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刀尊最新章節列表 > 26、依依白露丹楓 ——側寫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6、依依白露丹楓 ——側寫梁

依依白露丹楓,總名士如何消得?

——側寫梁羽生

本名陳文統,生於一九二五年,廣西西蒙人氏的梁羽生先生,生長自一個傳統的書香門第。他的舊學根柢相當深厚,尤工於詩詞,少年時期更以清初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為其心儀的文學前賢。他的武俠名著《萍蹤俠影錄》中的主角人物張丹楓,即是以納蘭性德為其原型人物而創造出來的。進一步探索梁羽生先生為什麼會在少年時期如此迷戀納蘭性德,恐怕就不能不提及他的一些相關身世了:「梁羽生迷上納蘭,從十七、八歲就已開始…少年時代迷戀的偶像,既有『代入感』,和自己的家世教養,總不免有相似之處。梁羽生家中世代書香,外祖父是前清舉人。來和『武』字大有淵源——曾留學日本,學習軍事。回國後,在清末廣西提督(相當於今省軍區司令)蘇元春手下,當一名軍官,官至標統——相當於團長級的軍官。梁羽生外祖父姓劉名瑞球,字劍笙。辛亥革命時,雖知清室氣數已盡,大勢不可抗;但自己是清朝軍官,卻沒有勇氣參加革命。於是歸隱田園,以填詞下棋度日…梁羽生之所以有今日的舊學根底,受『文必四六』的外祖父影響很深。」(引文見龍飛立所著之<劍氣蕭心梁羽生>一文)

和金庸相同,梁羽生先生一生成就並僅止於武俠的創作。畢業於嶺南大學經濟系後,梁羽生曾任香港「新晚報」的副刊編輯。一九五二年才因緣際會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武俠,在「新晚報」上連載刊出後,立即得到讀者的喜愛與廣大迴響。從此踏上武俠創作之途,也開啟了海外武俠的新機。梁羽生一生武俠創作共計三十六部,曾自許其中的《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和《雲海玉弓緣》這三部作品為其得意之作。事實上,梁羽生先生的武俠著作多享盛名,即如早期《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等作品在武俠史上也都是評價甚高、舉足輕重之作。

梁羽生早期作品明顯有民初武俠名家白羽的因襲痕跡,就此,梁羽生也並不諱言。他筆名取為梁羽生,亦與他一自喜愛白羽的作品有關。然而梁羽生並不侷限於繼承民初武俠名家的傳統而已,更重要的是他還開啟了新派武俠,成功地轉型了逐漸為讀者所不滿的傳舊派武俠,讓武俠此一大眾文類重新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也因此而掀起了港臺星馬各地武俠熱潮。之後金庸以《書劍恩仇錄》踵步崛起武壇,遂與梁羽生並列為香港乃至於整個海外武俠的兩大巨擘。在臺灣則因為金庸的作品早已大量被引介,而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卻因各種機緣較晚才得到開放,因此使臺灣的讀者對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多少感到有陌生。然而在香港及海外地區,梁羽生先生和金庸二人在武俠文學界一直是並駕齊的宗師巨匠。

誠如陳曉林先生所言:「在『新派武俠』的創作表現上,梁羽生與金庸一直有如雙峰並峙,二水分流;其情景恰與早年傳統武俠甫成型時,平江不肖生與還珠樓主兩大名家交相輝映的盛況一樣…金庸一寫就是二十年,作品共有十四部。但梁羽生在金庸停筆不寫武俠、轉而專心辦報之際,卻獨撐現代中國新派武俠的局面,三十年來寫作不輟,至成猶有新作推出,作品數量已達金庸的三倍,技巧也不斷創新和變化;可見對武俠文學的一往情深,鍥而不捨,梁羽生已達『樂在其中』的境界。」

梁羽生推出《七劍下天山》時已逐漸開展出其個人獨特的浪漫文風;至《白髮魔女傳》後,梁羽生便確立了其個人風格與在武俠史上的地位。

由於身世氛圍、性格與浸染所致,梁羽生不僅本人具名士風liu之姿,他的武俠也在武俠評論家眼中被視為是「名士派」作品。所謂的「名士派」除了出他的武俠中常見的詩詞酬唱而寄情的特之外,更是泛指其人物的造型特徵與情節文風都具有名士風liu的浪漫特色。詩文合一的筆法與著重歷史背景的情節架構是梁羽生武俠的一大特色,使得梁羽生先生的所有武俠作品合起來,幾乎就是一部貫串中國歷史上引人入勝的許多重大變故的野史著作了。此外他更能在歷史事件中突顯勾勒其中的權謀鬥爭,在腥風血雨的江湖世界裡細緻描寫兒女情懷的種種細微心理狀態。這才使得他的作品能成為新派武俠的開山鼻祖之作。

少年梁羽生曾著一詞:「天邊縹緲奇峰,曾是我舊時家處。拂袖去來,軟塵初踏,蒙城西往,短犋栽花,長詩佐酒,幾回凝佇。慣裂笛吹雲,高歌散霧,振衣上,千巖樹。莫學新聲後主,恐詞仙,笑儂何苦,摘鬥移星,驚沙落月,闢開雲路。蓬島舊遊,員嶠新境,從頭飛渡,且筆瀉西江,文翻北海,喚神龍舞。」

縱觀梁羽生一生的武俠文學成就,確已堪慰其「筆瀉西江,文翻北海」的少年壯懷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