,洗洗早點兒睡吧。

五皇子中肯道,“東宮睿智啊。”當初戶部那一起子烏七八糟的事兒,五皇子覺著太子有些糊塗,後來還為此記了仇,在閩地建海港一事上屢番為難他,五皇子覺著,太子小心眼兒來著。可如今看來,人家大事明白著呢。

這樣的配置,想敗都難哪。

謝莫如笑笑,“當初咱們就藩閩地,殿下想過有朝一日能大勝靖江王麼?”

“那倒沒有。”彼時初初就藩,立足未穩,五皇子怕被人架空,急著收買人心,抓軍政大權,只求靖江王別到閩地尋晦氣就唸佛了,哪裡敢想有朝一日能大敗靖江王呢?

“立在此時此地,我們也只能看著晚上的星空預測下明天是陰是晴,但其實明天什麼樣,得到了明天才知道。今天想的,永遠是猜測。”謝莫如道,“殿下回來這些日子,還沒去見過北嶺先生吧。雖前頭譴小唐去了,小唐的性子,比明天的天氣還難預料,我前兒還聽他說北嶺先生學問不咋地呢。”

五皇子一聽這話,不由道,“他這是要把牛吹上天哪。北嶺先生學問都不好,誰學問好啊?”

謝莫如笑,“那小子是給江北嶺忽悠了,他倒是臉大,帶了些禮物過去,自稱是江北嶺的徒孫,江北嶺考較他一二,硬是沒敢做小唐的師祖,把他忽悠到沈翰林開的進士堂去了。”

“還有這事,我竟不知。”五皇子聽這事兒也不由樂了,笑道,“那個進士堂是什麼地方啊。”

“我也沒去了,聽說是翰林院沈翰林開的學堂,給舉人們講課,指點文章,怎樣考進士的地方。小唐說這位沈翰林是很有學問的,教人學問比江北嶺都叫人明白。”

五皇子來了興致,“那咱們可得去瞧瞧。”反正江南事他也插不上手了,五皇子道,“回來這些日子,光顧著忙活了,你也沒個閒的時候,正好,待休沐那日,咱們帶著孩子們一道去。咱們走的時候,聞道堂剛建起來,如今聞道堂可是大有名聲的。”

“問問四皇子他們要不要去,我想再去看看當年我跟四嫂蓋的宅子。”

“成。”五皇子一口應下。

五皇子種種行為,太子殿下也得感嘆,“五弟是個有機變的人哪。”當初一回帝都,事兒沒定下來的時候,眼瞅著有利可圖,五皇子是全月無歇,見天兒的往宮裡跑。這一看沒戲了,五皇子立刻就閒雲野鶴的找江北嶺討論學問去了。

去的還不只是五皇子一個,連四皇子也跟著湊熱鬧。

哎,弟弟們沒一個省事的。

當然,更不省事的是大哥!想到糧草的肥差落到大皇子手裡,太子殿下也是頗為心痛的。

寧祭酒聽太子如此感慨,笑道,“五殿下一向深藏不露。”

只要五皇子知難而退,太子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寧祭酒一笑,亦不再多言。

四皇子五皇子兩家歡歡喜喜的去了郊外,一路上,謝莫如時常掀開窗子向外看,原是南郊的一處荒僻地,不然朝廷也不能選此地建官員的廉租房。後來,謝莫如與四皇子妃在附近買下大塊田產,這路還是謝莫如同四皇子妃花錢修的。

以往少人行的路上,時常車來人往,有了人氣,便得興旺。

謝莫如笑,“記得咱們頭一回來,那會兒真是荒郊野裡。”

五皇子也是笑,“是啊,當時建好了宅子,都沒人來住。”

六郎昕姐兒年少,跟在父母的車駕裡,倆人也跟著伸長脖子往外看,昕姐兒一會兒道,“那是拉木頭的車!”“那車上好多桃子!”,一會兒又道,“母妃,遠處那是稻田吧?唉喲,那是棉花呀!好大一片!”

