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外科藝術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5章 還有這種辦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55章 還有這種辦法?

江新醫院。

團隊裡,術後最忙碌的,從牧思思一個人,變成了三個人。

鄭遠、路瑤瑤加入了牧思思,一起做術後的資料彙總、資料記錄分析。

“這次的課題成果,寫成論文,肯定能發表在核心期刊上。”

鄭遠是寫論文的一把好手, 甚至秦明輝院士的許多論文,實際上具體的起草、操刀、以及成型工作,都是他在一手負責的。

最終,三人寫完文章,給趙培儒過目之後,發到了全國頂尖醫學期刊,《臨床醫學》上。

……

省醫科大附屬醫院, 和華康醫院, 舉辦了一場“結腸領域交流會”。

頂尖的十幾名結腸領域醫生, 齊聚一堂。這種會議,每年都要開一次。

但今年這次的氣氛,有點古怪。

會議上,所有醫生,都在低聲的交頭接耳。

“怎麼沒邀請趙培儒院長來啊?”

“是呀,趙院長現在是咱結腸領域的大佬級人物了,咱這交流會,沒了他,簡直毫無意義。”

“是呀,趙培儒已經是咱江南省結腸領域的精神領袖了,沒邀請他來,總感覺咱這不像回事。”

往年沒有趙培儒,那很正常。但今年,趙培儒在結腸領域, 做出了好幾個冒尖的課題成果, 即便是在全國範圍內, 都是一顆冉冉升起的結腸新星了。

負責主持的醫學會副會長盧廣軒,向眾人解釋道:“我明白大家的疑惑,今年的交流會,我當然是邀請了醫療科研總部的趙培儒院長。”

“但大家也都知道,趙院長最近在忙碌‘四個一批’國家基金的事情,正到了最後白熱化的競爭階段。“

眾人恍然,也都紛紛出聲表示理解。

和這交流會比起來,顯然是那件事更重要了。

“咱這位趙院長,最近的‘提高療效’課題成果,簡直是把京都、海市團隊吊起來打啊。”

“趙培儒院長確實厲害!”

眾人言語間,都特別自豪。同為江南省醫生團隊的一員,趙培儒表現的愈發光芒萬丈,他們就愈發感覺臉上也有光了似地。

主持人盧廣軒,看著下面這情況,也無奈一笑。

說是交流會,結果這些人的心思,全都放在“趙培儒”,以及“四個一批”國家基金的爭奪上了。

把交流會改成學習討論會得了。

“我看,最近的醫療類新聞報紙雜志, 和電子版面, 不少都是在報道巨結腸領域。”

“是啊,最近熱度最高的,就是四個一批基金項目的爭奪了。尤其是這麼巨大的突破的,就更值得報道了。“

“再加上,我國的老百姓,本身就最為重視孩子,趙院長拿出來的突破性技術,是挽救了全國數以十萬計的先天性疾病兒童,當然就受關注了。”

眾人都點頭,心裡也無比羨慕趙培儒。

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像趙培儒這樣,能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成為人人羨慕的某一細分領域的先驅者?

“你們看!”

一個人突然驚呼,拿出手機,指著手機螢幕。

“趙院長的論文發表出來了,在最新一期的《臨床醫學》雜誌上。”

很多人都訂閱了《臨床醫學》的電子期刊,當即就拿出手機、平板,翻閱起來。”

“果然釋出了!哈哈,終於能一睹為快了!”

“之前一直聽說這臺手術,很想去觀摩,可惜沒申請到資格,現在終於能看到論文了。”

透過論文,他們終於能知道趙培儒用的方法技術,到底是什麼了。

一時間,所有人竟然全都安靜下來,連交流會都不開了。

而有些沒有訂閱《臨床醫學》雜誌的,此刻後悔不疊,為啥自己就要省一年那幾百塊錢呢?現在沒法看到這麼先進優秀的技術。

他們只能厚著臉皮,去湊到那些訂閱過的人手機前,蹭著一起看看。

主持人席上,工作人員無奈一笑:“盧會長,看來咱這交流會,開不成了。”

盧廣軒笑著道:“交流會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行業內的整體水平。現在,大家都在學習趙院長的新論文新技術,這也是在提高水平嘛,並不違背交流會的精神。”

……

這幾天,江南省醫學會,正在忙碌一件事情。

評選最受患者歡迎的醫生,進行了近一年的滿意度調查隨訪。

要求全省所有醫院,要對現在的患者,以及近一年的出院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讓患者對每位醫生的滿意度評價打分。

等打分結果出來後……

省醫學會,在官網上公佈了一份前50名醫生的排名表。

趙培儒的名字,高居榜首。

並且比第二名,分數要多出了一大截。

被評為“全省最受歡迎的醫生。”

這可不是肝膽胰外科一個學科,而是囊括了包括骨科、眼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等等所有學科,所有醫生的榜單。

訊息一出,所有醫生都對榜首的趙培儒,流露出羨慕。

某醫院骨科,醫生們不由得感慨道:“這就是民心所向啊。”

“這個表單,實際上代表的,就是哪位醫生的名氣最高,最被廣大老百姓所熟知,並且其治愈率高、手術失敗率低。”

“這位趙院長,是透過一次次的超高手術成功率,加上很多次‘為民請命’式的技術改進,再加上一次次的新聞曝光,這才有了現在的光環。”

眾人都不得不服氣。

這麼多優勢,集合在趙培儒一個人身上,他們是羨慕都羨慕不來。

可以說,現在的趙培儒,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經是全江南省,最好的醫生了。

……

江新醫院,西院區。

剛上班的牧思思,路過大廳時,看到一對母女風塵僕僕,女兒懷裡,還抱著一個孩子。兩人眼巴巴的看著上班來的每一個人,眼眸中露出求救似地目光。

牧思思悄然來到護士臺,問剛來到這裡上班的護士餘佳佳。

“小余,那對母女是怎麼回事?”

餘佳佳看了那邊一眼,壓低聲音道:“是被趙院長名氣吸引過來的,孩子患了巨結腸。”

牧思思疑惑道:“那怎麼沒收治?”

她知道,最近趙院長正在做的一連串巨結腸課題,都是需要這種患兒的,來一個就能少協調一個,應該是來者不拒才對。

餘佳佳搖搖頭:“舒雲教授已經看過了,說這例患兒是全結腸型的巨結腸。“

全結腸型巨結腸?

聽到這個名詞,牧思思頓時嚇了一跳!

這是巨結腸領域中,難度最高,最為棘手的一種病人了!

沒有之一!

這種疾病,對患兒的身體危害性極大,甚至很多患兒,都是在等待二期手術的過程中,就死亡了。

很難能撐過去。

夭折率極高。

換而言之,大廳裡那個小孩子,是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某一個時刻,突然死亡的。

餘佳佳低聲道:“舒雲教授看過後,沒敢做主收治。”

牧思思點點頭,完全理解舒雲教授的考量。

這種棘手病人,恐怕在被趙培儒的名氣吸引到這裡之前,就已經去過全國各地的很多家醫院了。

估計也沒有一家醫院敢長期收治這個孩子。這才最終迫不得己,打聽到網路上最近比較火的資訊,輾轉到這裡。

與此同時,在旁邊的醫生辦公室裡。

舒雲教授,也正在和鄭遠說這個情況。

“那個孩子的情況我看了,情況相當棘手。”

“孩子出現過排胎糞延遲,腸梗阻,腹脹,肛管排氣漲。“

“之前,病人所在的省醫院,已經給做過一期手術,迴腸正常神經節細胞雙桶造口,原本計劃,是間隔三個月後,進行二期手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在此期間,孩子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異常,需要一直靜脈高氧才能維持生命……”

“這種種情況已經說明,孩子恐怕是撐不到二期手術了。”

舒雲教授長長的嘆了口氣。

這例孩子,大機率會和其他同型別孩子一樣,早早的夭折。

幸好,這種全結腸型巨結腸,發病率是非常低的,即便是在巨結腸的孩子當中,發病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在正常孩子當中,發病率更是不足萬分之一。

鄭遠聽到舒雲教授的分析,也沉默下來。

這種棘手病人,太過稀少罕見,恐怕即便是收治了,也就只是用靜脈高氧的方式,多維持幾天生機罷了。說不定什麼時候,監護他的生命監護儀,就會突然報警,然後孩子的生命體徵,徹底消失。

……

外面,剛上班的杜榮主任,也看到了呆在大廳裡的這母女二人,以及懷裡抱著的孩子,他發現,孩子的嘴鼻上,還帶著行動式的醫用氧氣罩。

他來到醫生辦公室,舒雲教授和鄭遠兩人,一下就看了起來。

“杜主任,就等你呢。”

“你看看門口個病人,咱能不能收治?”