謝莫如笑,“昕姐兒比我強,我小時候不認得棉花,過生日時,二叔送我一瓶,我還說呢,這是什麼花啊,不用澆水,插瓶都不凋的。”

五皇子哈哈大笑。

五皇子一笑,昕姐兒也跟著樂,就是不知道聽不聽得懂的六郎也咯咯笑了幾聲。

沿路先到的官員廉租房社群,更是熱鬧,不過因此處住的都是小官員,小官員也是自矜身份的,連帶社群也很有些斯文氣。就是推車提籃過來做生意的小販,也都打理得乾乾淨淨。

在此地下了車,謝莫如的記性很不錯,同四皇子妃說起以前的規劃,什麼地方是市場,什麼地方是店鋪,還有學堂醫館……都帶著孩子們去瞧了瞧。

家裡要啥有啥,乍一出來見有叫“店鋪”的東西,孩子們頓覺大開眼界。什麼針線鋪、帽子鋪、綢緞莊、胭脂鋪、銀樓、文具鋪什麼的,倘不是時間短,孩子們真想一家家的看過去。

孩子們在一處也是各種童言稚語,如大郎幾個是跟父母去過閩地的,謝莫如自己小時候鮮少出門,受此影響,哪怕是庶子女,既叫她一聲“母妃”,她便不會叫孩子們總在家憋著。她出門大都會帶著孩子們,所以,大郎幾個面對上四皇子家的堂兄堂弟們,突然發現,自己好有見識喲。

好在,大郎穩重,二郎是個慢性子,這倆都話少。偏生有個三郎是個話簍子,而且,三郎見堂兄堂弟們一露新奇稀罕之意,便會道,“這個呀,我們閩地多的很。”然後便巴拉巴拉的吹噓自己在閩地是如何逛街的,他非但逛過街,他還在街上的飯莊裡吃過飯,三郎說到興頭兒上,粉兒大方到,“什麼時候你們去閩地,我請你們吃海鮮!大海,你們見過不?沒見過?唉呀,太可惜啦!我跟你們說說大海啥樣吧,不然以後怕你們見了認不出來!”接著,他又給人介紹起了大海!

話多的喲,四皇子四皇子妃都忍笑忍的肚子痛。

昕姐兒受不了她三哥的聒噪,道,“我耳朵給你吵的嗡嗡的,都不叫人好好看。”

三郎道,“這不是阿兄他們沒見過海麼,我給阿兄阿弟說一說。”

六郎默不作聲的舉了個水囊給他三哥,三郎一見,正是口渴,接了來喝水,也就不說了,還摸摸小六郎的頭,誇他懂事。

長輩們都覺好笑。

及至去了聞道堂,三郎這話簍子見是唸書的地方也收了聲。北嶺先生起身相迎,五皇子笑,“三載未見,先生一如往昔。”

北嶺先生一向是茅坑裡石頭的脾氣,估計五皇子他爹親來老家夥也不見得給個笑臉,見著五皇子倒是高興,笑道,“殿下更見雍容了。”

大家皆同北嶺先生打了招呼,孩子們行過禮,坐下聽著長輩們說話問候。

說起聞道堂,五皇子道,“我們來時去聞道堂看了看,裡面學子眾多,不好打擾,就直接過來了。”

書童捧上茶來,北嶺先生道,“是朝廷恩典,有些窮困學子可在此地容身。大家在一起,說一說學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麼。”

來北嶺先生這裡,也就是說一說學問了。

不過,能同北嶺先生說一說學問,大家也是十分願意的。

及至辭了北嶺先生,五皇子特意去那個“進士堂”看了看,因是休沐的日子,小唐也來上課了。五皇子一到進士堂,譁,比聞道堂的人只多不少啊。

五皇子以為是哪位翰林組織的免費講堂呢,一打聽,人家不免費,也不公益,人家收束修,而且,貴的要命,每十天上一天課,一天課就是五兩銀子。

五皇子可是知道民生多艱的,這年頭,一兩銀子就能買五六石大米,這五六石米,夠十來口壯丁一月的口糧了。這進士堂,五兩銀子只得聽一個時辰,這是什麼黑心講堂啊!