杜榮在巨結腸領域的天分高,又得到趙培儒的多次開小灶,已經隱隱是團隊裡,除趙培儒外,實力水平公認最高的了。

這種棘手病例,舒雲和鄭遠不敢做主,就只能等杜榮,或者趙培儒親自來了再說。

杜榮看了一遍,眉頭像是一股繩一樣,緊緊的擰了起來。

“按照時間,現在還遠不到二期手術的日期。患兒的身體也還遠遠沒準備好。“

“但他的生命,卻很可能支撐不到那個時候了。”

辦公室裡,頓時沉默下來。

連天賦這麼高的杜榮,都沒辦法嗎?

杜榮突然想到了什麼,翻出電腦,點開昨晚的瀏覽記錄。

舒雲和鄭遠兩人,也圍上來,這一看,兩人頓時咂舌。

上面記錄顯示,杜榮昨天晚上,瀏覽了三十多篇關於巨結腸的各種國內外論文。

看來這位杜榮主任,不止是天賦高而已,勤奮程度也是別人遠不及的。

杜榮翻了一會兒,找出一篇文章,道:“國外曾經做過一例試驗,採用迴腸、降結腸側側吻合的辦法,能讓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症狀。”

他看向兩人:“這種辦法,雖然不能根治病人,但能延長病人的生命,改善他的體質,提高他的手術耐受度,或許,就能撐到二期手術的那一天。”

舒雲教授和鄭遠聽了後,都陷入了沉思,一時間都沒說話。

這種方法比較冒險。

即便是成功了,那也畢竟是額外增加了一次外科開刀手術,必然會讓本就營養不良,不耐手術的六個月大的嬰兒,多遭受一次摧毀性的打擊。

誰都不敢說,頻繁開刀的影兒,能否再次撐到二期手術。

這太冒險了。

正這時,門口傳來一道爽朗的聲音。

“杜榮主任不錯,值得表揚。”

眾人一聽到趙培儒的聲音,頓時都站了起來,彷彿找到了主心骨一樣。剛才那沉悶發愁的氣氛,也煙消雲散。

彷彿只要趙培儒出現,事情就能開始出現轉機一樣。這是趙培儒長期以來的“無所不能”,一次次給眾人心底裡建立起來的信心。

杜榮驚喜道:“您也覺得我的辦法可行嗎?”

趙培儒道:“你的辦法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不是最優解。”

眾人都疑惑的看過來。

趙培儒徐徐道:“現行的治療全結腸型巨結腸辦法,之所以分為兩期手術間隔進行……”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患兒的身體發育不全,很多器官、腸管組織太過稚嫩,沒辦法手術。二期手術的本質,就是先用一種辦法,吊住患兒的性命,然後等待患兒多發育三個月,以此來達到手術條件。”

眾人都是點頭。

但現在,這例患兒的問題就是,很可能熬不過這三個月的時間了,隨時都有可能夭折。

趙培儒:“我有一種辦法,對患兒的腸管發育沒有要求,可以立即手術,那這例孩子,就不用因為等待,而白白措施挽救生命的機會了。”

眾人的呼吸,頓時凝滯。

還有這種好辦法?

不用等待患兒腸管發育,能現在直接進行根治手術?

這不是直接推翻了先行的治療理念了嗎?

眾人的心臟,不受控制的快速跳動了起來!

如果真有這種辦法,那就能讓等待期死亡,這種無奈又尷尬的情況,再也不發生!

趙培儒從隨身的揹包中,拿出一個透明盒子來,裡面封存著一根“直線型切割吻合器”。