做慣了公益的五皇子憋一肚子火回去了,回頭問小唐,小唐道,“唉呀,五兩貴?我還是託著師祖的面子才進去呢。殿下有所不知,今年正是春闈之年,在進士堂聽過課的舉子有一百六十人,這一百六十人,足有四十人中了進士!現在進士堂的名額可是火爆的很,有的寧可加錢,就為了去進士堂聽課,沈翰林就定了五兩銀子,還不加價呢。”

這麼一說,這姓沈的還是個好人呢。

五皇子問,“這位沈翰林好大的本事,叫什麼名字?”一百六十人中四十,這可不是一般的補課水準。

小唐本就是個好打聽的,道,“叫沈素,蜀中人,現任翰林修饌。”

五皇子忽然想到沈翰林是哪位了,哦,這位沈素沈翰林應該是給大皇了府的皇孫做過啟蒙先生的,怪道能開這黑心講堂,定是他大哥的靠山。

五皇子與妻子也說了回這進士堂的來歷,謝莫如笑道,“原來是這位沈翰林哪,他向來眼光不錯,當初四皇子建好南郊的宅子,沈翰林與郝翰林退了內城的宅子,帶頭搬了過去。那位郝翰林,與行雲有些淵源。嗯,沈翰林不錯,生財也生得文雅。”

五皇子低聲道,“心忒黑。”

謝莫如笑著遞給五皇子一盞涼茶,道,“這話太偏了。要是有人保證能中進士,不要說一堂課五兩,就是五十兩,五百兩,也能叫人打破頭呢。五兩銀子,有些貴,也不算離了格。這位沈翰林,出身尋常小戶人家,家裡上有雙親,下有妻兒,都指望他來養,翰林無甚油水,想些法子賺銀錢養家餬口,光明正大。”

五皇子也不是見不得人發財的,就是聞道堂那裡都是朝廷恩典的地方,倒不想給這姓沈的開了這麼個貴族課堂,心下有些不對勁罷了。媳婦這樣說,五皇子也便不再糾結這事兒,反道,“你怎麼對這位沈翰林這樣清楚?”

“上次郝翰林不是來過咱們府外頭東扒西看麼,我命人一道查了查,他們的確身家清白。郝翰林家裡是做生意的,倒是不愁生活。這位沈翰林家裡是種田的,老家勉強有幾十畝地,父親是一位老秀才,家境艱難。要我說,寧祭酒這祭酒的官兒,該讓給沈翰林,每科春闈,國子監也中不了四十人。”謝莫如一笑就帶過去了。

五皇子也笑了,“這倒是。”

五皇子對寧祭酒沒啥好感,覺著這老東西盡給東宮出壞水。

殊不知寧祭酒也遇到了難題,東宮的確是舉薦南安侯為將,儘管東宮是想多提攜自己人的,但東宮也明白,打仗不是鬧著玩兒的。都把太子代上巡幸江南的事給搞定了,太子出行,此戰必得大勝方好。沒有悍將,真對上靖江王,倘真有個意外,甭說江南系官員,就是太子也撈不著好兒。

所以,哪怕南安侯同東宮一向不大相近,東宮系也是捏著鼻子薦了南安侯。

南安侯倒不排斥掌江南軍務,但南安侯為人,一向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東宮系舉薦他,不過,東宮系卻難以掌控他。

就像太子問南安侯,平復靖江要多久,南安侯給出答案,“最少三到五年。”

不說這個答案太子就不大滿意,無他,太子代天巡幸江南,也不能一巡就三年五載啊。太子是希望,俐俐索索的去,俐俐索索的回。這三到五年,是當初他那五弟給的答案啊,南安侯你是老於軍略的人哪,怎麼著也比五皇子要強吧。

可是,你這答案,你不是被五皇子收買了吧?

太子笑道,“表叔何等人物,很不必謙虛太過。”

南安侯素來不苟言笑,太子殿下如此溫文,他仍是一張鐵面,幸而鐵面上的五官生得頗為不錯,所以,即使是冷麵,也不難看。南安侯正色道,“並非臣謙虛,靖江王於江南經營日久,想蕩平靖江,順利的話三到五年,若不順利,怕要更久。”

太子的臉色就有些不大好看了。

這就是黨外人的壞處了,根本不理解你舉薦他的苦心,不理解你的需要,只管自顧自,完全不是合作的態度啊。

太子忽然覺著,自己一片苦心,卻是遇到了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